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艺工 《法国研究》2001,(2):171-180
法国民法从罗马法和日尔曼习惯法的基础发展而来 ,1 80 4年的《法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的首创和典范 ,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法律制度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本文将首先考察民法典的制定及其理论基础 ,继而对民法典的基本内容、特征进行论述。一、民法典的制定及其理论基础(一 )民法典的制定和主要渊源法国大革命前虽已出现法律统一的趋势 ,但实际上各地习惯法仍在发挥作用 ,法律并未真正统一。 1 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不无嘲讽地说 ,旅行者在法国境内旅行 ,更换法律就像换马一样频繁。法国革命爆发后 ,资产阶级在《请愿书》和宪…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产生的两部民法典,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和1896年颁布、1900年生效的《德国民法典》,是世界民法史上的两座里程碑,它们“在民法发展史上形成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比较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两部“姊  相似文献   

3.
沃田 《德国研究》2000,15(2):26-29
序 德国民法最主要的法源是1896年制订、1900年1月1日生效的《德国民法典》。该法典仿照罗马法继受学派《学说汇纂》的体系进行编纂,体现了高超的学术成就和精湛的立法技术,成为20世纪民法典的样板,被众多国家所仿效,并且通过前苏联渗入新中国的民事理论和民事立法中,成为我国法律广泛认同的民法理论体系和法典编纂模式。时逢其施行百年,又值我国新《合同法》刚刚施行,遂择其中内容加以研讨,以求教于前辈与同仁。 正文 在德国学者所创设的法律行为学说中,意思表示理论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德国早期的法律行为理论曾将…  相似文献   

4.
1795年,比利时被并入法国,1804年《法国民法典》诞生后,比利时也适用这一民法典。1830年,比利时独立,为此要制定自己的民法典。当然,比利时的这一计划还有自己比法国更早成为工业化国家的原因。比利时以自己的民法典取代法国民法典的努力有四次,第一次完成了优先权及抵押权部分的局部取代;第二次产生了罗兰草案,尽管未成为法律,但对西班牙、日本等国的民法典产生了影响;第三次是多人委员会的草案,终于流产;第四次是吉恩斯发起的,在十编制的框架下,目前已完成第一、第三、第五、第八编,外加第二编第三题。它们都已生效成为法律。比利时制定自己民法典的过程,就是揭示《法国民法典》缺陷的过程,找出的大量缺陷颠覆我们惯听的法国人对其民法典的赞美。比利时制定新民法典的工作已持续8年,以“闪电”来描述这部民法典的起草速度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5.
曾见 《德国研究》2004,19(2):67-70
本文以<德国民法典>、德国法院判例及有关学术观点为主体,具体分析了德国民法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制度,以期对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之一,也是目前向亚洲提供资金最多的国家。80年代中后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是北美和西欧,投资于亚洲的比例不大,投资于中国的数量更为有限。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对欧美大规模投资告一段落,随着亚洲经济、特别是东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及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日本对外投资的重点已从欧美开始转向亚洲。日本的对华投资也随之急剧增加,出现了跳跃式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日本的贸易政策开始从单一的多边贸易政策向注重FTA的多重贸易政策转变.日本把发展FTA的重心放在了亚洲,但日本与亚洲国家发展FTA面临着国内市场保护问题、历史问题、控制权问题等诸多障碍.日本的FTA战略构想从总体上提高了日本在东亚乃至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但把中国排除在优先次序之外不利于两国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李光耀致力于新加坡的现代化建设,以他的思想理论作指导,成功地使新加坡从一个破旧的简陋的港口、一个没有天然资源的小岛,迅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成为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明进步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亚洲“四小龙”之冠。1991年,新加坡人均国民收入达14813美元,在亚洲国家(地区)中,仅次于日本,为世界人均  相似文献   

9.
二战之后,日本经济在一片废墟之中崛起并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创造了令人拍案叫绝的“日本奇迹”,成为亚洲经济的“领头雁”,其发展势头举世瞩目。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当“新经济”的奇葩落户于美国,使美国经济如日中天之时,日本却陷入了战后最为严重的萧条,至今未见复苏的曙光。“日本问题”取代”日本奇迹“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近期 ,在日元贬值论调的支持下 ,日元贬值成为日元的主要走势。日元贬值不具有合理性 ,且日元贬值并不能从根本上挽救日本经济。在当前全球经济仍未摆脱困境 ,各国经济依然十分脆弱的情况下 ,日元若持续大幅贬值可能再次引发亚洲金融危机 ,日本最终将难以从日元贬值中受益。亚洲在集体向日本施压的同时 ,应该联合美国、欧盟向日本施压 ,并敦促日本政府进行彻底的国内改革。中国则应建立灵活的汇率制度 ,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1.
媒体     
民法典渐行渐近。2020年将成为我国民法典编篌的收官之年,完整的民法典问世在即。作为保障个人权益最重要的大法,民法典素有“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民法典草案七编1260个条文,字里行间彰显着时代特征和精神,回应着社会热点和呼声,已然成为公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期待。我们盼望着这样一部盛世之典能够早日问世,更好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成为法治中国的新标杆,开启公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一部法律人呼唤多年、公民期盼已久的民法典,终于渐行渐近了。  相似文献   

12.
日本城市化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二战后,满眼废墟的日本在短短三十年内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同时其城市化进程也高速推进。从1950年到1975年,日本城市化水平从37%上升到76%,在亚洲率先实现了国家城市化。日本在城市化过程中显出了很独特的特征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即将进入城市化加速阶段的中国来说,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日本企业加速对越南投资及越、中、泰投资环境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日本企业对亚洲直接投资的头两个国家是中国和泰国.但是,近年日本企业不断加大对越南的投资力度.越南将成为继中国和泰国之后,日本企业在亚洲直接投资的最热对象国.本文结合中国、泰国的投资环境,探讨日本企业选择越南投资的原因,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比研究,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中小企业法治建设的特点及其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显志  周洁 《东南亚研究》2002,(5):38-41,48
二战结束以后 ,日本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 ,从制度环境、金融财政、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使其迅速发展。本文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立法大大滞后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借鉴日本立法的经验 ,提出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韩对日巨额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和采取的对策王剑金万甲战后日本和韩国经济都取得了迅速发展,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韩国也成为新兴工业国家,是“亚洲四小龙”之一。两国经济有较强的互补性,经济合作非常密切,双边贸易额逐年增加,日本是韩国的第二大贸易对象,...  相似文献   

16.
法律现代化是时下在中国,抑或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很流行的研究主题。然而法律现代化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却始终令人感到模糊不清。韩国民法典的修订是韩国民商法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总体上说,两者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但就其进展的速度和节奏来看却并不完全同步。功夫在诗外,与其近邻中国一样,民法在韩国的发展主要并不在于其自身形式的完善或体制的进步,还有赖于诸多其它  相似文献   

17.
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学家——萨维尼的生平与学说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 《德国研究》2003,18(4):54-59
萨维尼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学家,历史法学派的创立人.他主张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坚决反对制订民法典.他的理论对世界各国法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部署中,亚洲国家(地区)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亚洲各国在经济环境、政治制度和要素禀赋等方面的差异影响着日本跨国公司制定和调整企业内部管理方案和对外投资战略决策。采用2007—2018年间对亚洲11个国家(地区)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1 242家日本企业的微观数据,利用logit模型和计数模型,从投资动机视角研究东道国特征和行业异质性对日本在亚洲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日本更偏好选择制度环境较好的亚洲国家(地区)投资,其中,市场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和资源寻求型投资表现明显,而战略资产寻求型投资较为缺乏。第二,从国别看,日本对中国和印度的投资更偏向寻求市场,对东盟五国的投资更侧重寻求效率,对"亚洲四小龙"的投资更关注制度环境。第三,从行业看,日本制造业OFDI更追求效率,采矿业OFDI突出寻求资源特征,服务业OFDI则对东道国市场规模更敏感。  相似文献   

19.
在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即提出了“脱亚入欧”的战略;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又提出“脱亚入美”的口号,极力摆脱自己作为亚洲国家一员的形象以“入欧美”为荣。在战后初期日本处于美军占领下,日本无外交可言,一切由美国来包办。旧金山对日和约签订后,日本虽获得“独立”,重新回到了国际社会,但由于受日美安全条约的制约,日本政府在外交上一直以“日美关系为基轴”向美国一边倒。可是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外交也开始逐步发生变化,由过去的追随美国,向美一边倒,转向“重视亚洲”主张“自主独立”。冷战结束后,日本外交更加重视亚洲价值,全力“构筑亚洲新秩序”。  相似文献   

20.
"脱亚入欧"是被称为日本近代之父的福泽谕吉为近代日本设计的国家道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正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快速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这条道路同时也给亚洲人民带来不可磨灭的伤痛。文章通过福泽谕吉早年的经历和各个时期的相关作品及言论,解读其当时的亚洲观和西洋观以及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并结合当时日本国内外形势分析福泽谕吉"脱亚入欧"思想的形成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