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天有阴晴,潮有涨落,山有峰谷,事有成败,“峰谷并存”是世间万物生存、运动的客观规律。人的生命也不例外,有“顶峰”也有“低谷”。   生命的“顶峰”是指在人生旅途上一个个闪光耀眼的成功、胜利与辉煌,它对人来说是一种追求,一种企盼,一种幸福与享受,一种心碎意迷的喜悦。生命的“低谷”是指在人生旅途上一个个残酷无情的失败、挫折与失意,它对于人来说是一种茫然,一种痛苦,一种忧伤与压力,一种人潮湮灭的苦涩。   其实,自从潘多拉盒子一打开,痛苦就伴着生命来到人间。生活中有鲜花也有荆棘,有平坦的大道也有坎坷的…  相似文献   

2.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文尾借保尔·柯察金之口,道出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3.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文尾借保尔·柯察金之口,道出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4.
生命在于运动,是一句广为人知的格言。然而怎样运动才更健康?年逾百岁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向小运动要健康”颇能给人启迪。 周有光,1906年出生,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他著作颇多,曾出版书籍近30种,2005年还以百岁高龄出版《百岁新稿》一书。可以说,周有光先生不但寿命长,而且生活质量也非常高,这得益于他有一副好身板。  相似文献   

5.
人生感悟     
读书的好处,可以增知,可以明理,可以长技,可以养德,一句话,可以使人的生活和生命切实地有意义。读书,原则上不可以搞“运动”。真正的读书,是孤灯一盏,坐在“冷板凳”上,埋头辛苦之事。大轰大嗡据说也能读进书去,那恐怕只能是瞎话!  相似文献   

6.
读书被视为有修养生活的一种雅事,而就读书方法而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人而异、因时而别。林语堂在《读书的艺术》里说:“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  相似文献   

7.
王国庆 《求贤》2009,(6):46-47
“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及其意义密切相关。“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及其生命意义的关怀,是对人的尊严的认可,是一种文化和一种文明的诉求.也是一种思想态度的价值目标.这一理念既彰显了党中央的“以人为本”.又体现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天津市少年宫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关注人的发展入手,做好每个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践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韩松落 《党课》2012,(16):81-82
保罗·奥斯特的小说《幻影书》的卷首,引用了夏多布里昂的一段话:“人不止有一次生命。人会活很多次,周而复始。”  相似文献   

9.
梁衡 《思考与运用》2006,(10):43-45
书是为了生命的完整 人为什么要读书?一句话,为了生命的完整。或者说是为了追回另一半的生命。现在很流行一半又一半的说法。“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其实最根本的,人生命的一半是物质,一半是精神。读书是对精神的那一半生命的能量补充。在地球上所有物种中,除物质之外还需要精神滋养的就是人类。只有人,有精神生活,有主观思维,会改造客观,追求幸福。作为人,还有另一半更重要的,就是他有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再一次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思维方式的伟大转变,是治国理念的重大突破。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将产生巨大影响,在实践上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人”,对其作科学而具体的诠释,以致于不会使“以人为本”在现实中沦为空谈和一种滥辞,关系到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之“人”应涵盖“人民”、“后代人”、“有生命意义即将出生的人”、“法人”、“犯罪人”和“失去生命的人”等。  相似文献   

11.
王锦丽 《党史博采》2008,(12):35-35,37
一直以来,我们都仅仅把忠诚视为一种品德。最近,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一本名为《忠诚胜于能力》的图书,工作之余细细品读了这本书,该书以美国海军陆战队为素材和主线,穿插了许多生动形象的企业案例和寓言故事,书中包括“忠诚是一种义务”、“与公司共命运”、“为荣誉而工作”和“以生命去执行”四部分内容,阐述了“忠诚胜于能力”、“忠诚是一种义务”、“你自己才是忠诚的最大受益人”、“忠诚是执行的最大动力”、“履行职责是最大的忠诚”等见解。  相似文献   

12.
高华 《党课》2014,(14):75-77
狄更斯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人的心态决定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左右事业的成败。心态能改变名利。“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心态淡泊是对生命的一种珍视,是对人生的一种坚守;它不慕名利,远离喧嚣诱惑,律己宽人,谨慎执著,永葆本色。人,只要为官,就势必处在是与非、义与利、得与失、恩与怨、名与位、生与死、权与利等各种矛盾之中,要经受权、钱、名、利、色、情等各种考验。一位哲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  相似文献   

13.
《新湘评论》2013,(21):64-64
我经常接触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我也曾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二、“哪能不读书,一般都在晚上,但看不了两页就发困。”三、“只看一看上边发的书,那是为了工作需要,好多年没有自己买书读了。”四、“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要不给咱推荐几本。”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著名战斗英雄周文江的回忆录《抹不去的记忆》一书。书中第四章“西兴里阻击战”一节强烈震撼了我:“在西兴里阵地上,我们坚守了7天7夜,打退美军28次进攻,为歼灭美军主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西兴里战斗中,我们俘虏美军7人,打死打伤美军400余人,击毁敌人的坦克4辆、汽车2辆。在这次战斗中,五连也付出了巨大代价,70多名干部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文中还配有一张合影照片,  相似文献   

15.
与雷锋同行     
人生在世,如何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短暂生命旅程,如何创造出无限的价值?个体的生命意义,如何在时代发展的伟大历程中彰显?这是雷锋精神背后永恒的“雷锋命题”,也是今天我们重新走向雷锋时必须面对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6.
与雷锋同行     
人生在世,如何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短暂生命旅程,如何创造出无限的价值?个体的生命意义,如何在时代发展的伟大历程中彰显?这是雷锋精神背后永恒的“雷锋命题”,也是今天我们重新走向雷锋时必须面对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7.
谢家林 《当代贵州》2011,(21):62-62
古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或奋斗目标,但实际能身体力行并如愿的人其实寥寥无几。不少书是读者被书名或舆论的诱惑将其请到书架,而书的最终命运十有八九是被束之高阁。有书不想看、看不了无疑是一种尴尬的现象。至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倒是显得太过功利,  相似文献   

18.
李嘉诚是蝉联多年的华人首富,也是煲心灵鸡汤的大户与高手。记录他励志名言与成功经历的书有多种版本,且一直都很畅销,譬如,“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这是讲信心;“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这是讲勇敢;  相似文献   

19.
杨绍华 《党建》2010,(12):25-26
在当前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中,我又重读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有段脍炙人口的名言我至今记忆犹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那么在临终之际,他能够自豪地说: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30多年来,这句话是我寻求人生价值的座右铭,是我成长进步的路标。  相似文献   

20.
诸葛孔明与识人赵兴寒山诸葛亮《心书》中阐述了很好的识人之道,可谓他一生识人的总结。诸葛亮一生痛恨“奸伪悖德”之人。何为“奸伪悖德”之人?《心书》中详细地分析了这种人的特点。一者“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也就是拉帮结派、嫉妒贤才、陷害忠良。二者“侈其衣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