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挺拔轩昂的气度,刚毅坚强的风貌──《宋庆龄流亡海外岁月》评介姜华宣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宋庆龄流亡海外岁月》一书,是刘家泉教授继《宋庆龄传》之后又一部人物传记的成功之作。1988年《宋庆龄传》出版后,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曾...  相似文献   

2.
时代的使命作家的职责──长篇报告文学《高原雪魂──孔繁森》创作前后郭保林编者按:郭保林同志系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散文家、报告文学作家。他采写的长篇报告文学《高原雪魂──孔繁森》一书,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此文系作者的创作体会,生动地记叙...  相似文献   

3.
《唯我彭大将军》一诗的沉浮王焰对《唯我彭大将军》这首诗,有的读者提出《一个真正的人──彭德怀》一书中引用的毛泽东赞扬彭德怀的诗"山高路险沟深,骑兵任尔纵横。谁敢横枪勒马,唯我彭大将军"与1981年12月出版的《彭德怀自述》所记的不一样。《自述》说的是...  相似文献   

4.
回首历史 缅怀战友──在《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工部》首发式上的讲话荣高棠我首先祝贺《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工部》一书的出版发行。方亭同志介绍了这本书的编写情况。都是七老八十的人了,在五年的时间里搞出了30多万字的资料书,很不简单也很有意义。据我所知,专门编纂城...  相似文献   

5.
一本难得的好书──《从延安到中南海》读后李庚奇《从延安到中南海──中共中央部分机要人员的回忆》一书,在党的七十三周年之际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由老机要工作者杨复沛、吴一虹同志主编,李琦同志审阅,杨尚昆同志作序。机要工作对于许多人来说,有一种十分神...  相似文献   

6.
青史凭谁判是非──近年来关于近代中国革命与改良的争论张客正1994年,《东方》杂志第5期刊载了一篇《关于文化现状·道德重建》的文章,1995年香港又出版了李泽厚、刘再复的问答集《告别革命》一书。在这篇文章和这本书中,李泽厚等人提出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革...  相似文献   

7.
《湘潮》1994,(6)
甘洒热血写春秋──祝贺《南下入湘干部名录》出版发行湖南省中共党史联络组联合办公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南下入湘人员进入湖南45周年之际,《南下入湘干部名录》一书出版发行。这是一件很有纪念意义的事情。1948年秋,为了适应全国即将解放的革命形势...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的自辩──国民党为什么会败在共产党手下?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蒋介石与蒋经国》一书,是根据美国学者易劳逸所著的《毁灭的种子》一书翻译而成的。此书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和调查局档案所藏的大量国民党自已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写成,对我们研...  相似文献   

9.
1976年8月26日,重病在身的毛泽东在工作人员搀扶下,来到自己的书房。他稍事休息了一下,就扫视着那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提出要看一部书,一部已跟随他老人家刀多年,不知已看过多少遍的书──《容斋随笔》。工作人员一时没有从他那浩繁的书架上找到,便匆忙到北京图书馆借了一套。过了5天,这部书又用大字体印出来了。但毛泽东病情急剧恶化,不能再看书了,不几天就与世长辞。《容斋随笔》,是清代乾隆59年(1794年)重刊的。当年延安马列主义研究所图书室珍藏有这部书。毛泽东偶然借得,从此爱不释手,无论战争多么激烈,工作多么繁忙…  相似文献   

10.
近阅谢春涛所著《庐山风云:1959年庐山会议简史》一书(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书中第60页里写道:“他(指毛泽东──编者)还手书李白诗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并在末尾注明:李白《庐山谣》一诗中的四句。登庐山望长江,书此以赠庐山常委诸同志。”事实上,毛泽东题写李白这四句诗的时间,是在1961年第二次庐山会议期间,并非是1959年第一次庐山会议时。末尾为“书此以赠庐山党委请同志”,而非“庐山常委诸同志”。1961年8月对日至9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中央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1.
怎样认识和评价全国解放初期的剿匪斗争──从《中国大剿匪纪实》虚构荣昌剿匪情节谈起蓝祯伟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3月出版、罗国明编著的《中国大剿匪纪实》一书(以下简称罗书)中,有关于四川省荣昌县解放初期剿匪斗争重要情节的一段记载。我是当时荣昌剿匪斗争的...  相似文献   

12.
想要说的话──写在《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工部》出版之际方亭寄托着原华北局城工部同志们的希望与关切的《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工部》一书,于今年初问世了。历时5年,我们编写组终于完成了这个任务,感到由衷的欣慰。虽已离开工作岗位多年,虽已年过古稀,但编纂这本书,我们...  相似文献   

13.
一年前,本刊与《环球企业家》杂志联合举办了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研讨会。正是在这个会上,我认识了该杂志主编、著名文学评论家冯立三先生。闻冯先生为秦晋(《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即将出版的《演进与代价》一书作序,便幸来一睹。文章既写文坛,又写社会,读后受益匪浅。现对原文做了部分删节,分两期发表,以飨读者。──编者我最早看到的秦晋的文章,是1979年1月发表D在《光明日报》上的《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读(一封终于发出的信)》。题目取自苏东坡的语言,用于概括陶斯亮怀念其父陶铸的散文真是恰当极了。斯亮这篇…  相似文献   

14.
《党建》1994,(5)
一个具有方向性的典型──各界人士谈学习张贺林的现实意义编者按:《托起明天的太阳──记张贺林》在《党建》杂志今年第1期发表以后,引起社会反响和有关部门的关注。现将最近在北京召开的张贺林办学事迹座谈会上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秦德文(安微阜阳地委书...  相似文献   

15.
追寻房龙     
推荐给儿子看 的书──房龙的 《人类的故事》,他 一口气看完了。问 他感觉,“很好!”于 是我又给他《古代 人──人类文明的 起源》、《发明的故 事》、《宽容》。“接着 看吧,看完我们再 讨论。”儿子埋下头 去,由此我想到房 龙其人其书,想到 了青少年读书。 生于19世纪 的荷兰人房龙,一 生漂泊,阅历丰富, 为了历练人生,几 乎走遍西欧各国, 当过教师、编辑、记 者。他后来定居美 国,成为美国国民。 虽然他曾留学德、法、美,获得博士学位,但他并没有关进书斋,进行纯学术的研究.他的一生都在探索写作与传播知识、研究学问…  相似文献   

16.
《前线》1995,(4)
编辑部寄语──’96,《前线》怎么办?《前线》面世四期了。自筹备恢复《前线》以来,本刊得到了各界读者和方方面面的厚爱、关-C和支持,在此我们特表诚挚的谢意。再过不长的时间,新的一年──1996年就要来到了。在新的一年里,《前线》怎么办?编辑部自然要提...  相似文献   

17.
平凉地区纪委、监察局编印《纪检监察业务知识讲座》本刊讯(通讯员沈纪宣)一本供平凉地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学习之用的教材──《纪检监察业务知识讲座》一书,前不久已由平凉地区纪委、监察局编印完成。这本12万字的教材,结合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  相似文献   

18.
"贺龙喝斩赵希荣"的真象──对《中国大剿匪纪实》一段史实的质疑曹明理,朱志宏罗国明编著的《中国大剿匪纪实》一书中,"贺龙喝斩赵希荣"这件事的确存在,但不是发生在川中地区的荣昌具,而是发生在川西地区的崇庆县,据我们十余年认真的调查、核实,查阅了原川西军...  相似文献   

19.
“唤醒干部,要珍惜土地”──韩素英与国土的故事王治安入夜,我翻开拙作《啊,国土——忧患的警钟》,“韩素英”三个方块字撞入眼帘,使我心情难以平静。承蒙大作家韩素英女士对《啊,国土》一书的厚爱,不顾76岁高龄,为该书作序。许多文友问,你与韩素英素不相识,...  相似文献   

20.
德国经济学家约希姆·毕绍夫论中国改革德国左派知识分子,经济学家约希姆·毕绍夫认为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采取宏观调控的改革政策,是可行和有前途的。他在1993年发表了《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中国是苏联道路的替代方式吗?》一书,根据他所认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