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后,在投资者的乡土情缘与互惠互利原则相互作用的催生下,侨资企业一片兴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占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70%以上。今后一个时期,他们仍将在外来投资中保持主要的地位。然而,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一些国家和地区遭到惨重损失,经济进人增长趋缓的调整期。不少海外华侨华人企业家也遭受重创,许多人在海外的事业面临较大的困难,资产“缩水”;在国内的一些侨资企业也不同程度地面临某些问题。随着国内侨资企业的大量增加,涉及他们的经济纠纷也有所增加。部分侨商的投资权益…  相似文献   

2.
吴元 《八桂侨刊》2018,(2):74-80
华侨投资是海外华侨与侨乡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福建作为传统侨乡,华侨投资贯穿始终。华侨投资的原因既有祖籍国方面的积极招徕,也与国际经济形势、华侨自身经济状况的变化相关。农林渔牧产业是近代闽籍华侨投资的重要领域,其地域分布、投资时间、来源国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而这些侨资企业的失败不应仅仅归因于这一时期政治动荡、制度僵硬、官吏推诿,华侨经济重心仍在海外以及投资人跨行业投资也是侨资企业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政协天地》2014,(8):8-9
福建是著名侨乡,侨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许多海外侨胞热心投资家乡,侨资企业成为促进福建经济腾飞的重要力量。根据2014年省政协工作要点,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调研组5月到7月间就“福建省侨资企业发展环境”课题展开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侨资企业在闽的发展状况,进一步改善侨资企业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海外华侨华人回乡投资,更好地为福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赵健 《八桂侨刊》2009,(1):45-48
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侨资企业无可避免地带来了影响。通过对京、津、川、皖侨资企业的调研可以看到,由于这些企业经营领域、经营状况不同,不同企业景况各异。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反映盈利减少、欠帐增加、投资压缩。不少企业建议:政府在信贷方面给予侨资企业的资金倾斜;部分侨商希望尽快设立华侨投资基金;为拯救房地产市场,建议放宽港澳台侨同胞的购房限制;侨务部门应加大为侨资企业服务的力度;一些高新企业负责人则认为:世界金融海啸为我们吸引海外高技术人才提供了难得机遇。中国应进一步加大引进人才力度。  相似文献   

5.
总部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容  陈树桢 《求索》2010,(2):32-34
总部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效应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更加速了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发展总部经济不仅可以增强重庆的国际竞争力,更能带动西部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重庆总部经济的比较优势、效应、现状等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发展总部经济的路径依赖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总部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当前广西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其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传统产业比重过大,初级加工产品比重过高,产业发展组织形式不尽合理,导致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益偏低。重视发展高端总部经济是广西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战略支点的重要路径之一。必须正视广西总部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顶层设计,规划引导好广西总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世纪行》2009,(5):19-19
湖北省是中部地区港澳台侨资经济最重要的省份.港澳台侨资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潜力。促进港澳台侨资经济的更好发展,对于我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保增长促发展的经济目标、夺取“弯道超越”的新胜利,对于全面推进开放先导战略、着力构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青田华侨经济在起步阶段与石雕业紧密相连,并是促成青田华侨发轫的基本媒介。早期经济以拎卖和经营石雕及当地小商品为主业,直到20世纪30年代前后才有少数人去创办实业,为此后青田华侨华人经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华侨华人具备投资福建农村的三大优势,在侨资受内资和纯外资双重压力及福建农村的有限资源约束背景下,侨资与福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动态影响.在构建福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测算了福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并运用EG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结果发现,短期内侨资对福建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贡献较大;长期来看,福建农村经济发展对侨资的吸引力逐渐增强,甚至超过侨资对福建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福建农村高质量发展对侨资的推动作用时限更长.主要原因在于短期内侨资的逐利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从长期来看,福建农村高质量发展仍能有效促进资本的集聚,吸引不同类型的资本投资,促使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0.
罗志明 《创造》2010,(5):72-73
总部经济型写字楼,是某区域内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大量企业将总部设在该区域集群布局,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人驻基地企业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1.
总部经济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央商务区(CBD)是国内外总部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但该模式随着城市拥挤效应的出现而逐渐衰落。国外经验表明,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向休憩商务区(RBD)和中央活动区(CAZ)模式转变,而国内则同时在总部基地(ABP)模式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总部经济聚集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助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前,各大中心城市纷纷提出发展总部经济,努力探索建设各具特色的总部经济聚集区。全面把握总部经济聚集区发展规律,积极借鉴国内外典型的总部经济聚集区发展经验,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对于武汉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总部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当前广西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其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传统产业比重过大,初级加工产品比重过高,产业发展组织形式不尽合理,导致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益偏低。重视发展高端总部经济是广西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战略支点的重要路径之一。必须正视广西总部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顶层设计,规划引导好广西总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总部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部经济”或“首脑经济”作为一种带有总部性质的各类公司、机构的高端要素集聚现象,已在中国部分中心城市迅速发展,开始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本文就总部经济与区域经济、总部经济与跨国公司、总部经济与发挥区域优势、总部经济与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期望能对总部经济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新桂系统治之初,广西地方政府通过派员前往海外宣传,热情接待回国考察实业的华侨等举措,积极吸引海外华侨回到广西投资兴业。至20世纪30-40年代海外华侨在广西从事矿业与农垦等方面的投资之时,广西地方政府采用共同合资、向侨商提供贷款与保护等诸多措施为侨商提供便利。海外侨资的引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也密切了华侨与祖国之间的联系。二者在共同促进广西侨乡新面貌的同时,也带来了广西侨乡民众思想观念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曹琪 《今日上海》2008,(8):26-27
近年来,上海的总部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成为除香港以外,我国总部经济项目最集中、发展最快的城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已经聚集了300多家上市公司总部,落户上海的民营企业集团总部已近200家。今年以来,上海新批“总部经济”外资企业33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7家,投资性公司6家,研发中心10家。从2002年9月起至今,上海已累计审批认定“总部经济”外资企业626家,提前2年半实现到2010年年底落户610家的目标,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1家,投资性公司171家,研发中心254家。  相似文献   

17.
曹琪 《今日上海》2009,(5):24-25
近年来,总部经济已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亮点与热点。“加快上海总部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快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利于保持上海经济持续、较快、平稳地发展”已是全社会自上而下形成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6年前,“总部基地”和“总部经济”在中国还鲜有人知:4年多前,总部基地在北京南城一片“被经济遗忘的角落”开工兴建。今天,北京总部基地已经成为聚集中国优势头脑企业的重要平台,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经济改革的风向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黄焕升 《当代广西》2006,(15):36-37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或全国性大型企业为提高综合竞争力,通过将总部或重要事业部门迁往中心城市,而将生产加工基地安排在生产成本较低的地区,以实现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最优化利用的空间耦合,总部经济应运而生。如今,总部经济正成为各主要大中城市寻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纷纷建设总部企业落户的空间载体——总部基地,出台或完善政策措施,吸引总部企业入驻,形成总部经济聚集区。南宁高新区产值规模的历史性跨越所引起的生产要素、产业配套能力和科技创新资源的新组合,是支撑总部基地的内部条件;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北部湾(…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大力发展“武汉总部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打造武汉“总部基地”,发展总部经济,是当前加快武汉城市圈乃至中部整体经济发展,加深武汉城市圈内部区域合作的突破口和增长点。打造武汉“总部基地”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错位发展的战略方针,适时规划未来总部基地的主要发展模式。要立足总部基地建设的创新,以特色型总部基地吸引更多企业总部加入。必须明确武汉市总部基地的产业结构定位,选择合适的切入点,避免在引进知名企业总部过程中,与北京上海等城市发生区域间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