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吸毒的人数已超过5000万,我国也已达近百万人。因吸毒而死亡的,世界上每年有10万人之多;吸毒还是导致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的艾滋病感染者中,65%以上是因吸食和注射毒品而致;吸毒还导致犯罪,丧失人性……一句话,吸毒既有肉体的死亡,更多的是灵魂的死亡。 吸毒这一在我国早已绝迹的丑恶现象死灰复燃,并且如瘟疫般在不同群体迅速蔓延,其中女性吸毒人数的日益增多已成为当前吸毒问题的新趋势。据对北京市某看守所羁押的吸毒女性进行的调查,结果触目惊心。女性年龄都处于20-30岁之间,她们风华正茂本应拥有多姿多彩的生活。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个个形色枯槁,哈欠连连,表情僵滞的“瘾君子”。是什么把她们引向深渊?  相似文献   

2.
每4小时一起凶杀案 在墨西哥北部,有一座150万人口的城市叫华雷斯。 华雷斯不是一般意义的城市,而是一座横遭厄运、声名狼藉的“鬼城”。全球的媒体及公众给它冠以数不清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头衔——鬼城、野蛮城市、暴力之都、死亡之城、谋杀之都、全世界最暴力城市、全世界最危险城市、全世界凶杀之都……  相似文献   

3.
癌症、艾滋病、吸毒,已成为吞噬人类生命的世界性灾害。因吸毒而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如果不及时根治、戒除毒瘾,将会直接导致死亡。近几年来,针对国际贩毒吸毒不断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我国部分地区吸毒活动不断蔓延的情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硬的禁毒措施,一场以创建“无毒社区”为重点,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打击、防范、宣传、教育多管齐下,有毒必肃,贩毒必惩,种毒必究,吸毒必戒的的禁毒战争,已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  相似文献   

4.
当前,毒品在全世界泛滥成灾。受其影响,我国有70%以上的省、市、自治区受到毒害的侵袭。截止1997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54万人。从毒害较深的23个省、市、自治区来看,吸毒人员中82%的年龄在35岁以下,而他们当中又有85%是在不清楚毒品危...  相似文献   

5.
近50年来,毒品蔓延的范围已扩展到全世界五大洲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联合国麻醉品管制署提供的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全球的吸毒人数约为910万,而目前已是2亿多人。我国毒品泛滥情况依然严重,毒品犯罪案件仍居高不下,毒品犯罪趋于国际化、网络化、隐蔽化,吸毒人员呈几何级数式增长,毒品消费市场的不断滋生扩大。本文详尽综述了近几年我国毒品泛滥的一些新情况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王策 《当代审判》2003,(6):14-15
据联合国禁毒署统计,全世界每年毒品交易额达5000亿美元以上,是仅次于军火而高于石油的世界第二大交易。目前,全世界吸食各种毒品的人数多达2亿人,遍布五大洲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二十世纪80年代,全球有10万人因吸毒致死,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每年因毒品滥用和毒品犯罪相关致死的人数高达百万计,已成为许多国家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第三大死因。  相似文献   

7.
十五、十六、十七……这是一群正在戒毒孩子的年龄,原本应坐在教室里的他们现在却遭受着“白魔”的侵袭。国家禁毒委员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几年,吸毒者有呈现低龄化的趋势,截至2005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到100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约占89.7%,16岁以下的超过1万人,在校学生约2000多人。在“6·26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我们走近了几位未成年吸毒者。  相似文献   

8.
毒品的免疫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法医学杂志》1997,13(4):245-246
自本世纪80年代起,海洛因、大麻等毒品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滥用,且世界毒品犯罪活动日益猖獗,以致形成了从种植、加工、贩运到销售的国际毒品走私体系.据报道,世界毒品非法交易额现已突破5000亿美元,相当于国际贸易总额的13o/o,仅次于国际军火交易.在消费毒品数量最多的美国,吸毒者每年在毒品上的花费高达1600亿美元.近几年,我国吸毒成病者和吸毒死亡案件也日益增多.据统计,全全国在册的吸毒人数已多达52万以上,分布于全国!600个以上的县市,而这些吸毒人员中,经戒毒治疗而后复吸者达85o/o,对社会治安十分不利.被滥…  相似文献   

9.
根据全球各交通和警察部门的统计,2004年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50万人。其中,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10.4万人,印度、美国、俄罗斯紧随其后.分别为8.6万人、4万人和2.6万人。中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全国总死亡人数中排在脑血管、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与中毒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后面,居第七位。而全世界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总死亡人数中层第十位,到上世纪末,世界道路交通事故从总体上来说或趋于下降,或趋千稳定。  相似文献   

10.
龚卫国几乎总是一脸严肃,鲜有笑容,有时像头易怒的狮子, 突然之间就狂躁,大声与人争执,有时则显得自闭,回避交谈…… 4月21日,新华社发布消息说:“岳阳临湘市市长龚卫国涉嫌吸毒,目前公安机关已正式立案调查……”  相似文献   

11.
50年代,我国值得骄傲地被国际舆论誉为“无毒国”,然而,自SO年代开始,世界上最大的毒品生产基地“金三角”的国际贩毒集团将眼光盯住了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他们以暴利为诱饵,在中国境内寻找充当其运毒工具的代理人,并积极开辟由云南、四川、广东等地到香港的“运毒专线”。过境势必造成污染,一部分毒品开始悄悄流入内地。从此,在中国大地上销声匿迹3O多年的毒品再度沉渣泛起。据统计,我国吸毒人数及与毒品相关的犯罪案件正呈强劲上升势头。1988年我国登记的吸毒人数为7万人,I991年为1七8万人,1992年25万人,1994年为38万人,1…  相似文献   

12.
吸毒罪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吸毒罪初探刘艳红随着国际毒品犯罪日趋猖獗,吸毒现象像瘟疫一样在我国急剧蔓延,并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全国吸食海洛因、鸦片等麻醉品的已有近25万人,一些地方吸食大麻、吗啡等精神药物的还有数十万人。①我国吸毒的形势异常严峻,其社会...  相似文献   

13.
郑彦丹 《政府法制》2009,(19):35-35
73岁高龄老母亲实在无法忍受吸毒的儿子,以“防止其害人害已害社会”为由,花9万元雇人杀害了自己的儿子。8月25日,此案在广州市中院公开审理。在8月25日庭审时,已经取保候审的刘玉花不愿意面对公诉人的提问,长长地叹了口气。笔者旁听此案后获悉,刘玉花生育3个儿子,被害人董某是46岁的小儿子。  相似文献   

14.
身披“励志”“矫正”外衣、机构资质参差不齐、收费高昂动辄数万、体罚殴打致人死亡……如此乱象在全国数百家网瘾治疗机构中屡屡闪现,本应是帮助青少年的戒网行为缘何成了另一种伤害?  相似文献   

15.
胡寅 《法医学杂志》2003,19(1):36-36
吸毒近十几年以来在我国已成为广受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它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与许多违法犯罪活动,如卖淫、杀人、抢劫、盗窃等联系在一起,同时,吸毒者还可能因各种原因导致自杀、谋杀、意外等非正常死亡。到2001年为止,浦东新区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累计达3 155人,占总人口的1.9‰。随着吸毒人员的不断增多,涉及吸毒死亡的案件也在增加。 本文对2000—2001年浦东新区因吸毒导致急性中毒死亡的21例案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以期对此类案件的日常检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PV新消息     
毒品,已经成为世纪瘟疫。联合国90年代的一份报告说明:世界人口的10%卷入了毒品的生产和消费,并正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目前,至少有1.4亿人服用大麻,1300万人服用可卡因,860万人服用海洛因,服用人工合成毒品的人数增长更快。世界毒品交易额达到了5000亿美元以上的天文数字。吸毒传播多种恶性疾病并催生各种犯罪。全球22%的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吸毒。 毒品这种“世纪瘟疫”正在向我国蔓延。据统计,至1998年底,我国执法部门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超过59.6万人。我国在历史上曾经遭受过外国列强强加在我们头上的毒品灾难,这使我国濒临“中原几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的危险境地。新中国建立后的50年间,我国曾获得过“无毒国”的美誉。而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毒品在我国卷土重来,死灰复燃。我国正面临毒品“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17.
<正> 吸毒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丑陋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吸毒的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由“追龙”、与香烟同吸、静脉注射吸毒,发展到动脉穿刺吸毒。本文作者连续发现6例因动脉穿刺吸毒造成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后破裂出血死亡的案例,现报道如下。1 案例资料 案例1 方某,女,28岁。2001年5月23日被人发现死在家中。尸检见死者左侧腹股沟有一边缘不  相似文献   

18.
1案例 1.1案情 某男,32岁,有长期吸毒史,所吸毒品不定,家属监督其在家戒毒数月,某日出逃后与某女在宾馆房间内共同服用一颗毒品“麻古”,并多次进行性活动,后出现异常不适,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9.
抽烟的有烟瘾,喝酒的有酒瘾,吸毒的有毒瘾……当官难道亦有“瘾”乎?一些见诸报端的事,让我确信了这种“瘾”的存在。一则是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区委副书记蒋垂国在换届选举中为争区长的位子,竟捏造罪证散发传单诬陷区长候选人。甚至私自动用公安、检察力量,密谋制造...  相似文献   

20.
现在,“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社会生活的主题词。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先辈们都曾提出过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周官&#183;太宰》记载:“太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三日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