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联的解体表现为多民族国家的分裂,俄罗斯联邦也是多民族国家,在独立之初同样面临严峻的民族分裂问题。俄罗斯吸取苏联的教训,努力构建国家民族并增强国家认同意识。注意在立法上巩固多民族国家,强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完整,不同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平等的联邦主体,强调公民的社会属性而不是民族属性,尊重少数民族的权利,保障国家的多样性发展;努力塑造新的国家民族,把全体国民视为一个民族,即俄国民族、俄罗斯人,在用语上把国家民族与族裔民族区分开来,通过加强国语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家民族认同感;大力发展民族文化自治,满足少数民族对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在世界特别是在西方得到了充分发展,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哈贝马斯正是基于对民族国家的回顾和诊断,提出后民族结构理论,展现后民族结构的可行性,旨在解决民族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为保障社会的一体化与民主制度在跨越民族界限的情况下坚持和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方案。然而,哈贝马斯的后民族结构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后民族结构是否可能,仍有讨论的余地。  相似文献   

3.
现在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被视为民族国家,并孜孜以求于由民族国家体系衍生出来的自由、民主、科学等社会价值,却忽略了以民族国家作为身份存在的民族分裂、历史连续性等内在的逻辑问题。强化民族国家身份成了唯一可选择的路径,对国家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尤其对于正处于崛起地位的中国。通过分析民族国家身份困境的根源,总结解构民族国家的思路,可以为中国破解民族国家身份困境提供选择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阻滞了国家的发展。在1962-1988年间奈温采取了不同于资本主义时期的民族政策,试图以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特征为原则构建政治与经济中心,设计了一套自上而下的民族治理政策措施,这是处理民族矛盾的一次重要尝试,使各民族能够逐渐融入到国家统一体中。但是,强势的民族政策严重损害了山地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其结果是破坏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效果,消耗了人民的期待,最终导致奈温时期社会主义式民族政策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5.
列宁视野中的民族精神最重要和首要的含义是指一个民族中广大的被压迫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身解放和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是爱自己祖国、民族语言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是反对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精神基础,是推动民族国家发展的精神力量。对列宁视野中的民族精神进行解读,有着鲜明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苏联的民族政策及其制度设计是在斯大林的领导和直接参与下完成的。总体看,这一政策基本坚持了列宁的思想精神,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苏联各民族的平等,促进了落后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加强了民族团结,有效巩固了多民族联盟国家的统一。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苏联民族理论的内在矛盾逐步显现,民族政策的某些缺陷日益暴露,民族工作中也出现了偏离政策和违背政策的现象,致使苏联民族关系中的负面因素不断积累。加之人口代际更替等因素的影响,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普遍强化,国家认同持续弱化。斯大林在民族问题上的失误主要不在于对某些政策的违背,而在于未能及时修订过时的理论和政策,致使差异性民族身份和民族意识长期固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政策价值取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民族政策的角度考察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是研究中国民族关系的一个新的视角。中国的民族政策蕴涵着"民族主义"的价值取向。"民族主义"取向的政策,在解决少数民族发展程度较低情况下的民族问题方面体现了强大的功能,但在处理少数民族发展起来以后的民族问题方面则功能不足。而且,"民族主义"取向的政策也蕴涵着一定的风险。因此,有必要促成中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由"民族主义"向国家主义转变。  相似文献   

8.
郑伟伦 《法制博览》2015,(6):172-173
2014年3月16日隶属于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共和国举行公民投票,决定继续留在乌克兰,还是加入俄罗斯,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巨大震荡。本文正是在克里米亚地区问题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浅析民族自决权与民族分离主义的关系,认为民族自决是民族分离的误读,尽管在某种程度上民族自决与民族分离有相近的地方,但是民族自决绝不等同于民族分离。民族分离对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煽动或制造民族分裂,不仅是对民族自决权的曲解、滥用,而且是对国家主权原则的破坏,也是对一国内政的干涉。  相似文献   

9.
时代挑战与当代民族精神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中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培育出当代的民族精神 ,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后民族政治"可行性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后民族政治。为了捍卫后民族政治,他至少提出了三个依据。对这些依据的论证没有能够证明民族国家的框架过时了,也没有证明应对国际国内情况的变化、维护公民的权利和民主一定要走向后民族政治。在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不能否认他的后民族政治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又具有其规范性价值意义,但是,我们现在依然处于民族国家时代,后民族政治的时代能否到来仍是个未知数。  相似文献   

11.
族群分裂与宗教冲突是当代西方国家民族分离主义的根本原因.当代西方国家的民族分离主义有两种类型,一是与殖民主义历史记忆相关联的民族分离主义,以英国的北爱尔兰民族分离主义为代表;二是与历史上的征服和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历史记忆相联系的民族分离主义,以西班牙的巴斯克分离主义活动为代表.当代西方民族分离主义具有族群动员、领土要求、族群冲突、宗教对抗、政治组织领导与军事组织参与、其发展受国际社会制约的特征.当代西方国家民族分离主义的发展趋于缓和,正经历着从对抗、恐怖、暴力转向对话、协商与和平,从试图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转向要求族群或民族自治的根本性转折.  相似文献   

12.
李昂  李阳 《法制博览》2014,(2):242+241
少数民族是多民族国家中人数最多的民族以外的民族。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是少数民族及其成员依据国内法和国际法本所享有的保护、传承、发展、使用本民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既是少数民族的集体权利也是少数民族成员的基本人权,是自然的、不可让渡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吴智嘉 《工会博览》2010,(4):197-198
中国是一个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的国家,如何保护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各个民族都面临关的巨大问题。笔者仅从蒙古族民俗文化流失入手,简要分析蒙古族文化变迁的表现及其原因,从而希望能够引发人们对本民族特征及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的表象是没有处理好民族问题,多民族国家发生了分裂,号称已经彻底解决了民族问题的国家却出人意料地分崩离析了。本文总结了苏联民族理论和民族自治政策方面失误的教训,认为苏共在民族理论上教条主义地奉行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承认各民族共和国有分离的自由;在具体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过程中,苏共又没有尊重民族地区的自主发展权,对于国内出现的俄罗斯族问题、极端民族主义等,注意不够,也缺少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民族主义的基础来自政治民族的支撑,政治民族又是建立在众多文化民族共同拥戴的基础之上;而分裂主义的基础来源于族群民族主义的泛滥,其理论和现实动力均有赖文化民族的支持。文化民族使得分裂主义者和分裂主义运动找到了民族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依靠。经由政治组织的操弄,以及外部势力的干预,文化民族往往成为政治民族形成、政治身份认同的主要基础,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民族冲突频发、分裂主义甚嚣尘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作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对我国民族工作高度重视,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视察,同民族宗教界人士谈话和召开民族工作会议,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讲话,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民族工作理论和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今实际相结合的“三个代表”重要  相似文献   

17.
保加利亚的政治转型与民族和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保加利亚族和土耳其族的关系充满恩怨。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保加利亚向多党政体的转型过程中,保加利亚不仅维持了国家统一,还与土耳其人达成和解,并未发生严重民族冲突。土耳其人建立了民族政党,甚至一度与保加利亚人联合执政。民族结构、转型期间的国家控制力、民族政党以及跨界民族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论民族精神及其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观念、意识和心理的总和。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源泉 ,是国家统一、稳定和发展的精神基础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 ,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体现先进性、开放性、时代性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研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民族问题尤其是俄国民族问题时,特别关注民族文化。针对以保护"民族文化"名义分化瓦解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社会思潮与纲领主张,列宁提出了"两种文化"的理论,并对民族文化自治、民族同化、语言特权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阐释。尽管列宁有关民族文化的具体思想是在当时背景下、针对特定问题而阐发的,但他关注文化的全球化与文化的民族性之间的关系时所持的立场与方法,对当前研究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关系问题,合理推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有55个,其中的28个属于人口较少民族。人口较少民族因为自身特点,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发出的声音有限,收到的关注也受到极大限制。人口较少民族政治参与是我国民主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旨在介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政治参与内容以及当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讨论如何解决人口较少民族执政参与权保障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