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吕斌 《法人》2007,(10):68-69
中外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法律服务行业向国际化迈出了第一步,它必将给中资律所行业版图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德和精品律所联盟(ECLA)应中国法律服务行业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而合,因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使命而合,因各地精品成员所不满足、不固守、求奋进的共同追求而合,因中国区域精品所赶超全国乃至全球最领先律所法律服务和律所管理水准的理想而合……"  相似文献   

3.
正诉讼案件会产生大量文档,而这些文档蕴藏的数据对此后同类型案件的代理和审判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法律业大数据的时代已悄然到来。天同律师事务所是一个专注于商事诉讼的小律所,却希望当前,大数据的概念被各个行业广泛讨论,在这样的语境下,中国的律师事务所也开始谈论大数据,一时间"大数据"概念风靡法律服务行业,法律服务业大数据的时代似乎已悄然到来。大数据对律所有何作用?新技术观察作家Derrick Harris对律师事务所基于  相似文献   

4.
潘卫群 《中国律师》2009,(12):31-33
如何把律所做强做大?如何使律所的管理更为科学有效?如何使合伙人之间和谐共进?如何获得社会的信任与尊重?这是众多律所和律师在苦苦求解的命题。为引导律所进一步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为律所共同应对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供互动平台,北京市律师协会于2009年11月14日在京举办了以“合伙的艺术”为主题的第二届律师事务所管理论坛.北京律协律师事务所管理指导委员会具体承办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5.
赵晓鲁 《法人》2011,(3):56-57
在律师事务所的各项制度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制度是文化制度。多年来,我有一个体会,即律所文化是律所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灵魂,而规章制度是律所文化的规范化体现。要加强律师事务所规范化管理,一定要探讨规范化和律所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欣闻自1996年起,在全国律师资格统考中加试外语科目。此项创举已引起世人,尤其是各国律师界的关注与评说。司法部决定在律帅资格考试中开考外语,这充分显示了我国法律服务行业必须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的坚定信念。然而,任何新生事物,从萌芽至成熟的过程中,都难免出现不尽如人意的缺陷,因此它更需要人们精心培育与呵护,律师资格外语考试自然也无例外。笔者积多年法律专业英语教学之经验,拟就全国律师资格外语考试大纲、考试形式与内容、英语复习指南等方面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作一番粗略评析,企盼此类考试今后能合乎中国国情并!了臻…  相似文献   

7.
第三产业法是指有关第三产业的政策方针、经营原则、服务体系、主顾权益、行业管理等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可以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专指国家制定的有关服务行业的法律和单行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管理条例》等。第二种含义指与服务行业有关的各种法律问题和有关法条的总称,如服务行业中的税收、安全、卫生、特许联营等。本文在综合上列两含义的基础上,对我国第三产业中占有比重很大的服务行业的法律体系予以设想。 法律体系的确立必须以该部门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为依据,作为第三产业法,其所调整的无疑是有关服务行业范畴的社会关系。在这一社会关系中,包括下列主要关系主体:一是服务行业,即承担社会  相似文献   

8.
陈召强 《中国律师》2013,(11):51-52
近年来,因律师职业道德失范、甚至犯罪引起的事件频频发生,诚信成为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很多律所,最缺乏的不是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能力,而是以律师归属感、自豪感为基础的律所文化。  相似文献   

9.
任强 《中国律师》2024,(1):52-54
<正>律所文化是律师执业过程中基于共同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逐步形成的与中国律师制度相关的思想观念、职业精神、制度规范、行为方式以及相关物质载体的总和,律所文化是律所发展的强大动力。各地(市)律协高度重视律所文化建设,对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等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经调研发现,律所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物质文化形式不统一、制度文化设计不规范、精神文化建设不健全等现实问题。因此,加强律所文化建设研究,打造具有品牌价值的律所文化,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毛英 《中国律师》2009,(3):40-42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律师行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之相随的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律所”)文化建设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有人将律所的业务比做一块块砖,将文化则比做泥沙,只有一块块质量过硬的砖和粘和力适合的泥沙相结合,大厦才能完美。可见。文化建设对于一个律所尤其是对于一个新成立的律所而言.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法律本体的三种理论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以升 《现代法学》2003,25(4):33-40
法律的本体问题,是法哲学领域的重要理论范畴之一。探讨法律的本体,目的在于为法律的存在提供合法性论证。历史地看,关于法律本体的哲学思考主要表现为三种理论形态之间的历时更迭,即神法论、自然法论和实践法论。本文的主旨在于对这三种理论形态进行学术梳理,以揭示其各自在研究视角、思维路径和理论价值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石利 《行政与法》2004,(10):115-116
法的实效短缺是目前法学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对于加快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建设有着关键意义。本文从法的实效的概念入手,初步阐述了引起中国法实效短缺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问题是国际法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其实质是国内法在国际交往关系中占居何种地位以及国家如何在国内执行国际法。本文在回顾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有关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本质区别和相互联系,较客观地揭示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
吕志祥 《河北法学》2006,24(10):73-76
在近年的"两会"上,部分政协委员分析了"人民币"名称的缺陷并提出将"人民币"改称为"中元"的合理性.但他们多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或只是感性地提出这一问题,从法律角度比较系统地探讨这一问题的还不多见.从民法、商法、经济法、法经济学、法人类学等视角审视了"人民币"改称"中元"的必要性和意义,并得出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空白刑法规范的特性及其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白罪状由于概括性的委任立法使得规范弹性具有难以避免性和合理性,法律概念的相对性更为明显,部门法规范的易变性也使得其容易出现偏离立法规范目标的情况,对其必须进行刑法的独立规范判断,区分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提倡双向对应的规范解释路径,能够有效地实现概括的类型化转向具体的定型化,获得规范与事实的一致。由于罪刑法定在技术上并无制约作用,因此规范解释空白罪状时,重要的是合理运用解释方法,以得出妥善结论,注重目的解释和体系解释可以有效地实现刑法的规范保护任务。  相似文献   

16.
The Nature of Legal Philosoph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obert Alexy 《Ratio juris》2004,17(2):156-167
Abstract. Philosophy is general and systematic reflection about what there is, what ought to be done or is good, and how knowledge about both is possible. Legal philosophy raises these ques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law. In so doing, legal philosophy is engaged in reasoning about the nature of law. The arguments addressed to the question of the nature of law revolve around three problems. The first problem addresses the question: In what kinds of entities does the law consist, and how are these entities connected such that they form the overarching entity we call “law”? The answer is that law consists of norms as meaning contents which form a normative system. The second problem addresses the question of how norms as meaning content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real world. This connection can be grasped by means of the concepts of authoritative issuance and social efficacy. The latter includes the concept of coercion or force. The third problem addresses the correctness or legitimacy of law, and, by th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w and morality. To ask about the nature of law is to ask about necessary relations between the concepts of normative meaning, authoritative issuance as well as social efficacy, and correctness of content.  相似文献   

17.
The rise of social movements in US legal scholarship is a current response to an age‐old problem in progressive legal thought: harnessing law for social change while maintaining a distinction between law and politics. This problem erupted in controversy around the civil rights–era concept of legal liberalism defined by activist courts and lawyers pursuing political reform through law. Contemporary legal scholars have responded by building on social science to develop a new concept—movement liberalism—that assigns leadership of transformative change to social movements to preserve conventional roles for courts and lawyers. Movement liberalism aims to achieve the lost promise of progressive reform, while avoiding critiques of legal activism that have divided scholars for a half‐century. Yet rather than resolving the law‐politics problem, movement liberalism reproduces long‐standing debates, carrying forward critical visions of law that it seeks to transcend.  相似文献   

18.
试论就业歧视及其公法规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竹文君 《河北法学》2004,22(10):77-80
就业歧视既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法律问题。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就业歧视问题之根源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效益至上价值原则与劳动者平等就业价值理念两者之间的难以趋同,是当今法律面对的一种尴尬。国家对单位用人自主权进行公法意义上的规制是社会本位理念下的现代劳动法发展趋势之所在,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应作为完善劳动立法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平等就业的权利保障机制和违法救济措施,以期消除就业歧视、引导和推动我国劳动就业市场健康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纯粹经济损失是当今民法研习中的难点问题,由于表现形态各异,至今没有准确统一的概念。它同时涉及侵权法和合同法两大领域,导致很难获得赔付。然而这些不予赔付的理由并不充分,应该结合中国当前立法,采取适当的控制机制,在一定范围内承认纯粹经济损失的赔付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生态消费的法律保障:应然抉择与实然存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鹏 《河北法学》2007,25(11):100-106
生态消费是一种生态化的消费模式,生态消费对于传统消费方式的超越和变革决定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人类活动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消费需要法律的保障.法律对社会利益的追求和维护、消费者社会义务的法律化以及和谐社会秩序对法律的需求为生态消费法律的创设确定了应然基础.作为一种长期的客观存在,生态消费法律在国内外立法实践中都有所落实和体现.生态消费法律主要包括了消费者社会义务制度、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和生态消费税收制度.我国应顺应消费模式变革的迫切需要,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消费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