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和今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江泽民同志始终十分重视“三农”问题 ,他的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思想是我们党制定新时期“三农”政策的理论基础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三农”的地位与作用、农业保护、科教兴农、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改革和发展等五个方面论述了江泽民“三农”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在国家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从肖楚女的《中国的农民问题》这篇文章出发,分析了肖楚女的“三农”思想,并分析了他的“三农”思想对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启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孔繁森的事迹已经从齐鲁大地、西藏高原传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已经成为磅礴于神州大地的时代强音。耳闻目睹,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视孔繁森为楷模,像他那样为”官”,像他那样做人,像他那样创业。在英雄精神感召下,社会正气在上升,一批批克己奉公、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不仅是一个常提常新的问题,而且“三农”问题的解决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和国民素质的改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进一步强调和突出了“三农”问题是一个关乎国家命运与前途的课题,必须时刻提起重视,紧抓不懈。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三农”问题不断得到解决与改善,但也应注意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三农”问题。如何处理好这对矛盾,找到正确的途径与方法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论坛》2007,(6):F0003-F0003
昆明市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树立大农业观念,不断加大对“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投入,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种植养殖业、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及小城镇建设,促进了昆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三农”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三农”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依然存在,如农业面临的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和市场约束问题,农村面临的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滞后和体制性障碍问题,农民面临的收入水平低、扩大就业难和权益保障问题,都还十分突出。加强对农业、农村的保护和扶持,加强对农民的关注和支持,既紧迫,又必要。只有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从根本上破解长期困扰“三农”的疑难问题,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朱佳木 《理论前沿》2008,(19):10-11
我国的“三农”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性质,要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特定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出发研究当前中国的“三农”问题,因时因地选择农业的经营方式,促进我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双减”并不意味“紧缩” 据《人民日报》2004年12月13日报道对农业的支持,是稳健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支撑。随着稳健财政政策的推行.更多的农民将会像穆立根那样笑逐颜开。有增有减,有保有压,松紧适度是稳健财政政策的重要特征。增什么,保什么?对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环境和生态建设、公共卫生、教育等领域的投入,不仅要在资金安排上确保,还要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是新时期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直接从事“三农”工作的农业部门,以怎样的工作切入点参与现代农业建设,是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增强农业竞争力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他干了一辈子经济,兜里没有过钱,到他走也没有所谓遗产问题。他没有一个存折,没有一分钱。”薄一波之子薄熙成做客人民网“先锋论坛”时这样评价他的父亲。  相似文献   

11.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农业丰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定则社会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决定党的事业胜利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化解“三农”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认真研究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和措施,是新时期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2.
新年伊始,中央再次就农业、农村工作发出一号文件。强调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相似文献   

1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农业科技与三农密不可分,党的十六大就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思想,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把“三农”问题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无疑是正确的、必须的。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民法庭是国家司法力量最前沿阵地,扎根乡村,面向“三农”,通过主动担当作为,化解“三农”纠纷,释法明理,传播法治理念,凝聚法治共识,是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重要的“助力者”和“保障者”。  相似文献   

15.
刚刚过去的2003年,对“三农”工作来说,是值得浓墨重彩的一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数次召开会议,讨论和研究“三农”问题。从长时期的“基础地位”,到近几年的经济工作“首要位置”,再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四个字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平稳发展,农民收入继续恢复性增长,农村社会继续保持  相似文献   

16.
湖北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省,“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时至今日,湖北农业的发展却始终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大而不强,农业效率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湖北“三农”问题的顽疾。湖北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既有产业结构方面的问题,也有政策和体制方面的问题。因此,要解决湖北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湖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相关农村经济政策、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认真做好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工作。  相似文献   

17.
按照中央“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大背景下来考虑,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跳出农业抓农业,走出农村抓农村,把工业发展和农业的发展协调统一起来,使工业化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三农”问题十分突出,实现强国梦,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首当其冲。事实证明,乡村旅游是一种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扶贫及解决“三农”问题都有促进作用。倡导“以农村社区现有的资源客体为发展基础,以多元化行为主体为主导,以农村社区和乡村游的互动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多方位监督和调控确保目标实现”的四位一体新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坚定信心 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农村是发展稳定的“底盘”。“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坚定信心.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李鸿忠《春节前与全省农村干部谈谈心》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施甸县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提出“争先进位,勇当科学发展标兵”的主题实践目标,迅速掀起“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活动热潮。杨善洲精神的精髓是:“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坚守一辈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