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自1970年4月24日成功研制并发射第一颗 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至今,已初步形 成了遥感、通信广播、气象、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地球资源和导航定位等六大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这一系列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的近地轨道返回式卫星,中国至今已发射和回收了十七颗,分别在轨道上运行了三到十五天。为使卫星安全返回地面,中国科学家攻克了变轨、防热、减速和回收等技术难关,并基本形成了返回式卫星公用平台。“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此系列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即“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试验…  相似文献   

2.
时事聚焦     
《瞭望》2006,(40)
中国(2006年9月23日—9月29日)国务院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23日说,大陆将忠实履行对台湾同胞的庄严承诺,不会因局势的动荡而有任何的迟疑和改变。我国首颗专门为航天育种研制的返回式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八号”育种卫星经过15天的太空飞行,于24日10时43分,准确落入四川遂宁预定回收区域。回收舱保持完好,并由有关部门成功回收,圆满完成了诱变育种实验和机理研究等空间运行试验任务。  相似文献   

3.
“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胜利,标志着我国在国际航天市场的激烈角逐中迈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在此以前,我国虽然在返回式卫星上为法国的马特拉公司和西德的三家用户搭载过一些微重力实验,但那只是些小批量的“生意”,只有发射各种实用卫星,特  相似文献   

4.
1987年8月,中国利用返回式卫星首次进行砷化镓单晶太空生长实验获得成功。此项实验因危险甚大难度极高,国外都不敢轻易涉及。对此,中国主持这方面实验的林兰英只微微一笑。尽管这实验结果不啻她科研征程上一块辉煌的里程碑。 “我这个人喜怒哀乐都不过  相似文献   

5.
《求知》2003,(1):37-37
中国自1970年4月24日成功研制并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至今,已初步形成了遥感、通信广播、气象、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地球资源和导航定位等六大卫星系列。  相似文献   

6.
显示技术作为人机联系和信息展示的窗口,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交通、通讯、卫星遥感等各个方面,显示产业已经成为电子信息工业的一大支柱。新世纪之初,随着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高清晰度电视的发展,电子信息数字化对显示技术和显示器件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九月九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十二颗人造地球卫星——科学试验卫星,九月十四日,成功地回收了这颗卫星。九月十五日,记者访问了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兼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孙家栋同志,请他就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一回顾和展望。 话题就从卫星回收开始。他高兴地说,这是我国第四次成功地回收人造卫星。前三次,都是在卫星运行了三天后回收的。这次卫星则运行了五天,按预定计划降落在四川省南部某地。  相似文献   

8.
卫星图片上的绿色与地图上绿色的落差 11月12日,中央统战部礼堂。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国家土地局监察专员赴江苏、广东、北京耕地保护调研送行会在这里召开。国土局在礼堂周边展示了二十多幅遥感动态监测卫星拍摄的土地利用分布情况巨幅照片。眼前这一幅幅真实地再现祖国大地面貌的图片,我怎么也找不到那张有着大片大片绿色的地图与眼前的图片上的绿色叠合在一起的位置。那绿色,正在消失,代之的是片片黄白,块块温红。国土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元,向吴阶平副委长、万国权副主席和土地监察专员们介绍说:斑斑剥剥的黄白色,反映的是征用但未建筑的荒地;一片片的红色,是已  相似文献   

9.
不到三十年,一个卫星、激光、红外、视频遍布的信息化边防已初具规模去年年底的一天,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滨海边疆区边防局局长拉基佐一行,一踏上中国吉林省  相似文献   

10.
汶川大地震未造成三峡枢纽任何何损坏,向更高水位蓄水不受影响 震后三峡库区自重庆江津市红花堡至三峡坝前岸坡震后总体稳定,未受地震影响。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卫星遥感监测显示,汶川大地震后,三峡大坝坝体变形变化很小,各建筑物基础渗流量变化规律正常,枢纽工程运行没有异常,剩余项目建设按计划进行。自四川汶川突发5·128级大地震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0,(43)
国 内 科学探测卫星顺利返回 我国10月5日发射的科学探测卫星,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测量、控制下,经过8天运行,于10月13日12时顺利返回地面。 9月份工业生产稳步回升 据人民日报10月8日报道:9月份,全国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6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月增长7.5%,是今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个月。 《求是》发表李鹏重要讲话 《求是》杂志今年第20期发表了李鹏同志8月2日在全国工业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讲话全面地分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10,(Z2)
<正> 相比"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技术更新、难度更大、系统更复杂,与之相应的风险也更大 "‘嫦娥二号’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正在做最后的检查。"即将赶赴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中国探月工程一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9月27日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透露,即将发射升空的"嫦娥二号"卫星只需不到5天时间就能到达月球。  相似文献   

13.
太空角逐     
《瞭望》2005,(31)
美国东部时间7月26日10时39分,几经推迟的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巨大的轰鸣声中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它的此次太空之旅,除运送补给等任务外,还要鼓舞美国航天被“哥伦比亚”号事故所打击的士气、重建载人航天的信心。作为美国载人航天的“独门兵器”,发现号及一系列航天飞机,在太空军事应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太空战发生,航天飞机可作为动能武器、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的发射平台,对敌方陆、海、空、天等重要目标进行攻击;可以发现敌方卫星,对其跟踪、干扰、摧毁甚至“俘虏”;可以承担侦察监视与预警任务;也可以直接承担起作战指挥控制任务。迄今为止,美国已用航天飞机将锁眼12号光学成像侦察卫星、“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和“大酒瓶”电子侦察卫星等许多大型军用卫星运载升空,成为美国太空战的重要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4.
"卫星上天,红旗落地",是"文革"期间的流行语.当时,它吓得人们不敢理直气壮地抓生产、抓科技.好象"卫星"上了天,"红旗"就要掉下地.所以,对"生产力论"要批判,批判,再批判;对政治、对阶级斗争则要突出,突出,再突出!终于把中国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缘.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这个英明决策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然而,由于当前国际风云变幻,不少  相似文献   

15.
《民主》2016,(12)
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遥感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其实它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遥远的感知。初识遥感是在1984年的大学阶段,当我从航空图片中第一次看到完整的山川地貌、河流湖泊,那种敬畏与兴奋好奇至今都历历在目,从那以后,遥感走进了我的生活,并成为我29年来一直追逐的梦想。2003年  相似文献   

16.
十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六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收回了一颗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这颗卫星同过去同类卫星有何不同?此举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孙家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发射和回收卫星虽无惊人之处,但却标志着我国的空间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美国第三架航天飞机“发现”号,十一月八月载着两颗通讯卫星上天,十六日载着另外两颗通讯卫星降落。八天的太空飞行,在航天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 “能够叫它上去,也能够叫它下来”,这是美国一家电视台在播放“发现”号“营救”失效卫星的惊险场面时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用在别的方面,不一定确当,用在“发现”号这次飞行上,却  相似文献   

18.
遥感课程作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必修课程,应用于不同专业教学,其侧重点应有所不同。针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特点,以3S新技术特点为中心,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遥感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八年三月七日中国成功发射的又一颗实用通信卫星,经过科技人员十几个日夜的地面遥测遥控,已于二十二日十三时零二分定点于东经八十七点五度赤道上空。日前,记者访问了刚从卫星发射测控前线归来的航天工业部副部长、著名卫星专家孙家栋,请他就这次卫星发射取得的新成就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20.
向阳 《瞭望》2004,(37)
北京卫星制造厂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是从事航天器制造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到第一艘载人飞船,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北京卫星制造厂以管理保成功,以创新促发展,先后成功地完成了50多颗(艘)卫星和飞船的结构研制、总装测试及发射服务等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