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应以职权为起点探讨治安管理主体的含义。采用新的分类标准可将治安管理主体分为国家机构类治安管理主体和社会组织类治安管理主体两种。  相似文献   

2.
从中外学界对社会控制与治安管理的研究来看,治安管理与社会控制在本质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其所指称的内容在范围上具有包含关系,因此可以将二者看作一个概念的不同层面来理解,甚至可以说治安管理是社会为了不使治安秩序混乱乃至崩溃解体而采取的控制手段之一.从社会控制的理论透视治安管理的主体、客体、规范、目标、价值及相互关系,揭示其内在的矛盾与规律,即治安管理的本质是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3.
西方政府治理实践和国内外治理理论研究的兴起、我国政府行政理念的变化、治安服务市场组织及社会组织的壮大、公民意识的逐步增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治安管理向治安治理变革提供了可能。治安治理是治理理论在社会治安领域的具体适用,具有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合作性、互动性、平等性和治理职责的分担性等五个特征,应从与各治安主体加强合作与协商、发展治安服务市场组织和培育治安管理社会组织等三个方面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一切合法有效的治安管理活动(治安行政权力行为)都应出自适格的治安行政权主体。治安行政权主体,是指享有治安行政权,能以治安管理组织的名义实施治安管理活动,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并且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和个人。确立和研究治安行政权主体的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不同,社会可以分为一元社会和二元社会。一元社会的国家治安管理主体与社会治安防控组织的区分只是形式上的,社会治安防控组织的职能即国家治安管理主体的职能。二元社会的治安主体是建立在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分离、分立的基础之上的,国家治安管理主体与社会治安防控组织分离、分立的主体构成模式。二元模式的国家治安管理主体与社会治安防控组织应当建立在政府与市场、民主与权威的有机统一的基础之上,才能充分发挥每一治安主体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治安承包的理论基础及合法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安承包分为治安管理承包和治安防范承包,治安管理承包的发包人只能是公安机关,治安防范承包的发包人既可以是公安机关,也可以是公安机关之外的单位或组织。倡导“多元共治”理念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是治安承包的理论基础。治安管理承包和公安机关作为发包方的治安防范承包实质上是一种行政委托关系,而发包方为公安机关之外的其他单位或组织的治安防范承包所承包的内容属私法领域的事项。因此治安管理承包和治安防范承包均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治安管理措施的分类多出现在治安学专业《治安管理学》教材中,从一些代表性的教材看,目前关于治安管理措施的分类存在标准不一致、治安管理措施的分措施以及分措施之下的具体措施概念混淆、逻辑关系混乱问题.治安管理措施的科学分类关系到专业学生的理论建构、治安执法监督、法律救济甚至基层公安民警的规范执法.应当以"治安管理"这一核心概...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治安管理实践的需要。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治安形势,根据管理创新的理论成果,治安管理应从理论创新、观念创新、组织创新和职能创新四个层面着手。治安管理创新对推动治安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相互衔接的法律。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构成理论,可借鉴刑法学中相对成熟的犯罪构成理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构成一般要件亦包括四个方面: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把握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构成要件,对于解决治安管理执法实践中常出现的案件定性错误等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治安管理客体是治安管理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治安管理活动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但学术界对治安管理客体的概念一直没有取得共识,表述各异,比较典型的有“对象说”、“影响因素说”和“社会关系说”等,这表明治安管理客体尚未被准确定位。基于“权益”来界定治安管理客体的概念,即治安管理客体为治安管理主体依法规范、调整和保护的合法权益,既有利于治安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又有利于公安机关正确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一些治安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名称,是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主要特征的概括和总结。长期以来,在执法实践中,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名称用得较乱,极不规范,不仅影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严肃性,而且也导致定性不准,处罚不当,影响了《条例》的正确实施。 一、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名称的分类 (一)从行为所包含的内容广度上分,可以分为类行为和具体行为,在《条例》上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八类(类行为)七十三种(具体行为)。类行为就是一类行为的统称,在他们之下包括一批性质相同的或相近的具体行为,他们的同类客体是类行为,因此,类行为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具体行为是指某一具体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如偷窃、抢夺等。  相似文献   

12.
入世以后,我国娱乐服务场所在扩大就业、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便群众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场所自管意识不强、治安主体关系模糊等原因,导致场所管理秩序混乱,持续发展乏力。以沐浴行业为个案,分析沐浴行业公安机关治安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娱乐服务场所治安管理工作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治安传唤是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的执法活动 ,为了保证治安传唤适用的正确性 ,治安传唤的适用主体必须是法定主体 ,适用对象必须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或嫌疑人。在实施过程中 ,强制传唤必须严格依法进行 ,要严格控制口头传唤的范围 ,同时传唤证的填写要准确、规范 ,另外不得以连续传唤的形式变相拘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或嫌疑人 ,也不能将治安传唤与其他行政强制措施混用。  相似文献   

14.
为扭转实务部门在打击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行为的被动格局,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刑法修正案(七)》将该行为犯罪化。在本罪构成特征中,其客体为复杂客体,主要客体是未成年人保护制度,次要客体为社会治安管理制度;在其客观特征中,被组织者实施的行为原则上应当限于侵犯财产权且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情节较轻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在司法认定中,需要注意区分本罪与相关犯罪的间接正犯以及与本罪相类似的某些聚众类犯罪和其他组织型犯罪。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明确《治安管理处罚法》在公安机关行政执法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将其现行名称修改为《治安法》或《治安管理法》,使其包容性更强,适用性更加灵活。修改现行治安处罚制度应注意把握好修法应遵循的基本价值目标,运用好科学的立法技术,解决好社会发展和一线执法需求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并注意其与刑事、民事法律的衔接,构建更加科学、和谐的治安行政法律体系。促进治安权的运行制度法典化进程,应对当前的治安管理法律体系进行顶层再设计,避免治安类法律碎片化,避免条块分割过重,发挥大治安视野下法典化的一体化立法功能,为大部制改革进行前瞻性立法,使法律适用更加便捷高效,发挥治安法治之功能,促进治安权高效运行,提升公安机关管理服务的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16.
治安管理处罚法律监督是指法律赋予监督主体依法对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处罚行为实行监察、督促、检查和纠正的活动,属于警察执法监督范畴。在《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的审议过程中,立法者将执法监督写进《治安管理处罚法》,成为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律制度修订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7.
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微型金融组织面临潜在的法律风险,诸如机构设立,主体管理、内部治理及监管等。因其缺乏法律法规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导致一些金融活动无章可循,市场秩序混乱。因而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组织治理结构、规范组织运营,建立担保与信用制度,加强组织监管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防范各种金融法律风险是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按照马振川局长提出的"沙堆效应"理论,对社会面治安秩序状况的全面掌控,应从刑事类警情、治安类警情和影响社会面治安秩序的综治类问题的监测三方面入手.目前,对综治类问题尚未形成统一、规范和系统的监测体系.为解决这一治安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我们组织专门人员开展了此项调研,旨在通过对综治类问题的定量分析弥补仅以刑事、治安类警情评价社会面治安秩序状况的不足,达到全面客观地评价和掌控社会面治安秩序状况,科学预测警情走势,精确指导实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公益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或资助不特定的社会成员而无偿向公益团体或其他法定组织机构捐赠资金或实物的行为。但社会主体向临时机构所做的捐赠和社会主体向特定受益人所做的资助不属于公益捐赠。社会募捐是指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非法人组织以救助、摆脱困难为特定目的,向特定范围或全社会不特定人发起捐赠款物,用于救助特定受益人或不特定受益群体的行为。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完善制度建设,加快慈善立法。慈善行为的法律规制是慈善立法最为核心的部分。  相似文献   

20.
公安实战部门的机关化、治安类职能部门和刑侦类职能部门的重复设置、种属关系混乱,是造成整个公安系统“机关化严重”和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等问题的主要原因。解决的办法是将实战部门与机关分离,形成包括一个指挥机关和两个基层分局在内的品字型的正金字塔的公安组织机构模式。从而使精简机关、警力下沉一步到位,使“小机关、大基层、强基础”的改革目标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