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工作》2007,(5):47-47
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以精品的通信网络大力推广个性化、多样化的移动信息化服务,以方便快捷的信息化业务服务内蒙古热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内蒙古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使用着中国移动的网络,近3000个企业、团体享受着公司提供的便捷、个性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信息化手段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和个人,移动通信也日益成为  相似文献   

2.
程也 《今日上海》2008,(4):38-39
长宁区在上海市率先提出“数字长宁”的战略构想是在2001年,同年,长宁区成为“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综合实验区”,以信息化引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长宁城区信息化综合水平在全市名列前茅。“十五”期间,长宁区始终坚持以“数字长宁”为引领,充分依托上海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构建了政务网、社区网、教育网、卫生网、园区网五个应用网络。信息化具有得天独厚的先进技术优势,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2007年长宁召开的信息化工作会议是启动新一轮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2008年,是落实“数字长宁”发展战略,实现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的关键之年。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以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为指导,以“金质”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构建和谐质监,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导刊》2005,(4):31-31
浙江移动乐清分公司是隶属于中国移动集团、专门从事移动通信业务和服务的企业。秉承“沟通从心开始”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业务与服务”双领先战略,认真贯彻落实战略目标体系,大力推进移动数据网建设,加快通信业务的发展,大力提高行业服务能力,努力拼搏,全力奋进,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截止到2004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42万户多,运营收入进入浙江省五强县(市)行列;与此同时,乐清移动分公司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规范行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浙江移动作为中国移动旗下最早在海外上市的通信公司,运营收入和客户总数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二,是浙江省第二大纳税大户。目前,浙江移动拥有用户1700万,几乎每3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位在使用浙江移动所提供的移动通信服务网络,为我省“八八战略”工程的全面实施起到了应有的效用。从2003年以来,浙江移动以《以世界一流通信企业为目标的管理变革》、《移动信息化发展模式》成果连续获得第十届、第十一届国家级企业现代化管理成果一等奖,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称号等数十项国家级荣誉。打造“数字浙江”,走以信息化带动…  相似文献   

6.
以西安人大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为基础,结合我国人大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人大信息化建设对于和谐社会构建产生的影响,论述了加快人大信息化建设可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人大应该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整体信息化水平,加强办公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充分利用人大网站实现公开政务和与群众的互动,鼓励农村电子政务的开展,促使信息化建设平衡发展,全面发挥信息化建设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宋清文 《人民论坛》2013,(7):138-140
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理念成了社会的价值取向,但由于社会资源有限而人的欲望无限以及权力缺乏监管等原因,社会依旧存在着不和谐现象。因此,应当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和谐社会保障系统,从技术层面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让公权真正在阳光下运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社会才能真正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随着"两化融合"、"五化并举"等战略思想的提出,我国信息化建设面临着全新的形势和任务,信息化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是由信息技术革命引发和推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劳动者自身解放的过程,是由传统的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信息化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变化的同时,也时时影响着关系着党群关系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研究信息化对我国党群关系的影响,以便建立和谐的党群关系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徐贵耀 《新东方》2005,(10):47-5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四位一体”的突出位置,并且将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作为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由此,“和谐社会”重新唤起了人们的关注、追索与探讨。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全力推进‘两个率先’”,就必需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大和谐社会特征作为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追求,在加快推进“两个率先”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警察技术》2013,(6):80-80
9月12日,随着2013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颁奖盛典在北京落下帷幕,此次由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中国计算机报社等国家信息化领域权威机构共同组织开展的“2013年度第五届中国行业信息化奖项评选”活动结果也正式揭晓。其中,深圳海棠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凭借其出色的行业表现以及广泛的市场认可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工党泉港总支围绕农工党中央提出社会服务工作“八个新”的要求,注重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充分发挥群体优势,以“关爱健康,服务社会”为宗旨,深入老少边地区、工矿企业、驻军部队等,为群众、企业员工及部队官兵送去温暖和健康;同时主动介入关爱弱势群体,扎实开展捐款捐物、送医送药、助学义诊、访贫问苦等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作出积极贡献,被农工党中央授予“全国社会服务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3.
邢志海 《创造》2001,(2):14-15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为了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必须顺应世界信息化发展潮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并且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一、后发优势与信息化发展   何谓“后发优势” ?目前人们还不清楚,还有一些模糊的认识。五中全会建议中应用了“后发优势”理论,这是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的。   “后发优势”理论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史人之一——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比较生产费用”理论和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动态比较费用…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与“马太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马太效应”作为人类社会自生自发的,以损不足、奉有余为原则的,以正反馈方式运行的资源利益调节机制,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马太效应”,对其取利避害。在当前,能否有效控制“马太效应”已成为我国能否顺利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马钰 《中国民政》2013,(5):54-54
近年来,吉林省辽源市按照“打牢基础、突出亮点、争创一流、注重长远”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社会救助基层能力建设,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法制化的轨道上不断向前迈进,社会救助工作在保障民生,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16.
以西安人大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为基础,结合我国人大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人大信息化建设对于和谐社会构建产生的影响,论述了加快人大信息化建设可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人大应该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整体信息化水平,加强办公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充分利用人大网站实现公开政务和与群众的互动,鼓励农村电子政务的开展,促使信息化建设平衡发展,全面发挥信息化建设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并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也同样要求作为社会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企业坚持以人为本,有效优化内部环境,积极构建和谐企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8.
《电子政务》2008,(5):129-129
2008年4月17日,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我国将通过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深入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创新,全面提升社会事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全国公安机关围绕加强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开展工作,“三项建设”是事关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基础性问题。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社区警务室建设的终极目标,笔者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进行警民关系调查,总结了一些经验,以期抛砖引玉,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做一些“小事”。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浙江》2006,(20):20-21
《决定》共分八个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