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括地说,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构成了五四精神的核心。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五四精神包括爱国精神、平民主义、个性解放精神、科学精神和开放精神。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对实现中国梦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爱国精神是中国梦的凝聚力量,民主精神是人民幸福之梦的根本,科学精神是民族振兴之梦的动力,改革是国家复兴之梦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中国青年继承和弘扬五四“爱国、进步、科学、民主”的精神,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今天,我们在大力弘扬五四精神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民主和科学是五四精神核心的重要内容。山东既是响应五四运动较早的省份,又是受五四精神影响较深的地区。在弘扬民主和科学精神方面,山东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新时代,山东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弘扬民主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时期,如何继续弘扬五四精神,发挥好共青团的作用呢,共青团组织必须引领当代青年继续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永远跟党走;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建功立业;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永攀科学高峰。  相似文献   

5.
五四青年的创新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精神既是爱国精神、进步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更是创新精神.这是由五四运动的内涵与性质决定的,是与青年在五四运动中发挥的先锋作用紧密相连的,也是与青年特性和五四时代特征的契合分不开的.五四青年既是创新精神的倡导者,又是创新精神的实践家.五四青年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对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当代中国,创新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更为重要,五四青年的创新精神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五四”精神在中华大地上已传扬整整八十年了。八十年来,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当我们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时,便会发现,今天中国青年的价值体系、社会需求结构及深层的心理状态,竟在许多方面与“五四”时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究其原因,就是自“五四”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一直是在坎坷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进。1919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在这种风云激荡的战乱时期,作为民主与科学为主旋律的“五四”精神难以得到弘扬和光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新的五十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  相似文献   

7.
人们把“五四运动”所确立的文化本体精神归纳为“科学”与“民主”,这固然极有道理,不过,这绝非五四文化精神的全部。五四运动的本质内容是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价值体系的探索,五四的真精神在于实现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现代化转换,即由传统的宗法礼俗的封闭的文化价值体系,转化为现代的充满科学和理性的开放的文化价值体系。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精神。  相似文献   

8.
五四精神与青年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运动彰显了青年青春的主基调,高扬了民主科学的旗帜,开启了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先河,体现了青年一代强烈的社会担当精神.研究五四运动,不仅要挖掘五四精神的精髓,而且还要把握五四精神的特征.五四精神具有开创性、求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内在特征.这些特征对此后几十年的青年运动有着车辙般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在现代中国的三次革命中,历代青年继承了五四精神的精髓,勇于担当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伟业的重任.当代青年弘扬五四精神,必须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必须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开拓进取;必须以开放的眼光观察世界,始终走在创新的前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五四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刻挖掘五四精神的时代内涵,并将之转化为当代青年发展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
九三学社的发起人许德珩、潘菽等是"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将"五四"的精神内涵"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作为了九三学社的立社之基,大力弘扬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这也是九三学社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和发展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爱国、民主、科学"成为了九三学社努力秉承和弘扬的鲜明特色和文化精髓。九三学社作为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必须不忘初心,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最大共识,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同行,共同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共同的社会理想与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以来的80年,是中国青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为科学和民主事业奋斗前进的80年;中国20年的改革开放为当代青年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和条件,也造就了新的一代青年。当代中国青年具有强烈的民主与科学精神,他们是中国走向新世纪的希望,他们完全能够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做新世纪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精神对九三学社的成立起着思想引领和实践指导作用。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九三学社社员积极投身于爱国奉献、参政议政和科学报国的伟大事业中。在新时代,九三学社要进一步提升对中共的意识形态认同,继续发扬爱国、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加强九三学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为祖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以来,意蕴深厚的"五四精神"经久不息。"五四精神"蕴含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与时代新人的政治素养、能力素养和身心素养构成内生联系。将"五四精神"熔铸于培育时代新人的理论与实践之中,从时代新人培育主体、客体和环体三个维度出发探析培育路径,强调在理论学习中增强思想定力,在实践探索中练就硬核本领,对新时代助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90多年前,伟大的五四运动在"反帝爱国"的旗帜下,讴歌爱国主义,追求民主进步,宣传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五四精神指引了无数青年学生前赴后继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而努力。当代青年学生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五四精神的指引。"历史已成过去,正气光耀千古"。五四精神的熠熠光辉依然能够为当今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青年学生追求远大理想提供有益的启示,指明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今年既是“五四”运动80周年,又是孔子诞辰2550周年。无论是纪念“五四”,或者研究孔子及其开创的儒学,都是为了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新文化无疑应继承“五四”民主与科学精神,同时也应以孔学为基础,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精神。本文即本此理路,对儒学传统与现代人格尊严观念展开论析。  相似文献   

15.
实现国家现代化,是"五四"运动的根本动因和目的.纪念"五四",是为了弘扬"五四"精神,继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前,弘扬"五四"精神,实现国家现代化,首先就要发扬民主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其次要发扬科学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最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头脑从阻碍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6.
今天的时代与旧中国五四时期相比在社会矛盾运动和对青年作用的需求上有某些相似的特征;时代造就青年,青年创造时代,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应当包括复兴中华、解放思想、建设民主科学、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等。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次完全的、不妥协的反抗运动,它促使中国人从思想觉醒不断走向精神重塑。五四运动包含着多重历史色彩,主要有文学革命色彩、思想启蒙色彩、政治革命色彩、社会变革色彩。五四之后,人们从思想觉醒走向精神重塑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以争取民族独立为核心塑造的伟大抗争精神、以寻求民主进步为核心塑造的伟大变革精神、以探索改革创新为核心塑造的伟大奋斗精神。新的历史时期,继续传承弘扬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发扬民主政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 90年前的“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掀起波澜壮阔的滚滚浪潮——当国家面临外扰内困、山河破碎之跗,爱国青年高扬民主、科学大旗,奋不顾身、救亡图存,他们义愤填膺的救国壮举化为北京赵家楼的;中天大火,燃成光耀千秋的“五四”精神。  相似文献   

19.
80多年来 ,五四精神的内涵不断扩展 ,但其“民主与科学”的基本内核并没有根本改变。民主和科学是互相联系、互相支撑的两翼。科学是人类在运用理智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形成的。五四期间 ,在“赛因斯”(science)的旗帜下 ,科学知识得到了空前的普及 ,各种刊物中刊载的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评论、介绍科学史和专著等文章不下千篇 ,原子结构放射现象、相对论、进化论、遗传学说、元素蜕变等西方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成就 ,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由此大大开阔了国人的视野 ,为中国近代科学的生存和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期在中国大地上爆发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五四运动 ,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 ,它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尽管当今青年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五四青年有着本质的不同 ,但五四青年身上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崇尚“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时至今日 ,仍然值得弘扬。当今世界的经济正在出现全球化的趋势。跨国公司的经济活动 ,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国与国之间的边界。电视、国际互联网等通讯技术的发展 ,使人们的时空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地球在逐步地变成一个“村庄”。全球意识正在以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