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分层化和利益格局多元化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向社区人、社会人转变,人们因职业、行业、居住小区、户籍、年龄、经济收入的不同而拥有多样化社会地位、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不同人群的利益诉求表达出现了严重不平衡性。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包括政治经济权利、发展权益、社会保障权益及文化权益等。利益诉求的有效实现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但在一些快速工业化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实现状态不尽人意。推进新生代农民工走出利益诉求困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可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提升自身素养和加强人文关怀等措施实现。  相似文献   

3.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求改进社会的治理方式,强调主体的多元参与,注重群众正当利益的诉求表达。女性表达自我诉求的心理影响因素包含女性价值的认知、传统文化的束缚、社会角色的扮演、关注重点的差异等。实现女性诉求表达的主要途径是:建立针对女性表达的服务部门,关注女性诉求心理,增加表达渠道以及增强女性自我调节能力等。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快速转型的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表达和争取利益诉求的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别,一些当事人在面临利益纠纷时,选择通过诉诸媒体的司法参与方式来维护并最终实现了自身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当事人通过诉诸媒体的方式来表达诉求,导致了司法权威的衰落。面对社会管理创新带来的挑战,要理顺符合群众多元化利益的诉求表达机制,推进公民的司法参与,形成依法表达诉求、及时解决问题的司法环境。  相似文献   

5.
持续高发的流动人口犯罪给厦门的社会治安带来很大压力。经济社会发展失衡让流动人口在城市得不到足够的幸福感,社会关系改变带来价值虚无化的风险,城市管理滞后造成管理效益不佳,这些都是导致流动人口犯罪高发的主因。破解流动人口管理难题,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应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创新管理方式,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
人口大规模流动是我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目前,我国的流动人口已达2.36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流动人口还将快速涌入,而现有的政府主导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却越来越不适应管理者和流动人口的需求。用社会治理的视野来分析流动人口管理模式,为改善现今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的社会阶层利益诉求情况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社会阶层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日益提升,其利益诉求的意识与实现愿望不断增强,利益诉求的实现方式也逐渐趋向多元化。了解和掌握新的社会阶层利益诉求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排除制约新的社会阶层实现利益诉求的不利因素;完善新的社会阶层利益诉求的表达方式与措施;拓展新的社会阶层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正确引导新的社会阶层合法有效地表达和实现其利益诉求,是我们必须积极面对和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已进入各类矛盾凸显和发展机遇并存的历史时期,各种深层次矛盾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冲突。面对着这样的情形,如何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协调好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减少阻力,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构建利益诉求协调机制具有很强的紧迫性。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为此,要在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诉求、沟通、协调机制上下功夫,按照可操作、民主、公开、公正的要求,构建民意诉求、利益协调、统一意志的“三大运行机制”和“监督保证机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治理手段和保障。在转型期的中国公共政策体系中,公共政策存在的种种偏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和目标形成了挑战。我国的政策制定应当以社会公正为核心理念,平衡和协调社会关系,实现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在政策内容上注重对弱势群体权利和权益的保护;在政策结构上应加强社会政策的制定;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建立和完善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使社会成员能平等地表达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上访群体的社区维稳及社会工作的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社会矛盾复杂,社区群众因利益诉求在基层得不到解决而到上级政府部门信访。由于种种原因,不是所有信访问题都及时得到解决,于是出现了频繁上访甚至闹访、缠访现象,对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把社会工作引入社区维稳领域,组建维稳社工队伍,采用专业理念、方法,为上访者提供服务,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样态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拓展弱势群体利益诉求途径,建立弱势群体利益机制是保护救济弱势群体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分析我国现存的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建立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就是要疏通利益弱势群体渠道,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将弱势群体组织化,建立健全群众组织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群体代表机制;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利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利益诉求保障机制的构建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人本法律观指导下完善统一立法,落实政府对农民工利益诉求的各项政策,疏通和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司法保证对农民工利益缺失的救济等举措,是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当代大学生的利益主体的地位也日益凸显,他们的诉求表达愿望也日益强烈。了解他们的利益诉求,培养其权利意识,拓宽表达途径,健全保障体系,才能使大学生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和有效反映,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在我国一些地方呈现多发态势,对社会秩序的危害较大,加强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综合治理刻不容缓。环境群体性事件主要是由公众对生存环境和健康权益的诉求引发,能否有效回应公众的利益诉求影响着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及其演变。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应该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诉求回应机制,畅通利益诉求渠道,提高有效回应公众环境利益诉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走向整体性与回应性兼具的社会,避免社会管理的“碎片化”与“滞后性”是现阶段政府社会管理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重大难题。政府社会管理的困境在于传统行政伦理价值无法涵盖现实的诉求,社会行动中又表现出非协同性,致使社会诉求得不到及时的回应与整体满足。化解现阶段的困境就要重视国家、市场和社会的有效整合与合作,创新政府社会管理,即通过重塑行政伦理、整体思考、重视“整体人”、整合行动四个维度设计研究对策,进而构建提高政府社会管理的整体性与回应性可行能力的进路。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城市社会管理与统一战线在领导力量、管理主体、发展目标、工作原则等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城市社会管理工作中,统一战线可以充当城市居民利益诉求表达及整合者的角色,可以较好地发挥包容歧见及精神抚慰的功能,还可以发挥多谋、力行的作用。为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实现城市社会管理工作创新,应努力构建城市突发性群体事件预防处置中统战工作的运行机制;拓展统战工作面,推动建立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市民化管理和服务机制;发挥统一战线成员的智力和规模优势,改进城市社会管理公共政策制定及落实工作;挖掘统一战线社会组织在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潜能,构建新型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7.
当下中国,社会改革进入攻坚期,社会矛盾进入"漩涡期",治理难度加大,迫切需要对社会管理模式进行升级,加强法治社会建设。而社会矛盾纠纷的良性解决,需要在法治的平台上实现。因此,本文拟在对公众利益诉求保障现状进行分析和归因的基础上,寻找公众利益诉求保障法治化路径,构建出保障公众理性表达诉求的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企业需要建立职工利益诉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友礼 《工会论坛》2010,16(1):9-10
构筑职工利益诉求机制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必然选择,是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职工群众的呼声所在。构筑职工利益诉求机制,要求领导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职工群众,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职工恳谈会和网络的作用,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答复效率,同时要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农村流动人口如何融入城市社会生活,这不仅是流动人口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关系到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从法律社会学视角,将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文化层面和法律层面的融入情况作为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四大指标,来衡量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现状;然后从个体人口与法律属性特征、社会支持、法律援助、应对方式、法律意识等方面探讨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从加大法律援助力度、改革传统户籍法、完善社会保障法、全面推进社区服务等四个方面对提升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能力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治理是治理现代化的城市实验。从利益博弈视角去透析现代城市治理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以及城市治理的实践困境,依循“多元互动、协同共治”这一基本理念,打破传统路径依赖,构建一种与现代城市型社会相匹配的“政府负责、企业协同、公众参与”治理模式,是城市治理的创新之道,为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适应现代城市型社会需求,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分析框架和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