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为发展农村经济做了许多工作,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农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农村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成为当前农村复杂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农村群体性事件,是指有一定数量的农民参与,有一定组织和目的,采取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阻塞交通、聚众闹事、群体上访等行为,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秩序造成影响甚至使社会在一定范围内陷入一定强度对峙状态的事件。如何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减少农村群体性事件给社会带来的震荡,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法治化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学贤  陈峰 《学习论坛》2010,26(9):68-74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因土地征收、房屋拆迁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利益冲突引发了大量群体性事件,并且规模和表现形式不断升级,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引起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主要有: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利益受损,相关法律的缺失与不完善,执法部门不依法行政、滥用权力,农民合法的利益诉求、权利救济受阻,信息不公开、沟通渠道不畅,广大农民法治意识相对淡薄等。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应采用事前预防、事中处置和事后整改三个步骤调控和应对。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已进入了一个相对高发阶段,能否恰当处理农村群体性事件,事关民心向背和社会稳定.本文在深入分析农村群体性事件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广播和电视这两大农村主流媒体在农村群体性事件防范和化解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预防和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治本之策,必须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预防和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一是树立依法执政观念,提高基层政府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二是完善农民诉求表达机制,把农民诉求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渠道;三是推进农村民主化管理,在广大农村地区体现党和政府民主执政的要求;四是把握我国农村民情,正确处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涂玲 《党史文苑》2007,(12):67-68
法治是预防和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治本之策,必须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预防和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一是树立依法执政观念,提高基层政府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二是完善农民诉求表达机制,把农民诉求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渠道;三是推进农村民主化管理,在广大农村地区体现党和政府民主执政的要求;四是把握我国农村民情,正确处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生活和农民利益关系的变化,由于征地拆迁、费税负担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总体上看,由于中国共产党能够与时俱进地根据新形势采取一系列应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新方针和新政策,基本成功化解和处置了农村群体性事件,从而维护了农村的稳定。本文从对农村群体性事件性质的认定、处置理念的升华以及应对方法和手段的转变等方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应对农村群体性事件过程中所积累的一系列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7.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有效应对与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处理和有效应对农村群体性事件,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环节。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是当前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在新形势下,和谐农村建设的复杂性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努力提高解决农村社会复杂矛盾的能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落实化解矛盾纠纷责任制,经常性地开展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农村群体性矛盾,为和谐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事件治理方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危害和客观积极作用作了分析,认为治理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经验是正确决策、落实政策、超前疏导、依法办事。在治理群体性事件中,应妥善处理预防与处置、宏观预防与微观预防、原则性与灵活性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农村征地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由征地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已占到全部农村群体性事件的65%以上。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当前农村征地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以维护和促进农村的社会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0.
农村群体性事件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农民权利觉醒的表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有其时代背景和独特的特点及原因。正确认识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加强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是保证政府依法行政、有效保护农民合法权利、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王金豹 《唯实》2007,2(1):38-40
现阶段我们党在处理群体性事件的理论和实践上,突破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定势,肯定了以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原则;坚持以经济手段作为处理群体性事件的主要途径;把处理群体性事件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了对群体性事件的事前积极预防和事后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12.
群体性纠纷是农村社会尖税矛盾和突出问题的特殊表现。农村群体性纠纷的不断发生和升级,暴露了我国在制度建设、管理措施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当前,解决农村群体性纠纷,基层干部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思想教育手段、行政手段,对法律手段的运用较为薄弱。从方法论之角度,采用法律手段解决农村群体性纠纷是“治本”之策。因此,必须健全预防和处理农村群体性纠纷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3.
农村群体性事件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是农民权利觉醒的表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有其时代背景和独特的特点及原因,正确认识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加强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是保证政府依法行政、有效保护农民合法权利,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吉晓华 《探索》2011,(6):153-156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农村群体性矛盾纠纷日益突出。由于农村基层政权社会控制力的减弱,农民群众利益表达能力的局限,农民群众权利救济行政渠道效率的低下,法不责众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农村群体性矛盾纠纷极易诱发成为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为此,要从利益表达、源头预防、调控联动、城乡统筹、责任奖惩等方面,构建农村群体性矛盾纠纷的多元化化解机制,确保农村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阶段的群体性事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转型期各种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本文探讨现阶段群体性事件,概会、特征、成因,并提出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对策,为构建和谐揭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社会生活深刻变革,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着社会政治稳定,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使其在未发生时能有效预防,刚萌生时能有效化解,发生后能快速有效、合法地处置。掌握和研究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原则,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要求,也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和正确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由于群体性事件是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在积累过程中不断尖锐激化的产物,对稳定的冲击最大,因此,构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社会系统工程,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是各级政府维护稳定工作的重要方面,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维稳工作的重要任务.为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群体性事件维稳工作应重点建立六大机制,即利益公平分配机制、诉求回应解决机制、风险预防预警机制、危机妥善处置机制、舆论正确引导机制和事后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与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资本与群体性事件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关联,社会资本的存量是有效预防和治理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资源。然而,当前我国社会资本发育不成熟,在预防和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必须壮大社会资本,加强对各基层党政干部和普通民众的法治理念和公共精神培育,转变政府治理模式,完善防治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机制并大力培育民间组织,实现民众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有效预防和处置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