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网络空间的道德失范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这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即网络道德严重失范。为此 ,我们应在坚持互利原则、尊重原则、包容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 ,加快构建网络道德 ,从而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公共管理失范必然诱发或加剧社会信任危机的连锁反应.传统"重人治、轻法治"的行政心理,公共权力的行使与监督不规范,政绩评估不科学,官员激励晋升不公正等是我国公共管理失范的原因所在.克服公共管理失范,必须培育公共管理精神,构建政府信用体系,落实依法行政规范,优化公共管理决策,完善社会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从权力的角度看,腐败是权力的异化。公共治理具有多元化、网络化、互动性的特征,为建构预防腐败体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权力、制度、法律和伦理是权力运行过程中对腐败的产生与治理都有着重要影响的四个维度。其中权力与法律侧重于内外互动,制度与伦理侧重于内部整合。四者融汇交织,形成网络式互动,产生对权力运行过程的修正作用。以此建构一套预防腐败体系,是克服传统反腐模式重惩治轻预防、重政治动员轻制度建设等弊端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4.
公共利益是公共权力存在的依归,公共性是公共权力的本质属性。传统公共行政体制固有的公共权力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因此,从价值和制度层面来重构现代公共权力,重塑公共权力的"公共性"和"合法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公共制度是建构性的人类文明成就,其广泛的社会管理功能——正功能抑或负功能——已获得人类文明进程的充分证明。发挥公共制度的"有效的"功能需要对其意义建构进行多维诠释,这种阐释能力是人类理性精神不断提升的表现,更是制度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与现实需要。从制度认知、制度设计、制度过程和制度评价来凝结工具性与价值性、合理性与合法性、规范性与权变性以及时代性与发展性的融合统一思维逻辑,对于解读公共制度的哲学意蕴进而为制度文化的社会化认同与尊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娜 《学理论》2012,(20):67-68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近年来,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孝道出现了严重的失范现象。让现代新孝道合理建构是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就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不断强化孝道意识,开展孝道教育,鼓励孝道实践。争取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使现代孝道得以合理建构。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第二次转型期公共领域再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安良 《理论探讨》2006,(2):149-151
中国改革的第二次转型,即由经济建设转向制度建设。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各种公共领域的再建构。在整个发展进程中,公民对社会的政治参与意识变浓,不断寻找机会进入政治过程,进行利益表达,影响政治决策。公民对社会的政治参与最重要的变化是由过去的个人政治参与或非正式团体的政治参与为主要特征变为以正式团体的政治参与为主要特征,其以社团组织的成立、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民间思想库的建立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在民意机构发表意见或直接与行政部门谈判。公共领域的再建构,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由社会转型带来的不平衡给社会稳定造成的消极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公共事件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是什么因素通过何种作用机制推动那些与特定事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社会成员参与此类事件?本文借助“共意性社会运动”的概念,利用相似性案例比较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互联网公共事件中的社会动员机制。议题合法性、网络舆论一致性和议题传播的广泛性是互联网公共事件成功的保障。互联网发挥的议题建构、共意动员功能受制于议题的新闻和社会价值、网络关注度、媒体互动深度、网络报道空间等因素。成功的互联网公共事件必须能够在“媒体空间”内建构合法化的议题,克服互联网沟通结构的内在缺陷,才能实现共意动员,维持在线集体行动的成功。但是,研究者不应该夸大互联网公共事件的社会意义,其对社会变迁的推动作用受到网络舆论内在分裂倾向的制约,往往是特定的、暂时性的。互联网公共事件能否推动社会制度变迁取决于政府制度化该类事件的能力和意愿、互联网舆论的结构以及网络参与者的理性沟通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卢达元 《行政论坛》2005,2(2):49-51
公共行政道德在公共行政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公共行政人员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当前的公共行政实践中,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的公共行政道德失范问题,急待解决。因此,如何对公共行政道德进行建构是当前一个较为紧迫的任务,需要社会成员共同努力。加强公共行政道德建设包括制度建设和行政人员个体建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10.
网络和手机作为信息社会的基本技术手段和基础设施,支撑了整个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深刻变化的重要现象是人们的交往方式从过去的单一实感交往变成了实感性交往与虚拟交往相互作用的交往.交往环境和方式的变化,使道德对于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约束条件发生变化,从而使社会道德规范出现新的情况.网络交往方式的快速发展与相对滞后的网络道德建设之间的矛盾,成为今后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综述政治过程与社会冲突路径单轨建构私人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公共政策问题链的基础上,提出存在一条私人问题—社会问题+私人问题—政策问题——公共问题的文化路径双轨建构公共问题的进路。以酒后驾驶问题以及反酒后驾驶措施为例,本文认为,酒后驾驶现象成为公共问题是通过两种冲突文化建构起来,即机动车为交通工具所建立的交通文化是现代的国家文化,本质是要求驾驶员有清醒的责任意识,是以理性为根基的文化;而酒文化是一种世俗的社会文化,其要义是帮助饮酒者获得无责任意识的快乐,是以感性为起点的文化。因此,酒后驾驶是国家和社会因为不同文化双向建构起来的法律(政策)问题和社会问题。交通事故的危害性扩散引发社会冲突,促发酒后驾驶作为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转变成公共问题,并进入到政治系统。当国家用立法形式禁止饮酒者驾车而无政策鼓励社会禁酒或限酒时,实质是用单向的公共政策问题链逻辑在建构公共政策,必然引起文化冲突,治理效果流失。因此,本文提出从文化角度反思社会问题建构成公共问题的双向路径,防治社会管理中的深层次社会痉挛,寻求公共治理中的国家与社会双向运动的合作思路。  相似文献   

12.
乡规民约与新农村伦理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规民约是我国历朝历代实施道德伦理教化的重要力量。乡规民约突出乡民的自我教育、自我劝诫和自我约束;村民自治要求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两者的先天一致性充分表明,村民自治组织形态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伦理道德建设离不开乡规民约的重要支撑。制定和执行乡规民约,发挥乡规民约不可或缺的作用,必须在国家法律的框架内进行,不得违反国家现行法律,必须符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必须符合村民意愿,必须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必须彰显社会主义新农村伦理道德建设的新气象,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现代公共管理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之上的 ,信息化为科学管理提供了必然的物质条件 ,从组织和信息的角度来看 ,公共管理活动实质上也是一个信息系统过程。因此 ,研究公共管理信息系统如何建构不但有利于这一领域理论研究的完善 ,而且可以为公共管理的高效化找到更好的途径。本文就公共管理的信息系统进行了深层探讨 ,并试图回答我国公共管理信息化实现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伦理道德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日益加大。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伦理道德是一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反映 ,正因为此 ,网络技术的崛起引发了网络社会伦理道德的出现 ,而网络社会伦理道德本身表现出一些独有特征。了解、分析这些特征 ,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和评价网络社会中的一些伦理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5.
程晓皎 《学理论》2011,(12):53-54
关于科技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当现代文明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圭臬,那么,科技进步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免的。本文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科学的伦理审视,从而得出结论;科技与伦理道德虽属于不同的文化领域,但科技的发展与伦理道德的进步在总体上又是相互影响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伦理道德带来了新的理论方向,伦理道德的完善也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王志禄 《理论视野》2007,87(5):43-44
环境伦理道德作为现代社会新型道德规范,在现代中国,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保障;目前表征和调整的依然是以自然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构成应是一个融合中西且具有民族特色的观念体系;它的实践操作是一个具体的、多层次的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17.
许劲松 《行政论坛》2011,18(1):24-28
公共治理就是以多元主体的力量与多种方式整合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协调和理顺社会利益关系,化解和消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以公共治理的方式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应着力在四个层面努力,即制度与社会之间、社会中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公民之间和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为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公共治理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宪政建设;必须正确处理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强化和优化对政府的监督制约;必须实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以及以善治理念促进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18.
伍洪杏 《理论探索》2012,(3):108-112
问责官员的复出不仅关系问责制的实施效果,而且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应当慎之又慎。现实中,由于缺乏刚性制度约束,可以复出异化为必然复出、应当复出中的正当缺位及正当复出偏离善价值等失范现象,消解了行政问责制的权威,滋长了暗箱操作的腐败空间,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为此,应构建完备的官员复出实体制度,作出严格的官员复出的程序性安排,对问责官员复出进行全程监督,以规范官员复出。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的伦理道德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及强调德、智、体等方面整体发展为主要内容,将爱国主义和道德教育与民主主义的革命精神结合起来,具有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特点。这一思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失范现象 ,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文章阐述了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 ,揭示了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