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手机短信业务的发展,手机短信侵权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手机短信侵权主要有短信服务中的侵权和短信内容的侵权两种类型。手机短信侵权具有侵权方式的多样性、侵权行为的隐蔽性、侵权主体的多元性及难以确定性、受害人的广泛性以及侵杈行为实施的便利性等特点。手机短信侵杈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手机短信侵权愈演愈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通过完善立法、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行业白律、建立便捷有效的维权途径等各方面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2.
手机短信犯罪是指以手机短信作为犯罪的手段和工具,向不特定的多数手机用户发送严重危害社会的短信。手机短信犯罪因为发送内容的不同可以触犯不同的罪名。本文主要是从手机短信犯罪的特点、种类以及预防三个方面来阐述的。  相似文献   

3.
现行法律法规中没有关于如何认识﹑如何规范手机短信的规定,目前存在立法思路不清的问题。手机短信具有私人通信媒介和大众传媒双重性质,应当将手机短信严格区分为通信短信和传媒短信两大类,通信短信强调私权至上理念,传媒短信强调公权至上理念,应分别采用不同的法律手段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4.
手机短信引发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随着手机在我国的普及和短信业务的发展而日益突出。以手机短信的著作权保护为研究视角,通过对手机短信的本体分析、手机短信著作权保护的价值分析、手机短信著作权保护的可行性分析以及手机短信著作权保护的路径分析四个方面的研究得出初步结论:手机短信应当进行有区分的著作权保护.其保护路径可以是多种措施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5.
手机垃圾短信干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给接收人的生活学习带来不便,有些带有欺诈性质的短信更是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治理垃圾短信,无论政府层面还是手机运营商等,都应当发挥各自的作用,抵制垃圾短信的产生,努力净化短信环境。  相似文献   

6.
根据企业管理信息化要求,设计了一种由短息猫和短信服务器组成的实用手机短信通知系统,探讨了系统的设计思路,设计了业务流程和数据库,最后实现了短信发送和短信接收等主要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联络的重要工具,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数字化通讯方式,也成为人们交流、沟通的方式,并一定程度上记录下人们的言行,在民事诉讼中。很多当事人提供手机短信来证明案件事实,但由于短信自身的一些特性,对传统的证据形式提出了挑战,对其证明力学界也众说纷纭,因此,分析手机短信作为证据的利弊及其证明力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短信作为崛起的“第五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相互联系和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短信文化也逐渐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短信文化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和学习;不良短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面对短信文化的这些负面影响,我们应趋利避害,提高大学生的短信道德水平,培养他们正确的交往观念和健全的人格;大力提倡大学生短信文化建设,加快提升校园短信文化的品位;充分发挥手机短信的信息传递优势,开展短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9.
垃圾短信是指没有经过接受者同意的其内容具有违法性或者具有广告性的侵害接受者合法权益的短信息.其构成要件有三:违法性、未经接收者同意、侵害接受者合法权益.垃圾短信的违法性表现在侵害了接受者的生活安宁权,通信自由权,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权,有的垃圾短信涉嫌犯罪.对于垃圾短信的防控我们认为应从立法设计,技术的角度,行业自律以及手机用户提高维权防范意识等多个层面,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0.
透视大学生“短信一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文化新形式,已经风靡整个大学校园,大学生在交往中对手机短信的倚重程度已经丝毫不逊于书信、电话、网络等媒介。本文从多种角度对大学生的短信使用状况进行了分析,重点归纳了手机短信对大学生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者的对策性建议,以期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近来,利用手机短信诈骗的案件越来越猖獗,暴露出我国法律对相关法律的规定及执行上的缺失。文章从利用手机短信诈骗的手段入手,分析短信诈骗的概念及其区别于其他诈骗行为的特征,并提出我国相关法律在短信诈骗责任规范上的缺陷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校园手机短信文化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学生手机消费情况、手机短信功能的调查与分析,阐述了手机短信文化的消极和积极作用.从中让我们发现,虽然短信文化是现代社会兴起的一种流行文化,但是如何规范手机短信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文化新形式,已经风靡整个大学校园,大学生在交往中对手机短信的倚重程度已经丝毫不逊于书信、电话、网络等媒介.本文从多种角度对大学生的短信使用状况进行了分析,重点归纳了手机短信对大学生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者的对策性建议,以期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文中对手机垃圾短信广告进行了法律分析,就垃圾短信广告侵权行为在客观上的表现形式以及侵权责任的承担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由于短信的多种发送方式,导致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也多样化,因而责任承担的主体及承担的方式也多样化。文中分别从短信广告发送方、移动通信运营商及行政机关的责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这天,接到朋友发来的一则手机短信:人生如赛场,上半场按学历、权力、职位、业绩、薪金,比上升;下半场按血压、血脂、血糖、尿酸、胆固醇,比下降。猛然一看,这就是一个博人一笑的幽默短信。但是再往深里想想,这其实更是一则“哲理短信”,其中蕴含着很深的人生道理。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手机短信诈骗案件持续多发,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给手机用户的财产安全带采了极大的危害。本文在分析归纳手机短信诈骗案件特点的基础上,从严格手机号码申请制度、加强对短信数据传送的监控、严密对银行账户及汇款的监控三个方面对防范手机短信诈骗案件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手机用户的快速增长,手机短信发送数量惊人。手机短信作为证据已运用于各种刑事、民事案件中,其作用不可忽视。手机短信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经由通信网的业务承载平台传输的,其发送方或接收方中至少有一方为手机用户的,能在手机上以文本、数字、图画、声音或者多媒体等形式展现出来的电子信息资料及其派生物,其性质是电子证据。本文从手机短信技术原理出发,全面阐述了手机短信的存储方式和主要特征,认为手机短信证据是一种特殊的电子证据,并提出电子证据应当被列为一种单独的诉讼证据,并对手机短信证据的证据能力、证明力、收集和保全等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8.
在手机短信给人们交流信息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出现了人们所没有预料到的问题,谣言短信便是其中之一。谣言短信侵害了公共利益和弱势群体的利益,严重扰乱了正常生活和社会秩序。治理谣言短信,行政权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介入。当然,行政权在介入治理谣言短信时,必须把握一定的原则,妥善处理好治理谣言短信与保护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手机短信广告运营方法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冰 《理论前沿》2006,479(14):28-29
本文对手机短信广告运营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对如何制衡发挥短信优势与防止受众受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大众传播的相关理论为背景,分析手机短信的传播特点,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并运用传播学、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总结出手机短信的社会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本文的主要框架:1、对手机短信传播特点进行剖析,运用传播学理论指出其存在的现有缺陷;2、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短信传播对社会的影响:一是手机短信传播给传统的社会信息传播格局带来的冲击;二是对人们生活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