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之所以是科学的,关键在于实现了一场人学范式革命从抽象人学转向了现实人学.这场范式革命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在逻辑起点上,从传统人学的"抽象的人"转向了"现实的人";在理论基础上,从传统人学的"唯心史观"转向了"唯物史观";在人的价值上,从传统人学的"人是目的"转向了"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在人的本质上,从传统人学的"抽象本质"转向了"现实本质";在目标取向上,从传统人学的抽象发展观转向了自由全面的现实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柳如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女诗人,她的作品一洗传统女性创作的绮罗香泽之态,遣词庄雅,格调高绝,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开展柳如是研究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柳如是的优秀诗歌作品传世不多,进行柳如是研究的真正意义,在于开掘其中所包含的人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三毛是中国作家中很有个性的一个。坎坷多变的人生经历,斑斓新奇的异域风情,形式上的流浪和实质上的寻求有机地统一在她的作品中;她有着广博深挚的情怀,以朴素优雅的语言对自己独具个性的生命作了自由而真实的抒写,成为当代散文画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人学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萨特存在主义人学并不是真正的人生哲学.只有马克思主义人学才能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实现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成为人们认识人生、指导人生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海岩的创作以公安题材见长,扑朔迷离、扣人心弦的刑事案件在他的笔下情节真实自然、宛若天成,其中的刑事被害人各不相同。研究其人物性格的特点,对于积极预防现实生活中的犯罪,意义不可低估。海岩系列作品①中的被害人形象,从刑事被害人学的被害人责任角度分析,可分为有罪的被害人、有责任的被害人和无辜的被害人三类,他们的被害原因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理论来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继承和发展着群众路线,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建立在深厚的人学基础上的,这一重要理论逻辑和史实却往往为后人所忽视.忽视"人"的经济学教学研究和经济发展都存在许多弊端.因此,应当根据马克思的"自由人"发展理论来确定经济基础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原则.首先要贯彻人的主体性思想原则,其次要科学认识人的全面发展的层次性,最后要坚持克服片面理解和灌输"经济人"思想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自由自觉性和历史社会性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和辩证统一的。只强调人的自由自觉性或只强调人的历史社会性都是片面的 ,都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人论的原意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爱国的文艺工作者以笔为武器、以文学活动为战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他们用创新的文学实践“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信念,宣传、动员、组织民众,为凝聚全民族的抗战力量发挥了粘合剂的作用。抗战文学的“中国化”、“民族化”迅速转化为文学界的心理定向。它虽然从理想轨迹“歧出”,但在总体倾向上受过“五四”新文学的洗礼,仍旧行进在文学的民族化与世界化之间,其发展方向是中国特色的文学现代化。它过分倚重抗日救亡的政治向度、偏重文学的宣传功能和动员功能而忽视了文学的自身建设、个性解放的启蒙思想和弱化国民性批判的意识。抗战文学以时代的号角定位于历史的高格。那个时代的文学虽然显得粗糙,但展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不畏强暴的精神。抗战题材的文学将不断激励中国走向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萨特在后期提出了"前进——逆溯"的人学研究方法,强调要通过"前进——逆溯"和"逆溯——前进"研究的交替与反复来研究人学。他主张在人学研究中,既要注重对总体性、宏观性的社会历史结构、经济结构的分析,又要在这一前提下,尽可能具体地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即研究个人生存的微观状况。这是他呼吁要尊重人的价值和自由的"自由哲学"在方法论中的必然体现,且包含着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意图。  相似文献   

11.
《清代曲阜孔氏家族诗文研究》一书,以孔氏家族的诗文创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孔氏家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原因、发展脉络和整体特征,尤其对于家族女作家给予了充分的发掘与关注。该书角度新颖,论述全面,内容深刻,富于启发性,是山东古代文学研究的突出成果。  相似文献   

12.
文学与社会的必然联系既决定了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文学的必要性,也导致文学理论批评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引进,这是文学社会学产生的根由。文学社会学的起因在于19世纪实证主义的流行以及社会学的兴起;此时文学批评对社会学方法的借鉴,主要是以实证精神探寻文学作品产生、发展及其特定形态的社会、历史和民族的根源。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立足于社会实践与生产关系,发展出"理论的和批判的"文学社会学。而法国的文学社会学学派则以"统计材料"为依据,把文学社会学的观念和方法扩展到商品流通和消费领域;也有批评家致力于对文学语言的社会性及意识形态性质的探讨,建立所谓"文本社会学"。  相似文献   

13.
优秀法官是值得学习、可以作为榜样的典型。从陕甘宁边区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一共产生了百余位优秀法官。无论是马锡五还是新时期的优秀法官,他们都有着"一心为民"的形象化特质。文学作为优秀法官宣传工作的工具,在司法实践和国家治理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优秀法官宣传工作承担了对大众的说服和动员功能,最终服务于政权建设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末的中国文学中,先锋文学作为“现代主义”旗下的一员大将,显示出了其创作实绩,并构成了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的一个特定阶段。审视先锋文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可以窥见现代性在世纪末中国的流变以及文学本身由此产生的焦虑。  相似文献   

15.
我不知 江滩的轻砂 是不是天上繁星的影子 但我知道 此刻的你  相似文献   

16.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它与大众传播有水乳交融的联系。文中以社团成立为切入点,来探究当时知识分子是如何宣传新文学,是怎样注重传播、关注媒介,进而拥有自己的文艺阵地,从而达到巩固社团和实现他们的文学追求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根据读者理论,文学作品是敞开的文本,存在召唤结构,因而读者在作品意义的构成中起重要作用.优秀文学作品常常立意不大,关注人类情感和人性,同时隐含着作者同读者对话的愿望,因而审美价值较高.经典作品留下的意义空白给我们的阅读实践开辟了道路,重读经典时我们要重点关注这些意义空白,参与作品的意义生成.通过改变审美经验重振人文精神是一种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华文文学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窗口,新时期以来备受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华文文学中所蕴含的丰富中华文化内涵还有待研究者深入挖掘。袁勇麟教授的新作《华文文学的言说疆域》一书,正是基于学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直面华文文学学科建设的危机意识,将目光放到更为深切、更为关键之处,思索当代华文文学史料学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将华文文学这扇面向世界的中华文化传播之窗朝前更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19.
李德顺先生在《21世纪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趋势》这篇论文中提出人类思维方式在四个方面发生变革,即关注“关系思维”,“主体思维”、“多向思维”、“动态的变革思维”,本文从这四个方面一一入手,谈了这种变革的思维方式对文学研究思维改进,以及对看文学对象的角度、对文学价值的评价等方面启发。  相似文献   

20.
立法的粗疏和矛盾导致我国委托作品条款的适用范围混乱,扩张、收缩和误用并存。以非独立创作的作品类型为视角,我们发现作品类型分类标准不一致和类型化不足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因此有必要据此进行立法修改。在没有修法的情况下,有必要通过解释学手段以求正确地适用委托作品的条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