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投资需求是牵动投资扩张的最积极因素。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这种情况,以至人们称之为“投资饥饿症”。这种生物病理学的比喻,也许恰当描述了社会主义国家中抑制不住的投资过旺现象,但却没有从经济理论上分析清楚投资需求的形成过程。本文则试图通过对我国公营部门投资需求形成特征的分析,揭示出一些制度性的导致投资膨胀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从“以廉取胜”到“以质取胜” 在国际竞争中塑造名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2003,(27)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但相当长时期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是以经济援助的形式出现,包括劳务输出、工程承包等等。此后,有零星的民营或个体企业在一些国家进行小规模的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全球化战略重要内容而提出中国企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3.
楚东 《瞭望》2004,(31)
粮食大幅减产和投资需求膨胀“双碰头”,被历史经验证明是经济大起大落的重要诱因。年初的中国经济运行险些出现这样的场面。好在党中央、国务院见事早、判断准,果断决策,主动调控。从二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看,中国经济“双碰头”的几率已大大降低。但继续向好的局面推进,还得看下半年的经济工作能否继续一鼓作气,真正消除产生“双碰头”机会的土壤。  相似文献   

4.
陈明 《瞭望》1986,(44)
投资者在不负经济责任和其他责任的情况下,具有一种无限扩大投资的动机和行为。这就是所谓“投资饥饿症”。这几乎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中的一种“顽症”。请看专家学者如何“会诊”。  相似文献   

5.
王建 《瞭望》2004,(14)
去年以来,凡是需求增长快的领域,民营企业大都蜂拥而入,由此导致爆发性投资增长,之后就是生产能力的爆发。比如去年以来的民营投资钢铁热,已成为被很多人担心的“盲目建设”。 在新中国历史上,凡是经济增长快的时期总是伴随着重复建设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服务能否成为第二个全球性标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售服务的印度程序员是笑的,而出口制造的中国纺织品企业是愁的。这也许是“服务”与“制造”最感性的区别。“中国服务”能否像“中国制造”一样,成为中国经济崛起的第二个标签  相似文献   

7.
一、正确看待企业的借款行为首先 ,企业的借款行为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正常的活动。企业合理举债是企业成熟的表现 ,而长期的计划经济却把企业向银行借款变成了“乞求”。其实银行的“上帝”不仅是储户 ,借款人同样也应是银行的“上帝” ,借与贷是一种公平的经济关系 ,这个观念应该明确。其次 ,银行也是企业 ,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利息、手续费等 (将来也许会有投资、担保、中介等 ) ,借贷的过程如同商品买卖成交 ,也是一种“交易”。要保持这种经营的持续性 ,前提是经营双方的平等互利。所以 ,在审贷过程中要把企业当成经营伙伴 ,要保持一种平等…  相似文献   

8.
在2001年10月民进民营企业界会员会议召开之前,笔者在民进支边建设、捐资助学的材料中注意到了云南王爱春的事迹。一见面,王爱春给人的印象就是朴实、坦诚,丝毫没有一般人印象中“大老板”的那种“富贵气”,也许正因为如此,他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投资”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海峡经济区是同一主权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合作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基本原则,也是建立海峡经济区合作机制的基本原则。“一个中国”原则在经济上的意义首先在于可达成两岸关系的稳定并使之成为一个常态,使投资入将经济因素作为其投资的首要考虑,排除投资前景中的重大变数,直接有利于双方的投资者;其次.“一个中国”原则为两岸投资者搭建了一个现实的推动两岸经济一体化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09,(4):F0003-F0003
中北镇素有“百年花乡”之称。早在清朝年间,就有不少农民喜欢摆弄花草,传承至今。现在已成功培植了晚香玉、月季花、菊花、霸王鞭、剑兰、百合等优势产品。中北镇先后投资建设了曹庄花卉市场、观赏鱼市场和宠物市场,使该区域率先成为国内首个休闲经济集散地。  相似文献   

11.
周义兴 《民主》2007,(10):11-11
近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在讨论中国上半年经济形势时指出,当前经济运行中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问题仍然突出,造成“三过”的根源是国民收入分配存在问题。对此委员们认为,要利用当前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有利时机,积极解决历史旧账,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重点解决民生问题,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逐步转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模式(《东方早报》2007年7月18日)。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稳稳站在8%的平台上。在全球经济并不迷人的氛围中,把中国托上这个令世界叹服的平台的是“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 过去若干年,虽然中国常处在比8%还高的平台上,但“三驾马车”中常会有“跛足”,而今年则出现了并驾齐驱、同等奋勇的好局面。 尤其是投资与消费,过去,前  相似文献   

13.
刘怀玉 《理论探讨》2002,2(1):15-19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质并非所谓经济永恒决定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经济决定论” ,而是关于现代性的经济必然王国支配性或不平衡性发展问题的社会历史辩证法。 2 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基本成就是 ,它们先后从两个角度来揭示马克思关于经济与社会不平衡发展现象。一是“纯粹资本主义”的先验逻辑批判 ,另一个是“历史资本主义”的社会历史科学分析。它们都认为经济必然王国的支配性发展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暂时现象 ,而非永恒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4.
杨琳 《瞭望》2003,(19)
“非典”病毒在我国的传播,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会受到怎样的影响?“非典”会否撼动海内外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  相似文献   

15.
第二国际理论家开创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第一个理解史阶段,即“经济决定论”理解阶段。准确把握第二国际理论家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决定论”理解范式,须认识到:第一,回归历史原初语境可知,第二国际理论家普遍反对“经济决定论”,其总体理论支点是“归根到底经济决定”主张,这一主张契合历史唯物主义本真精神;第二,第二国际理论家之所以被后继马克思主义者批判为“经济决定论者”,是因为第二国际理论团体中存在“经济因素衡量论”“经济自发论”和“经济决定命名论”主张;第三,第二国际理论家“经济决定论”理解范式的本质缺陷在于缺乏辩证逻辑,即第二国际理论家从“经济决定”到“历史”的建构方式存在偏差,他们从个人意志、教阶制度、作为量的经济必然性、理性等角度演绎历史,或者停留在对经济归根到底决定作用抽象的哲学规定上,或者滑向思辨的意志论窠臼中。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外国直接投资的扩大,有的民族产业受到一些冲击,引起了国人的关注,保护民族经济一时成为热点问题。“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是我们既定的基本方针,故继续“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是全国人民的共识。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来谈保护才有意义,舍此而轻言保护,必将丧失大好的历史机遇,行政性的独占和地方保护主义只能导致僵化和低效率的历史教训值得记取。“利用与保护”,“竞争与合作”原是对外经济关系中对立的统一,只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完全能够处理好这对矛盾的。为此,对有关问题提出以下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建华 《侨园》2001,(5):30-31
中国“入世”,不仅仅是“请进来”,还要“走出去”。中国企业跨国发展将会成为中国“入世”后的经济新趋势。然而,选择何种方式走向海外,是企业跨国发展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企业跨国发展模式比较分析企业跨国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总体上有三种模式可供借鉴选择:一是通过进入东道国直接生产经营的跨国直接投资模式;二是通过无形资产如技术、经营方法、管理经验等转移到东道国的契约经营方式;三是出口产品到海外的贸易经营形式。 (一)跨国直接投资模式利弊评价跨国直接投资模式是国内企业通过资金、技术、设备、劳务等形式在国外开办企业的行为。跨国直接投资是资本要素国际移动的主要方式。由于投资行为本身具有集资本、技术、贸易和人力培训等生产要素流动为一体的特点,在当代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中占据日益重要地  相似文献   

18.
20年前,唐山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工业重镇瞬间夷为平地,震惊了世界;20年后,一座初步现代化的较发达城市在这里重新崛起,使新唐山再度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唐山经过了“十年恢复建设,十年经济腾飞”的历程。在纪念唐山抗震20周年之际,680万唐山人民自豪地宣布:唐山没有从地球上“消失”,而且以新的风姿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今日风景更好  相似文献   

19.
张茂荣 《瞭望》2016,(36):14-14
“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与“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是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的重点议题。在当前全球贸易投资低迷、发展问题凸显的背景下,中国引领G20在这些议题上取得进展,有利于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吴志峰 《理论参考》2009,(12):43-43
调整经济结构的呼吁历久而弥新。但每次呼吁之后,结构反而进一步扭曲。为应对金融危机推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也是考虑了民生领域。但“4万亿”实施下来.原来停掉的一些“二高一资”项目重新上马,GDP增长更加依赖投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扩大。民营中小企业投资受到排挤,房价调整被拦腰斩断,高房价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