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基础免疫学的研究 人们设法把动物体的正常菌群除去,仅供应一种无抗原性的日粮,此时就能测定杀死的细菌和天然日粮中的其他抗原分子对动物的免疫原作用。这种慢性经口腔的“预防接种”可能是对传染抵抗力的重要来源,在无菌动物可以对这种抵抗力进行深入的探讨。当人们把注意力转移到细胞介导免疫和在预防癌症上的作用时,测定动物体的正常菌群在对体液和细胞介导  相似文献   

2.
采用珠磨法、冻融研磨法和酶法对粪便细菌进行裂解,提取粪便细菌DNA,并采用16SrRNAV3区引物(P3GCf、P2r)和V6V8区引物(U968GCf、L1401r)扩增细菌16SrRNA基因可变区,对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用于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的各种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分析人和动物粪便菌群多样性的DGGE方法。2对引物的粪便DGGE结果都表明,珠磨法和冻融研磨法对细菌的裂解效果优于酶法;P3GCf、P2r引物的条带数明显多于U968GCf、L1401r引物;珠磨法PCRDGGE对普通拟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和粪肠球菌的检测限分别为(6.4±0.1)×102、(6.1±0.7)×103和(7.2±0.2)×105个细菌,珠磨法对这3种细菌的检测限均低于酶法。结果表明,珠磨法和P3GCf、P2r引物更适宜用于粪便菌群多样性DGGE分析。  相似文献   

3.
动物舍空气环境中常有多种微生物,包括非致病菌、致病菌及选择性致病菌。高含量的选择性致病菌可以借助于非微生物因素引起敏感动物体的传染性条件性疾病。在集约化动物生产过程中,选择性致病菌具有比传统的传染病更重要的意义。动物舍空气细菌菌群主要是需氧菌、真菌和...  相似文献   

4.
反刍兽的瘤胃内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与纤毛虫,饲料进入瘤胃后进行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发酵过程。当瘤胃内环境恒定时,复杂的生物发酵即会正常进行;当疾病时,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国内外对牛的瘤胃内环境研究较多,而对奶山羊研究极少,仅Ogra,J.L.等(1982)对奶山羊瘤胃内纤毛虫的计数作过研究。为给奶山羊瘤胃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我们对66只奶山羊瘤胃内环境几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5.
制菌灵KC931的研制与应用崔保安,卢中华,郭军庆佗文举,彭永有,张同山(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郑州450002)(中原油田工副业总公司养鸡集团公司)制菌灵KC931是依据动物体内的正常优势菌群与异常菌群竞争性排斥,从而调整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的微生...  相似文献   

6.
196 2年Ritossa等发现果蝇唾液腺多线染色体在环境温度升高时,某些特定部位在1min内就出现“蓬松”现象,当温度恢复到正常时,其他部位才会出现类似的蓬松。用3H尿嘧啶核苷掺入试验这些蓬松部位的基因具有转录活性。1974年Tissieres发现热诱导基因蓬松的活化产物是一组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 ,HSP)。这一现象被称为热休克应答(heatshockresponse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它普遍存在于从细菌到高等真核生物的整个生物界,并且可以被氨基酸类似物、生长因子、重金属离子、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诱导,所以又称为“应激反应”。目前,将HSP按分…  相似文献   

7.
大量文献和实践证明,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消化道疾病多与消化道菌群紊乱有密切的关系,为科学防治大熊猫消化道疾病,我们对北京动物园大熊猫粪便中的菌群中图分类号S852.61收稿日期1998-04-02进行了检测。1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8.
不同季节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季节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相似性和稳定性。对采自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3只亚成体大熊猫的粪便细菌总DNA进行了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并对ERIC-PCR指纹图谱中主带DNA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及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季节不同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结构的相似性较高,而不同季节同一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结构的相似性较低;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可能受季节影响;大肠杆菌和柠檬酸杆菌为亚成体大熊猫肠道的优势细菌。表明,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与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9.
乳杆菌XF┐9301生长特性研究1)伏小平(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兰州730070)乳杆菌是健康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之一,对动物宿主有益无害,且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并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增重的作用。笔者...  相似文献   

10.
国内对鸡肠道菌群的研究,多侧重于需氧菌及弯曲杆菌。本实验中,通过对九类细菌的检查,以了解鸡后肠道正常菌群的一些情况。 材料与方法 (一)标本采取 1983年7~8月,以棉拭法采取鸡新鲜粪便,置无菌试管中,在30分钟内送到实验室检查。鸡为80日龄肉用鸡。又从新宰的3月龄肉用鸡、摘取盲肠,对内容物进行检查。共取粪便标本13份、盲肠内容物标本6份。 (二)培养基 见表1。  相似文献   

11.
所谓酸中毒系指内环境中氢离子浓度增加,超出了正常范围。内环境系指细胞外液,其中血液是连接内外环境的桥梁,是稳定内环境的主要因素。因此,血液成分是反映内环境恒定与否的标志。当内环境变化时,轻则引起代谢紊乱产生疾病,重则造成动物死亡。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时刻注意调节内环境平衡是治愈疾病的关键。即调节细胞外液的pH值、渗透压离子强度和水的平衡。其中pH值衡定在内环境恒定中具有重要作用。pH与代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内各种物质代谢都是由数以百计的化学反应组成的,而每种化学反应都是在酶催化下完成的。酶是两性电解质,要求一定的pH否则会影响其活性。为维持机体正常的pH  相似文献   

12.
抗菌药和微生态制剂对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条件下饲养的大熊猫母熊常遗弃初生仔熊 ,使仔熊成活率较低 ,其原因有多种 ,而因肠道菌群紊乱所致疾病是其中一个因素。1996年 9月 ,我们曾对 1只死亡的亚成体大熊猫进行病因诊断时发现 ,该大熊猫是因肠道内的条件性病原菌侵入血液引起败血病发病死亡。为了找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这类病因所致的疾病 ,我们于1998年 5 6月用抗菌药和微生态制剂对 4只健康亚成体大熊猫进行了临床试验 ,观察抗菌药和微生态制剂对肠道内细菌总数的影响 ,以指导亚成体大熊猫的饲养管理 ,减少疾病发生。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分组 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分泌型IgA是存在于动物外分泌液中的多聚体免疫球蛋白,主要在粘膜局部起作用,构成了局部免疫机制的重要因素。早在30年代,就有人注意到。当呼吸和消化道感染时,其保护性免疫力与血清中抗体关系不大,而与粘膜表面分泌液中抗体关系密切;据此推断,动物除循环抗体外,尚有局部免疫防御系统。(礻氏)后,又有学者提出局部抗体的概念。到1963年,Toma-si首先发现粘膜局部分泌液中的主要抗体是IgA,并证明它同血清IgA在化学性质上不同。进入80年代,由于免疫学的飞跃发展,尤其是分子免疫学的  相似文献   

14.
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白氏菌是动物肠道内的常见细菌,体弱和幼龄动物受气温变化或食物变换等因素的影响时,肠道内的这些条件性病原菌便大量繁殖,产生肠毒素,引起胃肠道疾病或败血病。1996年9月,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1只亚成年大熊猫因大肠埃希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溶菌酶对围产期奶牛直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及调节作用,选择9头围产期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3头。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作为对照组;试验Ⅱ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g/(d·头)溶菌酶;试验Ⅲ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g/(d·头)溶菌酶。分别在产前第21、14、7天,产犊日,产后第7、14、21天采集直肠粪便,对各组奶牛粪便细菌总DNA进行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找出主要条带,克隆回收,使用HinfⅠ和HhaⅠ限制性内切酶进行RFLP分析,对主要的OTU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奶牛直肠菌群结构的相似性相近,与试验Ⅲ组的相似性较低;3组奶牛直肠优势菌群均为拟杆菌。结果表明,溶菌酶对围产期奶牛的直肠菌群多样性有较大影响,但没有改变直肠菌群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6.
细菌素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和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细菌素的性质、生产与制备、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抑(杀)菌机理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概述了此类由细菌分泌的高效抗菌蛋白类物质的研究进展。认为,细菌素不仅在体外对各种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抑杀作用,而且经口服能显著抑制动物胃肠道内的有害菌,腹腔或静脉注射后可防治动物全身性细菌感染,无任何毒害作用,是一类可用于动物疾病防治的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  相似文献   

17.
由于动物病毒极小(直径在十几毫微米至几百毫微米之间),又不能像细菌那样在无活细胞的固体基质中生长,所以在五十年代以前,当谈及某一体积内病毒的多寡时,多是以“感染力”、“存活时间”这样一些统计单位为衡量尺度。总觉得无实体感。当讨论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时,总是以“一堆”病毒为对象,很难设想把这个复杂的群体中具不同生物学特性的颗粒分离开,进行分别地研究和使用。自1952年Dulbecco氏将噬菌体的蚀斑技术(1939)  相似文献   

18.
羔羊粪便正常菌群的研究王良娟,马勋,张再清,秦学敏(新疆石河子农学院832003)肠道正常菌群对动物体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了解其正常值是掌握正常菌群变化规律的基础。国内外对畜禽肠道正常菌群的研究颇多,但有关绵羊肠道正常菌群尚未见报道。本文对1、3...  相似文献   

19.
多杀性巴氏杆菌(以下简称巴氏杆菌)是畜禽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菌。其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常常引起畜禽巴氏杆菌病的发生和流行,造成畜牧业生产的很大损失。其所致的巴氏杆菌病是畜禽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巴氏杆菌取何种途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起发病,长期以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内源性感染,认为巴氏杆菌正常存在于动物体内,特别是呼吸道内,当遇到某些应激因素的影响,抵抗力降低时,就可侵入体内引起发病。另一种说法则  相似文献   

20.
动物免疫与正常微生物群薛恒平(南京农业大学210095)人、动物免疫与正常微生物群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人、动物机体与正常微生物群组成的生态系统,在通常情况下维持生态平衡,从而保持人和动物的健康,生态平衡如遭到破坏,便会发生疾病。受到病菌感染等,会使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