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021年2月19日,据《人民日报》报道,时下盲盒消费非常火爆,有的消费者甚至到了"买买买"停不了手的地步.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示,盲盒热潮中的问题不容忽视:商家过度营销,消费者易中套"上瘾".所谓盲盒消费,是指商家在相同的盒子中放置不同的商品,消费者事先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哪一款,但有一定概率抽到自己心仪的商品.  相似文献   

2.
消费者和商家,如同市场这枚“硬币”的两面.商家把商品投放到市场后,只有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才能占有市场. 三聚氰胺“落马记” 事情要从2008年夏天说起.那时,一场堪称灾难的食品安全事件在全国各地渐渐蔓延开来.  相似文献   

3.
由于商家争先恐后地想成为百花园中的奇葩,商标世界才会万紫千红,引消费者驻足观赏.虽说有商家的悉心照料,民法不用像园丁一样培育鲜花,但民法却要承担搭建百花园篱笆的任务. 商标本是用以标识不同的商家.因此,倘若有人把商品通用名称、型号等商品通用标志注册为商标,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些商品通用标志本来是大家共有的,岂容一人独享?最出名的例子莫过于“阿司匹林(Aspirin)”了.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媒体的发展,广告已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商家选择使用广告来宣传自己的商品、促使消费者购买,可是有时宣传的商品与广告所描述的不一致,这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秩序。然而传统的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并不能够对公益进行有效保护,笔者认为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虚假广告公益诉讼制度,切实加强对公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使自己的商品被别人知晓,越来越多的商家意识到对其商品进行介绍、宣传的重要性,纷纷聘请名人为其产品代言。因此要规范明星对其代言广告的行为,明确其对代言广告的法律责任,从而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人们消费方面也会有不少选择.人们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会面对很多选择,要自由的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从而使自己更便利.所以,自主选择权是消费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改变了计划经济的发展道路,开始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后来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那时起中国就开始了以市场为中心的经济建设,如今,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合理配置了资源,调动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市场经济是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经济,在市场经济下,价格是由供求决定,即消费者的需求,应该说现在的市场应该是买方市场.消费者应该在商品交易中处于优势.本文所写的论文是为了证明出消费者是依法享有自主选择权的、告诉消费者怎么样才能够实现自己的自主选择权、以及告诉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的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7.
朱静芬 《检察风云》2011,(22):96-96
“手机比价”受宠渐流行 面对商家各种价格战术,消费者只要从网上下载一款软件公司自己研发的免费比价软件安装于智能手机,用手机拍下商品的条形码,就可以知道同一件商品在不同卖场里的价格情况,  相似文献   

8.
顾客历来都是商家的衣食父母,被尊称为“上帝”。但商家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并不如宗教信徒与上帝之间来得纯洁,而是建立在买卖利益关系基础上的欢喜“冤家”。与商家相比,消费者自然是弱者,所以在商家与消费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媒体总是出于一种本能的抑强扶弱的心理,自然更多的时候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说话。这本身没有错。但有时候作为“强者”的商家面对“弱者”的顾客的某些“出格”行为,也只能哑巴吃黄连,而我们的媒体却很少去关注。本刊记者日前特意走访了大润发和欧尚等沪上大超市,让我们的记者告诉你,哪些不文明行为在给商家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家之间的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商家用赠品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本文首先用商行为理论来界定商业赠与的性质,在此基础上,从产品的定义出发来分析商业赠品与主商品之间的关系,确定商业赠与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倪莞 《法庭内外》2020,(3):12-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迭代以及知识付费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在线教育、网络课程一类的特殊商品也越来越普遍。而当前,为战胜疫情起见,学校延迟开学,各类教育机构纷纷推迟复工,许多家长将目光投向了在线教育,未复工复学的白领及高校学生也选择购买网络课程充实自己。当“教育服务”成为一种商品,其在丰富消费者选择、极大便利生活的同时,也可能会出现纠纷和权益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是否承诺还本付息是认定能否构成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关键。在附回租、回购条件的商品交易中,所谓的回购即为还本,回租实为付息,应属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商家在赊购货物并支付利息(赊购付息)的商品交易中,赊购的标的是商品而不是货币,不能认定为吸收存款;商家在预先收取商品价款,而在固定期间后给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交易(赊销付息)中,由于商家并不是返还消费者支付的本金,故也不属于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的是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消费者和对消费者的保护以及有关立法的问题.现在的消费者是作为社会流通过程的最后阶段中的购买者,而且是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不仅为个人消费之用,还要为家庭成员和维持再生产劳动力之用.所以作为消费者,他不仅是直接购买商品的人,也包括使用、消费该商品或服务的人在内.  相似文献   

13.
电子商务的虚拟性,使得在线评价成为买家判断商家货物品质的重要方式.商家为了提高其信用等级,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通过雇佣水军或给买家“返现”的方式来提高其店铺的好评率.商家对买家好评返现的行为,一方面提高了商家的好评率,另一方面也使得买家得到了利益回报,看似双赢,实际上却对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这一问题入手,明确“好评返现”的法律认定,并由此提出建构与完善C2C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要求在5月1日后广告宣传中禁用"驰名商标"字样,但是5月1日以前已经进入流通领域的印有"驰名商标"字样的商品在5月1日后仍可销售。(5月3日《京华时报》)自2001年问世以来,"驰名商标"被商家"利用"了10多年,也忽悠了消费者0多年。以至于,在消费者眼中,"驰名商标"就是一种荣誉称号,是商品优质和名  相似文献   

15.
张西流 《检察风云》2014,(11):31-31
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要求在5月1日后的广告宣传中禁用"驰名商标"字样,但是5月1日以前已经进入流通领域的印有"驰名商标"字样的商品在5月1日后仍可销售。自2001年问世以来,"驰名商标"被商家"利用"了十多年,也忽悠了消费者十多年。以至于在消费者眼中,"驰名商标"就是一种荣誉称号,是商品优质和名牌的象征。可以说,对"驰名商标"的尊崇,在消费者心里已经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6.
章法 《法庭内外》2010,(8):34-35
美容卡、健身卡、餐饮卡、购物卡……如今,人们口袋中的消费卡越来越多。持卡消费,消费者确能享受到便利与实惠,然而,一些发卡商家的不当经营行为也让消费者吃了不少苦头。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品可供消费者选择,在消费者购买之时就必然需要有足够的信息来做出理性的判断,但是消费者与经营者相比明显处于信息劣势,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消费者知情权的内涵界定入手,分析我国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现状,进而通过对具体的案例分析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徐海燕 《人民司法》2006,(12):74-77
一些商家为了招徕消费者、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往往主动对消费者作出打折让利的承诺,如发送优惠券、返券和赠券等。在推出促销承诺的同时,一些商家念念不忘增加一条“商家享有最终解释权”的条款。在消费者与商家就最终解释权条款产生纠纷时,人民法院如何看待最终解释权条款的法律效力已成为消费纠纷案件裁判中的难点问题。为构建和谐的消费环境,有必要对于商家解释权条款进行严肃的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19.
商标是商家为自己的商品打上的独家烙印.成功的品牌经营不仅可以让消费者对商品和厂家的认同度加深,而且能使商品超越其本身的性能或经济价值,成为某种象征个性和社会地位的标志,满足消费者深层次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成功的商标往往给厂商带来不薄的利润. 分享他人品牌带来的声誉,自然是获取商业利润的捷径.从商标诞生那天开始,围绕商标而展开的李逵与李鬼的战争已经显现.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各级工商行政机关累计查处各类商标侵权案件近20万起.  相似文献   

20.
消费者因使用超市自助寄存柜遗失物品而引起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 ,因其类型较新 ,引起社会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本案的判决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文章主要就消费者使用寄存柜与商家形成何种契约上的法律关系 ,商家是否负有场所主人之责任 ,商家对消费者是否尽到相应义务等方面进行了论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