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民社党走向看德国政党间"趋同"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 《德国研究》2001,16(1):7-11
民社党在德国统一十年来的整合过程中,逐渐改变了过去的形象,开始融入德国政治主流.德国各政党间的趋同是西方发达国家自70年代以来普遍存在现象的一个缩影.正是这种趋同,为民社党融入主流社会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相似文献   

2.
伍慧萍 《德国研究》2008,23(1):12-19
德国政党体制正在发生深远变革,铁杆选民对政党的传统归属感下降。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政党纷纷调整战略,政治主张更多是围绕当下具体的政策领域而非传统的政治理念,政治主张有交叉和部分趋同趋势,政党间政治结盟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增大。  相似文献   

3.
李乐曾 《德国研究》2001,16(4):4-10
世纪之交的德国政党态势在最近一次联邦议会大选后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中左翼政党 ,特别是社民党正处于较有利的地位 ,陷入危机的基民盟被迫进行改革和党的高层更迭。由于反对党的力量还十分软弱 ,在下一次联邦议会大选时 ,社民党有较大的获胜机会 ,在绿党的支持率下降的同时 ,自民党将获得更多的选票。  相似文献   

4.
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在德国去年十月的柏林选举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联系到过去几年里民社党的发展趋势 ,它的崛起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历史和现实的因素 ,地方、全国和国际上的局势都是促进或限制其复兴发展的客观条件。但如何进一步确定自己的政治身份 ,在德国的主流政治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还需要它继续对自己的历史进行反思和对自己的政策纲领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由联邦政府、联邦参议院以及联邦议院提交给联邦宪法法院的禁止德国民族党的提案 ,涉及到一个对于联邦共和国对宪法和国家理论的理解来说至为重要的中心问题 :在自己不放弃自由的基础的条件下 ,国家在与其敌人打交道时可以容忍多少自由 ?政党禁止的困难所在必须在这个意义里加以阐述。本文最为关注的是 ,发掘出政党禁止作为“有战斗力的民主”的手段与联邦共和国的政治文化两方面之间的联系 ,并将其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6.
德国提前大选已初步揭晓,总理候选人之一、反对党基民盟主席安格拉·默克尔女士得票略高于现任总理、社民党候选人施罗德.本文试通过对默克尔成长经历的介绍,来阐释这位从政资历较浅、党内根基不深的女政治家在德国政坛迅速走红的奇特现象.  相似文献   

7.
龚洁 《德国研究》2006,21(1):35-38
90联盟/绿党的成立打破了德国政坛长期以来的两大一小格局,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90联盟/绿党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政治和社会背景。本文主要介绍了德国90联盟是如何由市民运动组织发展而来,以及原民主德国绿党的成立,并与西德绿党合并后,本着共同的政治纲领,最终和90联盟大联合组成了德国90联盟/绿党。  相似文献   

8.
自左翼党在最近几次州议会选举中获胜以来,德国政党体制面临向五党制发展的持久性变革。本文首先基于分歧理论和政党竞争理论阐释新的左翼党在全德国范围内取得成功的原因,然后借助萨托利提出的判断政党重要性的标准和几种联合执政理论来分析左翼党的成功对于已有的地位稳固的政党、未来的政党竞争以及州和联邦层面政府组阁过程这三方面的影响。文章指出,左翼党由于其要挟潜力应被视作重要的政党,受其影响最大的是社民党,它必须选择是保持其适度中间偏左的定位,还是在与左翼党的竞争中重回左倾路线。而联合执政理论分析表明,社民党对待左翼党的态度对它将来能否有机会问鼎总理宝座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冷慧 《德国研究》2010,25(2):14-20
德国延续了二十余年的"两个半政党制"被"流动五党制"取代。在2009年秋季大选中,左翼党取得了其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再次确立了其在联邦议院中的地位,其他小党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全民党、尤其是社民党的失利让人触目惊心。本文根据尼德梅耶确定"两党主导"的温和多党制的标准,认为2009年大选使得德国完成了从"两党主导"型到多元化型的类型转变,而"两党主导"特征水平的下降事实上从1980年代就已开始。作者分析了2009年完成这一类型变化的原因和该变化对德国政治格局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德国政党体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闫瑾 《德国研究》2003,18(1):17-22
文章首先分析了德国六大政治基金会的组成及它们与各政党的亲缘关系 ,解剖了政治基金会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功能 ,在全面考察基金会的资金来源渠道的基础上 ,揭示了政治基金会虽为非政府组织 ,却也有与政府关系密切的特点 ,最后探析了政治基金会在德国内政和对外交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施罗德总理辞去社民党主席职务的背景和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2月6日,德国联邦总理施罗德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他将不再担任社民党主席职务,并推荐该党议会党团主席明特费林为即将于3月底召开的特别党代会选举党主席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12.
程迈 《德国研究》2013,(4):4-24
德国《基本法》第21条第2款运用政党国家理论和自卫民主理论制订了政党取缔条款,对政党的宗旨和活动划定了宪法边界,以此来保护自由民主的基本秩序。但是1950年代联邦宪法法院做出的两个政党取缔判决却表现出了强烈的政治审判色彩。有权提出取缔申请的国家机关在决定是否提出取缔申请时也很大程度上受政治投机考虑的影响,从而削弱了德国民主过程的开放性。2003年的德国民族民主党取缔申请因为程序问题被法院驳回,又在很大程度上从技术层面否定了政党取缔条款的有效性,使政党取缔条款和自卫民主理论在德国《基本法》实践中的影响日渐势微。因为理论上的矛盾与实践中的不足,政党取缔条款无法承担起保卫民主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宋健飞 《德国研究》2005,20(3):19-23
德国提前大选已初步揭晓,总理候选人之一、反对党基民盟主席安格拉·默克尔女士得票略高于现任总理、社民党候选人施罗德.本文试通过对默克尔成长经历的介绍,来阐释这位从政资历较浅、党内根基不深的女政治家在德国政坛迅速走红的奇特现象.  相似文献   

14.
15.
玄理 《德国研究》2021,36(4):24-48
在西方政党政治中,主流政党的政党解盟趋势已经逐步成为常态化的政治现象.究其原因,新政治分野的出现使得主流政党整合人民意愿和解决选民诉求的能力持续弱化,选民对传统全民党的依附性与认同感下降,候选人的形象逐渐取代党派认同成为影响选民选举决策的关键因素,而这种政治个人化趋势的愈加显著进一步加剧了政党解盟现象.在2021年德国...  相似文献   

16.
韩国政党与政党体系变迁动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政党体系的变迁具有鲜明的特点.自1948年制宪始,韩国政党政治的形态就呈现出宗派政治、帮派政治的特征,诸多政党在韩国政治舞台上不断出现和湮灭,韩国的政党政治未能发展到制度化的阶段.目前,韩国虽然实现了从威权统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思想、政治文化和南北分裂态势的影响,政党的变动依然十分频繁.本文旨在从环境因素、政治文化因素和制度因素的角度探析韩国政党与政党体系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党和政党制度产生发展于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进程,具有明显的内生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制度模式。中国政党制度模式内涵着多党合作、一党领导的辩证统一,形成了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强大合力;内涵着中国特色的精英代表制,构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一政党一政权关系;内涵着对民主本身的科学理解,延伸为对国家民主制度的立体设...  相似文献   

18.
在德国研究会第十届年会上 ,与会代表就德国的内政与外交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特别在德美关系、中德关系问题上 ,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宪政党内阁在日本近代政治史上开辟了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以本届内阁为转折点,在此之前持续的萨长藩阀交替执政的政权模式宣告终结。作为近代日本政党内阁的首度尝试,宪政党内阁时期出现了猎官、内部倾轧、与藩阀势力妥协等一系列负面现象。由于宪政党内阁是由藩阀开明势力的代表——元老伊藤博文推荐产生,而以山县有朋为代表的诸元老鉴于当时藩阀政府难以掌控政权,故被迫在表面上同意宪政党组阁。因此,无论是在宪政党最初组阁还是在其施政过程中,都受到以山县有朋为代表的元老、官僚、贵族院、军部势力的掣肘,加之宪政党内部的明争暗斗,由此导致了宪政党分裂和宪政党内阁瓦解。  相似文献   

20.
政党竞选对国家政策的影响力是分析评价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和政党作用的一个指标。本文选取英国执政党竞选时的福利主张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内容分类、对比分析执政党主张的差异和政治倾向性的变化,描述英国历次政党竞选中福利主张的发展变化。研究结果显示,英国两个执政党在竞选时提出的福利主张涉及福利行政管理和服务的主张多于福利制度和待遇水平,政党之间具有一致性的主张多于对立或有差异性的主张,在政府主导和市场化倾向方面的程度有所不同,但保持了共同的政策发展趋势。政党竞选和政党轮替都未对现行政策产生颠覆性影响,而是形成了相互继承和局部改进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