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乡村建设时期,梁漱溟认为他已经在思想上解决了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两难,他所找到的出路是在中国乡村重新塑造社会,并且这一新的社会构造是在保留了礼俗——伦理的老中国社会结构上建立起符合伦理情义的团体组织.这一新的伦理构造被梁漱溟称为“新礼俗”.梁漱溟认为“新礼俗”是融合东西的新的社会构造,它将作为活的生机辗转开出乡村的新政治和新经济,而新的乡村又势必成为建设新中国的起点.在梁漱溟看来,他为中国找到的这条出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更新之路,代表着从旧中国过渡到新中国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中,乡农学校、乡村组织和农村经济建设问题是三个关键性问题。乡农学校是梁漱溟“沟通调和”中西文化、实现文化重构的组织依托;社会组织“以伦理情谊为本源,以人生向上为目的”;乡村组织解决中国农村的三大问题,即乡村经济破坏问题、乡村腐坏问题和乡村自力问题;农村经济建设解决农村自力问题,其关键是发展农村经济,不断促进农业发展。梁漱溟先生提出的乡村建设的理论,试图从文化传承和改造的角度,通过教化、礼俗和自力来解决农村问题,该理论中的许多观点对于当代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依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的主体在乡村、在农民,因此,实现文化复兴也就要从乡村、从农民入手,具体来说就是农民教育。农民教育是梁漱溟所认为的实现中国文化复兴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中,他特别看重知识分子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他认为士人即读书人是"代表理性以维持社会者",中国的问题需要知识分子和农民相结合。在我们现代社会的农村中,知识精英的缺失已经成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这很可能成为阻碍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由此,在梁漱溟的提醒下,如何留住农村中的知识精英或如何促进知识精英向农村的流动成为了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中,他特别看重知识分子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他认为士人即读书人是"代表理性以维持社会者",中国的问题需要知识分子和农民相结合.在我们现代社会的农村中,知识精英的缺失已经成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这很可能成为阻碍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由此,在梁漱溟的提醒下,如何留住农村中的知识精英或如何促进知识精英向农村的流动成为了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试论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和民主党派代表人物。20世纪初,他提出了一整套乡村建设理论,并在山东一带开展了较大规模的乡村建设运动,发起组织“乡村建设派”,对改造乡村、改造中国,甚至后来推动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开展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思想理论宣传工作摆在党生死攸关的重要位置,尤其是对干部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更是始终贯穿在我们党建设的始终.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自成立以来,一直担负着干部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更是探索出了一系列针对在职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教育制度,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诺思的“制度理论”分析人民公社制度、村民自治制度,认为应该完善乡镇政权的制度建设和“村民自治”的治理模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9.
对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评述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和论述了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组织形式、乡村教育出路和当代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和当前乡村教育进行了反思,提出乡村教育既要适应乡村生活的实际需要,也要为乡村儿童未来在城市生活作准备。  相似文献   

10.
乡村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关系密切,本文从历史的视野对乡村文化自信的理论、逻辑与路径进行了探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文化自觉思想为乡村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传统乡村文化的继承、农民公民文化的培育和乡村文化个性的坚守是乡村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农民主体意识与文化运行机制的良性互动、外部扶持输送与内部挖掘孵育的多维推进、农民自我管理与制度规范引导的协同保障是乡村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以模拟现场勘查为代表的模拟侦查教学,运用当代大学教学理论,可以从传统的只重认知性学习转变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目标上来。模拟犯罪现场勘查的组织实施要现场布置逼真,勘查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模拟勘查价值的反馈性。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本文在系统、全面地研究邓小平同志长期以来对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问题所作出的理论论述的基础上,归纳出邓小平教育理论观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体系,并具体概括为八个方面.进而对如何贯彻执行邓小平教育理论、如何推动新世纪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及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科教兴国的战略任务问题,提出了四点看法和主张.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兴起给教育带来了一个新的天地———网络教育。如何在这个平台上搞好网络教育 ,关键的问题是确立一个正确的网络教育理念 :坚持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高效率学习、互动学习等。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初 ,梁启超最早对墨家逻辑体系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概括 ,初步提出了一个墨家逻辑的体系。在《墨子之伦理学》、《墨学微》、《墨子学案》中 ,先后提出了辩、名、辞、说、实意故 (实、意、故 )、举、类、达、私、取、予、或、假、效、譬、侔、援、推、正、法、仪、同、异等逻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社会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文章以对中国农村社会的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的法社会学考察为宗旨,将水权纠纷作为切入点,展现了国家正式纠纷解决机制的基层化生存态势,并全面厘清了农村纠纷解决机制所要达到的价值目标和出路.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政治理论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阐述了在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岑丽阳 《理论前沿》2007,497(8):34-35
从消费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创建和谐社会主要是营造和谐的消费环境。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在农村营造和谐的消费环境。本文从消费经济学的视角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消费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充分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毕生追求。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的学说,从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都体现出对这一追求的系统探索和自觉践行,使得其理论散发出浓郁的人学芬芳。深入探讨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人学特色,对加强和改进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不是农村城市化,而是农村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在体制和制度上;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政府的责任是引导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是振兴农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家庭教育缺位或失当、学校德育工作滞后或缺失、农村不良环境的催化和青少年时期的个性特征致使他们成为犯罪的高危人群,这一问题近年来已呈严重化发展趋势,而社会未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为此,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学生犯罪问题的研究,找出其存在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