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以皇权政治为主导的背景下,民本的深层内涵和最终目的是要保障皇权之稳固。君与民之间的官吏阶层,是实现民本思想的具体实施者。要在制度上保障民本思想的具体落实,就要治理官吏特别是要防止官吏贪腐。因此,产生了以维护皇权为根本的民本与吏治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晋藩 《中国法学》2022,(5):122-142
从夏、商、秦、隋四朝的兴亡史中可以看出,“得民则昌,失民者亡”是一条永恒不变的历史规律。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从实际出发,总结出民本思想的基本理念:兴国安邦,在得民心;以农为本,改善民生;宽以养民,改善民生;爱民富民,民安国强;富则教之,移风易俗;矜恤弱者,重视人命。民本思想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阶段性和局限性,但依然为今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3.
王京 《中国公证》2006,(12):49-50
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过程是一个政治思想自我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受到洗礼、认识水平得到提高的过程。我将这个过程中习得的一点心得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互勉。  相似文献   

4.
法家虽然主张法治、重刑等看似严苛的理念,但是在具体的思想上又有相应的制约与缓和,从中体现的爱民与重 民思想不应被后世所忽视.法家的“法治”有别于当代社会主张的依法治国,但其不乏可取部分,对法家思想中的民本观加以分析后,可以利用与我国的法治建设中.  相似文献   

5.
民本思想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界对民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民本思想的源流、民本思想在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地位、传统民本思想的内容与本质、民本思想在近现代的转变、中共执政理念与民本思想的关系等方面的梳理和论述。但学界对民本思想的解读和属性评价也存在不少分歧。学界应当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化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的研究,以达到全面认识传统民本思想和正确处理其现代转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精华之一,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这一思想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民为邦本、民贵君轻、安民、息民、富民等几个方面。但是这种思想并没有涉及公民的自由与人权,没有公民政治上与人格上的平等,它的本质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卓越的政治家们在继承了前人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根据新的时代特征和要求,对民本思想进行了新的发展。毛泽东的群众路线,邓小平的发展观,"三个代表""执政为民"都是新的时期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创新,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孟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重民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他提出了"民贵君轻"、"暴君放伐"理论,"正经界","制民之产";"薄税敛","取于民有制";"省刑罚","罪人不孥"及"四德五伦"教化等具体的民本措施。孟子的这样一种民本思想有其进步意义也有局限性,对我们当代社会也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的民本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传统民本思想相结合的结果,他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批判的吸收了中西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形成了他的人民利益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及主权在民的民本思想。本文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的民本思想仍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权的本性与价值位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只讲人权的阶级性 ,否认普遍性 ;只考虑“多数人的人权”而忽视“少数人的人权” ;片面强调“主权高于人权”、“集体人权高于个体人权” ;或只讲“生存权是首要人权” ,忽视政治人权居先的价值地位 ,这些观点都有失偏颇。人权是自然性与社会性、阶级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抽象地强调“主权高于人权” ,有可能为以“主权压人权”的专制政权提供理论支持。当今中国的首要人权应是政治人权。  相似文献   

10.
曾龙  贺鉴 《河北法学》2007,25(2):166-170
集体人权包括国内集体人权与国际集体人权两大类,它源于20世纪40-50年代开始的民族独立运动.对集体人权的确认,是全球性非殖民化运动的结果.非洲人民系统地提出了民族权的概念和内容,全面关注集体人权,尤其是对以发展权和自决权为核心的第三代人权的确认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其集体人权观主要体现在以<非洲人权和民族权宪章>为主体的非洲人权法中.  相似文献   

11.
药品专利权与生命健康权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专利权人在一定期限内对其发明享有排他性的专有权,专利权与生命健康权之间常常出现冲突。要实现专利权与健康权之间的协调,就必须贯彻法益优先保护和利益衡平原则,对违背竞争法精神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施以严格的规制。  相似文献   

12.
地役权与相邻关系是相似的两种法律制度,都涉及对他人不动产的利用。相邻关系属于最小限度不动产利用的调整,是实现相邻不动产和谐利用的必要前提,认识相邻关系的关键在于如何判断最小限度利用。从妨害相邻关系的判断标准入手论证凡是属于最小限度利用的情形,必然构成相邻关系,除此以外的不动产利用应以地役权约定实现,所以相邻关系属于对不动产权利的限制或延伸,地役权则是一种约定权利,属于用益物权。  相似文献   

13.
人权法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佑武 《法学杂志》2007,28(2):97-99,107
人权法具有两重属性,即客观性与主观性.人权法的客观性是指人权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14.
性别平等:联合国人权条约机构的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性别主流化要求对既有法律和新立法的社会性别检审,男性和女性同为性别歧视的受害者,促进性别平等应该具体考虑妇女在社会中面临的不利地位以及同性恋问题在对现有国际人权法的挑战。这是案例是来自国内社会(其中一些有跨国的因素)、由国际人权条约机构处理的社会性别实践。考察这些实践,有益于我们了解社会性别主流化在全球化层面上的情况,并获得本土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美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测度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佳桂 《法学杂志》2006,27(3):134-135
中国2005年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已经比1990年的保护水平大大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在发展的某个阶段是重要的,但这个阶段只有当该国家已经进入中高收入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时才会出现。但TRIPS的规定使得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余地非常小了。  相似文献   

16.
WTO体制下的人权问题包括环境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劳工权益问题等。从法理上看,WTO有人权保护的义务,也有人权保护的可能性。从规则来看,WTO有许多有关人权的条款。目前的WTO体制对人权的保护还不充分,通过确立WTO的人权价值取向、修改完善WTO的规则、在贸易协议中增加"人权条款"等,可以实现对WTO体制下人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际社会和学界对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可裁判性仍然存在较大分歧。从理论层面分析,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具备可裁判性,从实践角度来看,由于国际人权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各国司法实践呈现复杂的局面,完全确立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可裁判性还有较大困难。《〈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任择议定书》(草案)的通过,表明进一步确立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可裁判性成为国际人权保护的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人权和宪法上的基本权利这两个源自西语的概念,在汉语法学文献中的使用并不统一,这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宪法引领下的实定法体系内在的系统化和统一性。本文旨在从一般法学理论角度澄清二者之间的区别和关联。本文特别指出,从人权转化为宪法权利要经过四个限缩性过渡——民族国家化、制度化、理性科学化和习俗化。基本权利不仅是人权的制度化,而且它总是包含着以人权为指针,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人权的要求。最后,通过运用这一新的分析框架,本文概括性地分析了现行宪法和法律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行刑衔接中“以罚代刑”问题严重,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法律依据的不完善、行政机关自身积极性不够以及衔接措施有限、监督乏力等。对于此问题,首先,应当完善立法,制定效力层级较高的、统一的法律,补充、完善相关的程序、证据规定。其次,加强对行政罚款的监督管理,建立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的考核、奖励和惩处制度,从行政执法机关内部入手,促进案件的移送。再次,应当拓宽“行”和“刑”之间的联系渠道,通过设立举报电话、网站,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网上信息共享平台等制度,促进相关机关之间的信息交流。最后,通过以上的信息交流,为监督提供途径和线索,加强对行刑衔接的监督。  相似文献   

20.
外国法适用中的人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适用外国法的过程中,如果外国法的适用明显侵犯普遍性人权,一国可以利用公共秩序保留、法律规避及反致制度排除外国法的适用,也可以直接以侵犯人权为由排除外国法的适用,以实现人权的国际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