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8年1月上旬,接任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的邓小平抵达太行山抗日前线,开始和时任129师师长的刘伯承搭档;1950年10月下旬,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辞别野战军政治委员邓小平.赴京参加人民军队陆军大学(后称军事学院)的筹建工作。至此,两位卓越的军事大家共同战斗了整整13年.他们率领的队伍一步步发展为著名的“刘邓大军”。期间.刘邓军政互补,“偶然也有争论,但从来没有哪个固执己见,哪个意见比较对,就一致地做去”。  相似文献   

2.
正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距中共六大的召开,时间已过去了17年,这是中共党史上间隔时间最长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4年后中国共产党夺取了全国革命的胜利。出席中共七大的代表有755人(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了全国121万党员。这755名代表中,有4人是重庆籍代表,他们是刘伯承、聂荣臻、杨尚昆、李初梨。出席中共七大时,刘伯承任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129师军政委员会书记、129师师长、  相似文献   

3.
正1942年底的一天,中共中央北方局常委,新任八路军前总参谋长的滕代远给129师刘伯承师长打电话:"老刘啊,八路军前方总部马上要大力开展对敌占区大城市的地下情报派遣工作,首先就是要从各师、各军区、各旅、各军分区抽调一批符合条件的作战,情报部门的科长、处长。总部看上你们师作战科长王岳石了,怎么样,还讲什么条件吗?"刘伯承  相似文献   

4.
夏明星 《党史博览》2021,(12):22-26
1942年12月中旬,时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的刘伯承年届五旬,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欣然赋诗《况刘伯承将军五十寿辰》,由衷赞佩:"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在陈毅心目中,刘伯承谈兵论战,足可比肩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吴起.的确,刘伯承深谙孙武兵学巨著《孙子》 (又名《孙子兵法》),还曾经立论评价:"在中国,兵家大凡论兵,没有不祖述《孙子》的." 所谓祖述,意为尊崇和效法前人的学说或行为.作为红色兵家代表人物,刘伯承同样祖述《孙子》,尊崇和效法孙武的用兵之道.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初期,时任129师政委的邓小平曾三次跨越平汉铁路到南宫视察指导工作。这个在地图上毫不起眼的小县城成了整个冀南地区抗日战争的中心。邓小平一到南宫(1938年7月5日-1938年8月25日):开辟以南宫为中心的冀南抗日根据地早在1938年1月,时任129师政委的邓小平和师长刘伯承就派陈再  相似文献   

6.
<正>1942年12月,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迎来了50岁的生日。中共中央决定并指示在太行山的抗日根据地,为刘伯承师长50寿辰举行庆祝活动,以表彰他的革命功绩,鼓舞敌后军民的抗日斗志。当时,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空前残酷。在这种情况下举办祝寿庆典,虽然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但却具有一番特殊的意义。为刘伯承隆重举行祝寿活动,党中央是从斗争形势和政治需要出发考虑的。此时敌  相似文献   

7.
隽永 《党史博采》2008,(3):51-51
<正>抗日战争初期,时任129师政委的邓小平曾三次跨越平汉铁路到南宫视察指导工作。这个在地图上毫不起眼的小县城成了整个冀南地区抗日战争的中心。邓小平一到南宫(1938年7月5日-1938年8月25日):开辟以南宫为中心的冀南抗日根据地早在1938年1月,时任129师政委的邓小平和师长刘伯承就派陈再  相似文献   

8.
1938年12月,刘伯承师长率八路军129帅师部从太行到达冀南地区,直接领导冀南和鲁西北的抗日斗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129师政委邓小平,于月底从延安回到了冀南地区。12月30日,129师在南宫县的张庄召开了军政干部大会,邓小平传达了党的六中全会精神。会议根据冀南对敌斗争形势,确定了依靠工农群众,依托广大乡村,坚持冀南平原游击斗  相似文献   

9.
静德 《党史文汇》2004,(4):31-33
1939年 面对日军的"扫荡"、顽固派的捣乱,刘伯承和邓小平以打虎拒狼战略,保卫根据地. 1939年元旦刚过,日军就集中了3万余兵力,分11路向冀南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得到这一情报,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于1月12日召开在冀南地区的第129师、冀南军区和中共冀南区党委、冀南行政主任公署领导人联席会议,研究敌情,部署反"扫荡"作战.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下辖115、120、129三个师。这是由原红军一、二、四三大方面军组成,是中共当时全部武装的精华。毛泽东除任命著名战将贺龙、刘伯承为120、129师师长外,也没有忘记他的得力战将林彪,将林彪从抗大校长调任为115师师协。三个师中,115师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总兵力达1.55万人,超过了120、129师的总和(两师总兵力为1.4万人)。这就是说林彪又回  相似文献   

11.
太行奶娘     
从1937年11月15日,刘伯承率129师进驻山西辽县(即左权县)西河头村,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邓小平率八路军总部离开左权县麻田,八路军在左权战斗将近八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129师、太行区党委等大大小小150个单位分别在左权的诸多村寨驻扎过,与驻地百姓结下了鱼水般的深情.  相似文献   

12.
昌春 《广东党史》2007,(6):39-41
1942年5月24日,左权将军牺牲在抗日前线后不久,时任八路军129师师长的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联名撰写了《纪念我们的战友左权同志》一文,高度评价了左权将军光辉的革命历程,指出:"左权同志的牺牲,不仅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就在同志的感情上,即个人的友谊上,也使我们失掉了一个最亲密的战友,我们的悲伤,是不可以言语形容的。"的确,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左权与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13.
正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作为华北抗战前哨和战略要地,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129师带领抗日军民在此浴血奋战,创建了北方最大、最巩固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传承着红色基因的老区人民始终保持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涉县人民牢记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本地实际,走出了一条具有涉县特色的  相似文献   

14.
1942年5月,面对日军“铁壁合围”、“‘捕捉奇袭”和“三光政策”等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原“晋豫边游击支队”(简称店支队)改编到八路军129师新1旅第1团和第2团的指战员,在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直接指挥下,充分利用我军对当地人情地貌了如指掌的优势,对入侵之敌进行狠狠打击,我当时作为第2团卫生队队长,跟随刘伯承师长左右,目睹耳闻了刘、邓首长的高风亮节,至今思之,今人感怀尤深。6月8日,当我二团部队按照师、旅的作战部署,行进到黎城东山宋家庄和黄岩地区后,先后接到刘伯承师长和邓,]、平政委两次任务截然不同的作战…  相似文献   

15.
<正>陈赓那个生于“东南”的妻子,牺牲了百团大战后,第129师趁部队休整期间,开了个运动会。这一天正好是刘伯承师长过生日,运动会总指挥、第386旅旅长陈赓便给抗大政治部主任挂了个电话,请抗大文工团到师部来助助兴。台上演的是《孔雀东南飞》,傅涯扮演小姑。她同情新嫂嫂,怨恨母亲不通人情,拆散恩爱夫妻,  相似文献   

16.
洋医赞 军神啊军神 (十五) 王局长一行潜回丰都,请来中医郑慎之为刘伯承换药治伤。康云程日夜守护.精心照料。两天后,刘伯承恢复了知觉,伤势也渐渐稳定。 这时,刘伯承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伤,而是支队的命运和怎样消灭北洋军。他要求康云程去打听支队的消息。 几天后,康云程气愤地返回向刘伯承报告:“支队完了!” “完了”二字使刘伯承昏厥过去。 自刘伯承被送回丰都后,王伯常失去了刘伯承这个主心骨,自知自己无力组织和领导这支队伍,便独自出走了。主伯常一走,杨光烈和张子昭便把人枪一分,也各带一支队伍走了。鲁奔无兵无枪,只好到成都去找熊克武。 刘伯承苏醒过来后,心情忧郁,伤口渗血,发炎化浓,经常处于昏迷状态。这时,北洋军认为刘伯承仍在丰都,加紧对城内搜查。为脱离险境,王局长不得不同意康云程带着刘伯承转移。 转到何处,又是一难题。刘伯承伯左眼也保不住,提出要到重庆治伤。 康云程连连摇头:“重庆还是北洋军的天下,去不得” “风险再大也要去。我听人说过,重庆有一个德国医生,医术高明。” 刘伯承决心已下,九条牛也拉不回来。(十六)头 号重庆朝天门码头浓雾弥漫。上船下船,人来人往。康云程搀着刘伯承走出码码头大门口,一报童奔跑呼叫:“看报,看报,袁世凯宣布取消帝$J,废除洪宪年  相似文献   

17.
刘邓率军武装民众雄踞太行朱彭指挥东路军民粉碎围攻1937年11月11日,在太行山西麓石拐镇的一处大院中,一个重要的会议正在举行。从五台山南下到此的八路军总部,115师师部和在这里的129师师部会会,研究八路军在太行山中实行战略展开的问题。总部的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左权,115师的林彪和129师的张浩围坐在一间大屋内,仔细倾听刘伯承师长的发言:“朱总司令和彭副总司令传达的毛主席关于八路军各师在敌后占领战略要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我们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我师从在里镇出发时,中央和总部明确指示要我们到太行山中开展游击战…  相似文献   

18.
刘伯承“偷”馒头刘伯承一生治学,孜孜不倦。他不仅翻译、校订了许多外国军事著作,还撰写了大量的军事著作、论文,其中近百万字的《刘伯承军事文选》就是他几十年不倦治学的见证。刘伯承背书是出了名的,这是他从小就养成的习惯。参加护国军后,他依然坚持读书背书。一天休息,刘伯承又捧起《资治通鉴》来读,同事拉他出去喝酒玩乐,他  相似文献   

19.
1947年7月29日,在鲁西南重镇菏泽城北一栋简陋民房的院内,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正在散步。他们刚刚指挥完著名的鲁西南战役,难得这么轻松一下。这时,参谋人员将一份刚刚收到的电报交给刘伯承。刘伯承先粗略看了一眼,脸色立刻凝重起来。邓小平从刘伯承的神色中已看出这份电报绝对不寻常,他连忙接过了电报。  相似文献   

20.
在共和国元帅中,薄一波同刘伯承曾有过一段特殊的工作关系。抗日战争时期,薄一波领导的决死一纵队与一二九师三六八旅组建为太岳纵队,划归八路军一二九师建制,在刘伯承、邓小平的指挥下,抗击日本侵略者。抗战胜利后,他仍在刘伯承的领导下工作过一段时期。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中,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刘伯承长薄一波15岁,在薄一波的心目中,刘伯承是师长,是战友,也是忘年交。1对于刘伯承,薄一波心仪久矣,知道他长期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精通韬略,足智多谋。他很早就听过这样一个说法:中国最会打仗的参谋长只有“两个半”。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