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完善中国官员问责制度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官员问责制度有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在问责主体方面,要把同体问责为主改为异体问责为主,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和广大社会公众的问责主体地位,并以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加以保障。在问责客体方面,要明确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部门或工作机构领导班子的组成人员为问责的主要客体,明确问责的主要指向应该是政治责任和道义责任,要在党务系统与政务系统之间进行严格的职责划分。在问责程序方面,要扩大问责范围,规范问责标准,完善问责过程,公开问责结果。  相似文献   

2.
行政问责是人民主权的逻辑必然、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和改善中国政治生态的现实需要。行政问责的实现有赖于制度的建构,当前需要关注问责的主体、客体、范围、程序和责任体系等方面。本文指出行政问责的推进要在营造氛围、健全法制、创新机制、配套推进等关键点加以突破。  相似文献   

3.
黄薇薇 《法制与经济》2010,(9):32-34,36
行政问责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主要由问责主体、问责对象、问责范围、问责程序、问责结果等基本要素构成。目前,我国行政问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行政问责立法滞后,由此就造成异体问责相对薄弱,问责对象不够全面,问责范围过于狭窄,职责权限比较模糊,责任形式不够全面,责任追究弹性较大等问题。为了充分发挥行政问责的惩罚、教育、警示、预防功能,必须加大行政立法的力度,明确行政问责主体,拓宽问责适用范围,统一责任认定标准,严格行政问责程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央党政机关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行政问责的条例、办法和规定,一些官员被问责,行政问责制在我国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行政问责的主体、对象、事项范围、程序与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我国应进一步完善行政问责制,强化异体问责主体,明确行政问责对象,拓宽行政问责事项范围,健全行政问责程序规则,严格采用准确、恰当的责任追究与承担方式,以期推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责任政府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5.
李敏 《政府法制》2012,(25):53-53
行政问责制是我国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我国的行政问责制仍存在着问责法律缺失、问责主体单一、问责客体模糊和问责程序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推行行政问责制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问责权责不清,主体缺位,问责范围过窄,标准不统一,问责法律缺失,程序不实.为完善行政问责制,必须培育问责意识,塑造问责文化;明确问责主体,强化异体问责;健全问责法律,规范问责程序;完善问责救济,建立复出机制.  相似文献   

7.
司法问责机制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机制,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司法问责机制,应遵循司法规律,符合司法权性质,健全司法问责机制。基于此,科学界定司法问责的内涵,明确我国司法问责的责任主体,完善司法问责的责任形式,健全司法问责主体,构建公正合理的司法问责程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应在工商行政问责的启动程序上,明确启动行政问责的具体条件;在启动问责的问责主体方面,除了有行政机关自身启动问责外,还可以考虑建立异体问责制度;在工商行政问责的进行程序上,完善工商执法问责立案程序、调查程序与处理程序,明确问责主体的调查权、调查方式,注重调查与处理的公开化。同时,建立工商执法问责的法律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9.
行政问责制是政府官员向社会公众和民意机关承担政治责任的一种政治法律制度。我国现行的行政问责制存在问责事由狭窄、对象不清、主体越位与缺位并存,责任不明、落实不力和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为此,我们需要明确行政问责制的要素构造与运行机制,加强人大的问责职能,完善政府绩效评估、行政公开、新闻监督等配套制度,同时要壮大第三部门,强化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0.
论构建有效的行政问责法律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党 《河北法学》2007,25(2):75-82
行政问责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主要由问责主体、问责对象、问责范围、问责程序、问责结果等基本要素构成.目前,我国行政问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行政问责立法滞后,异体问责相对薄弱,问责对象不够全面,问责范围过于狭窄,职责权限比较模糊,责任形式不够全面,责任追究弹性较大,缺乏有效的司法救济途径等.为了充分发挥行政问责的惩罚、教育、安抚、补救、警示、预防功能,必须确立责任行政理念,明确行政问责主体,拓宽问责适用范围,统一责任认定标准,增加责任承担方式,严格行政问责程序,优化行政问责环境.  相似文献   

11.
据2010年4月向B市中青干部培训班学员的问卷调查,大部分学员对B市实施问责制情况的评价不高,但对近年来全国性"问责风暴"的认同度要高得多,官员们的法治意识有所增强,但对问责制的学习和宣传还要加强。为进一步构建有效的问责制度,应明确问责决定机关,加强人大在问责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司法机关、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还应明确问责对象、拓宽问责内容、统一问责标准。为优化问责制运行环境,还应建立有效权力监督机制,实现权力无缝隙配置。  相似文献   

12.
Accountability of governing bodies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is of major importance and requires a partly different approach than applied in the (general) Internet. Improving accountability mak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general principles necessary in order to provide for a stable and foreseeable legal framework on which businesses can rely. In particular, standards need to be introduced that hold governing bodies accountable, information should be made more readily available and beneficiaries of accountability must be able to impose some sort of sanction on the accountable in case of non-compliance. Improving accountability by creating such framework also supports the betterment of security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相似文献   

13.
行政问责法治化体现的是多数人的意志,其价值追求在于公众权利或公民权利的实现和保障。我国行政问责法治化的现实困境在于:法治化问责所要求的问责文化缺失、问责理念错位、问责体制不畅和问责制度滞后。我国行政问责法治化的实现路径在于:突出权利本位,塑造问责文化;保障公众参与,更新问责理念;强化权力制约,健全问责体制;加快统一立法,完善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4.
自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颁布后,包括海南、重庆、湖南等在内的许多省、直辖市都加大了"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力度。扩权、放权后为了对县级政府的权力行使加以严格监督,很对地方都出台了地方性的行政问责制度。当前中央也出台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这些行政问责制度无疑对规范和监督县级政府的行政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各种问题,比如问责主体单一、客体有限、内容狭窄,以及程序不完善等问题,从而致使行政问责制度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因此,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中应针对上述问题,对行政问责制度逐步加以完善,从而促使县级政府的行政权力得以良性行使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Accountability is the ability to provide good reasons in order to explain and to justify actions, decisions and policies for a (hypothetical) forum of persons or organisations. Since decision-makers, both in the private and in the public sphere, increasingly rely on algorithms operating on Big Data for their decision-making, special mechanisms of accountability concerning the making and deployment of algorithms in that setting become gradually more urgent. In the upcoming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the importance of accountability and closely related concepts, such as transparency, as guiding protection principles, is emphasised. Yet, the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s inherent in the regulation cannot be appropriately applied to algorithms operating on Big Data and their societal impact. First, algorithms are complex. Second, algorithms often operate on a random group level, which may pose additional difficulties when interpreting and articulating the risks of algorithmic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In light of the possible significance of the impact on human beings, the complexities and the broader scope of algorithms in a big data setting call for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s that transcend the mechanisms that are now inherent in the regulation.  相似文献   

16.
温辉 《法学杂志》2012,33(4):115-120
依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责任政府的外延已由责任内阁制政府扩展至所有民主政府。就责任政府而言,责任应是民主政府系统中的核心要素。我国责任政府体制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政治问责制,即国家行政机关要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国家行政机关首长要对自己机关的全面工作向国家权力机关负政治责任。二是行政问责制,即行政首长要对整个行政机关的工作负全面责任,行政首长具有对政府组成部门及其首长、下级行政机关及其首长、公务员的行政问责权力。目前我国行政问责在理论、实践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行政问责逐渐发展到政治问责是我国责任政府建构之路径。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问责处理构成继非典之后,我国问责发展进程中的另一标志性事件,我们需要以此为契机,重新总结并审视我国问责制的最新进展,从而获得最契合现实所需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负责精神、完善的责任机制和可问责机制,无疑是一个有效率和有公信力的现代政府所必须的品格及活力的源泉。行政问责制是民主政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实现责任政府的一个重要实现途径。本文在阐述行政问责制理论基石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实施行政问责制的困境,提出了完善行政问责制的对策建议,希望以此能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高志宏 《时代法学》2010,8(6):30-36
《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颁布实施,对于统一我国行政问责立法,加强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行政问责制在构建进程中还存在泛化、滥化与简单化现象,还没有完成由“权力问责”向“制度问责”过渡。作为一种独立的责任追究机制存在的行政问责制,其应当在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范围、问责程序、问责内容、问责后果等方面作出限制。也只有建立此严格意义上的行政问责制才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绝不能误认为行政问责制是包罗万象的责任综合体,更不能把行政问责制简化为引咎辞职。  相似文献   

20.
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是改善政府管理、建设法治政府的一种有效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我国现行行政问责制的基本内涵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行政问责制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