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20多年了,今年是他诞辰100周年,我们深切怀念人民的好总理!周总理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周总理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是值得我们歌颂的一生。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忘我工作精神,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有幸在周总理身边工作20多年,受到周总理的言传身教,很多事情使我终身难忘。这里我介绍一部分周总理的感人事迹。勤俭节约和艰苦朴素周总理的生活是很简朴的。他考虑到我们国…  相似文献   

2.
谢始联 《两岸关系》2009,(11):46-47
只要是故宫的话题,都会引起两岸民众的关注。谈起两岸故宫的前世今生,人们总会慨叹历史的沧桑。如食两岸故宫文物相隔60年后再聚首……  相似文献   

3.
最近,读到一篇谈周总理批评艺术的文章,不由得更加崇敬和怀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同时联想到当今在批评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于是写此短文,但愿能给处干各个不同领导和管理岗位上的同志一点启发。周总理对下属一贯是既严格要求,又关怀备至,即使在批评方面,也如春风化雨,令被批评者心悦诚服。周总理批评同志,概括起来一是入情入理,循循善诱。抗日战争时期,周总理在重庆经常利用郭沫若的寓所会晤政治上支持同情共产党的友人。一天他拟了一份名单,叫助手发请柬,结果聚会时一位客人没来,一查发现是请柬发漏了。周总理说,一人向隅…  相似文献   

4.
词三首     
1962年,全国科学规划会议在广州召开。年届67岁的大科学家茅以升见周总理到会,便又一次提出自己要求入党的志愿。周总理当着许多科学家的面,紧握住茅以升的双手,热诚地说:“茅以升同志,你留在党外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你的老朋友、学生在海外有不少,你作为一位有声望的民主人士,联系、团结他们更方便。”会议期间,茅以升就住在海滨招待所。他一遍遍回味着周总理的嘱咐,他觉得周总理和党外知识分子的亲密关系,就像阳光照耀下的一碧万顷的大海那么宁静、平和。此后几十年,茅以升就遵照周总理的指示留在党外。他认为,周总理高瞻远瞩,是从祖国统一的大局来考虑问题的,自己就当个“党外布尔什维克”吧,这是党的事业的需要,也很光荣!  相似文献   

5.
生活简朴,注意睡眠 陈云吃得简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经济比较困难时,陈云的一日三餐的伙食标准是:早饭稀饭,面包、牛奶、奶油、果酱、成菜;午饭一个蔬菜、一个荤菜、二两米饭;晚饭为一个豆制品(即豆腐、豆腐干等)和一个蔬菜、一两半米饭。陈云始终严于律己。有一年11月10日左右,北京的气温骤降。周恩来去陈云那里,发现陈云正拥着棉被坐着办公,仍抵御不住寒气。周总理看着于心不忍,马上表示特许这里提前几天烧暖气。陈云却坚持道:11月15日供暖的时间是我定的,我不能破这个例。  相似文献   

6.
春节前后,由九洲音像出版公司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台北故宫》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台北故宫》深度解读藏于台北故宫的珍贵文物,向世人揭示抗战期间和1948年史无前例的文物大迁徙的真实过程。通过这部纪录片,不仅可以了解到台北故宫及其馆藏珍宝的全貌,更能够感受到诸多传奇与精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感动。  相似文献   

7.
以下是关于周总理的四个小故事,出于两本书,同属一个主题:性情中人的周总理也会发火、流泪,但这些无不体现出他无产阶级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8.
《台声》2009,(11):70-78
一个故宫,两个博物院。一个甲子的政治风云,改变不了同根亦同源的文脉。10月7日,两岸故宫首次合办的“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9.
周总理足迹遍河北王文仝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的百年诞辰。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22年了,但他那高大的形象,慈祥的面容,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我长期在河北省从事公安工作。敬爱的周总理生前曾多次到河北视察,河北的城市、乡村、山区...  相似文献   

10.
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会议之前,悲鸿到中南海谒见周总理。周总理在他那间朴素的会客室里和悲鸿亲切交谈。悲鸿谈了美术界的情况;谈了国画的发展、继承和借鉴问题;也谈到素描在造型艺术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交谈得很热烈。告别时,周总理谆谆嘱咐悲鸿保重身体,并亲自送我们上了汽车。  相似文献   

11.
刘政 《辽宁人大》2008,(9):30-30
周总理非常重视代表提出的议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对政府工作提出议案39件。国务院责成各有关部门进行了办理。在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的时候,周总理专门将39件议案的办理情况向会议提交了报告,并表示此后,继续坚持这样做。周总理认为,代表经过讨论产生一些议案、意见和建议,可以使各方面的力量都能够调动起来,推动和改进政府工作。为此,他在国务院第三十三次会上说,国务院应该组织一个小组,专门督促检查代表议案处理情况:各部门对于代表议案应当随时处理,随时答复。周总理对人大代表很尊重。  相似文献   

12.
李瑞兴 《中国保安》2013,(21):71-71
在熙来攘往的人流中,我沿着故宫留有历史痕迹的条形砖路上疾行,正值中秋节下午,故宫到处成了游人的海洋,刚热的天气把于中紧握的门票都渗出了汗水。  相似文献   

13.
忆周总理的深情厚爱彭润平周总理一生遵循着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无论在建国前还是建国后,周总理都担负着党、政、军最高层最繁重的职务,但他在日理万机中,总是考虑到他人的安危和困难。他给人民的爱很广、很深、很远,就...  相似文献   

14.
王亮 《两岸关系》2012,(2):42-44
对于两岸故宫,人们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议论和比较,有些人喜欢北京故宫雄伟的建筑群,有些人则偏爱台北故宫的艺术精品。其实不论怎么比较,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的内涵都在于共有的、无可比拟的文化价值。虽然因为历史的原因分处两地,但是她们都凝聚了中华民族历史、宗教、艺术和民族思想最精髓的内容,并且不断继承和丰富着中华文化的理念与内涵。  相似文献   

15.
长城 《民主与法制》2007,(4S):35-37
近日,台湾行政机构罔顾客观事实,声称要将台北故宫藏品说明中原有的“宝物来自‘北平故宫’与‘中央博物院”’等文字完全删除的荒谬言辞引起了世界华人的极大愤慨。对此,记者专访了两岸相关专家和学者。回顾这批文物辗转迁移的传奇经历,领略台北故宫馆藏的旷古文物,解读台湾当局“去中国化”背后的阴谋。  相似文献   

16.
舆情热词     
故宫的这场连环情节剧到第几幕了?从最开始的展品失窃、破案,到建福宫会所事件,再到锦旗错别字事件;从最开始的拒不认错,到后来的承认写错了字。我们原本以为故宫的这场连环大剧该就此收官了吧?谁想又出来个因为怀疑这系列事件当中有“内鬼使坏”,有人爆猛料说故宫建福宫下属的北京故宫宫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已开除所有员工。  相似文献   

17.
70年代,世界风云变幻。苏联对我国虎视眈眈,在我国边境上屯兵百万,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如何迅速促使美国成为钳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砝码?如何迅速解除苏联对我国的军事威胁?这篇改变世界格局重大变化的大文章,周总理却从一位“猪倌”身上做起……经过几年艰苦、细致、神秘的工作,周总理的设想终于变成了现实。这场由周总理亲自指挥的中美建交前的秘密战斗,堪称世界外交史上的奇迹。周恩来看中了下放的“猪倌”邓山理,想把他当成打开中美建交大门的钥匙。周总理还虚心地请教邓山理,尼克松会不会当选下一届美国总统。在解放军的护…  相似文献   

18.
提起周恩来总理,谁都知道他是江苏淮安人。我们到绍兴周恩来祖居地参观时,省政协的陈秘书长自豪地告诉我们:1976年年初,浙江省委、省军区的领导得知周总理病重,几经周折到医院去看望,周总理深情地说了一句。我是绍兴人!  相似文献   

19.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军向关内紧逼,故宫博物院所藏“国宝”随之岌岌可危。1932年8月,北平政务委员会开会商讨保护故宫“国宝”事宜,会议不仅不对“保护”事宜拟出对策,反而作出“呈请中央拍卖故宫文物,购飞机五百架”的荒谬决议。万般无奈,以易培基院长为首的博物院领导成员奔走呼吁,电告南京并请时任北平绥靖主任的张学良及党政要人蒋伯诚、张岳军设法阻止。在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反对下,拍卖“国宝”的风波方得以平息。为了故宫文物的安全,各界社会名流几经争议,于1932年12月决定将故宫文物精品南迁。 …  相似文献   

20.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07,(2X):39-41
本刊去年连载《拍案说故宫》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一定反响.编辑也接到了一些读者的信件,对故宫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了回答读者提出的许多问题,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