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令飞没有见过祖父鲁迅,但他说他和鲁迅某些地方“很像”。  相似文献   

2.
《时代潮》2004,(24)
鲁迅长孙申请注册鲁迅酒遭驳回    鲁迅先生的长孙周令飞于2001年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出申请,欲将“鲁迅”注册为酒类商标,遭到驳回后又提出复审请求。不久前,周令飞接到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受理通知。周向记者表示,如果此番复审请求仍遭驳回,将考虑代表鲁迅家族对有关部门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为周海婴的身体很好,每次有鲁迅先生的纪念日,都会有人请周海婴出来说几句,有他在,好像就可以睹人思人,寄托一点对鲁迅先生的怀念。没想到人说没就没了,一看新闻,周先生也活到了81岁,算高寿了。很多年前,做过一次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特刊,还写了一篇文章,是和鲁迅先生的虚拟对话,借鲁迅先生的口,谈当下的祭孔、传统文化热等现象。记得当时就采访了周海婴,还有周令飞。也许真是隔辈像?相比其父,周  相似文献   

4.
鲁迅长孙周令飞申请“鲁迅酒”商标被驳回,理由是“鲁迅先生是一代大家。把他的名字作为商标用在商业活动中是不合适的”。周令飞难以接受,表示要诉诸法律。哪知,他的这个口风一出,便有一位法学教授著文,阐释“鲁迅酒”商标被驳回的理所当然,其理由是:“鲁迅太特殊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属于全民族、全人类的。”随即,一群又一群的鲁迅崇拜者自发组成了啦啦队,为此论擂鼓摇旗。  相似文献   

5.
版画《鲁迅》三十年后起纷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74年,李以泰创作了版画《鲁迅》(又名《马克思主义是最明快的哲学》),画中的鲁迅先生夹着香烟、凝神思索,被认为是鲁迅形象最传神的代表作之一,蜚声国际画坛。然而,三十年后,这幅画却引起了一场大纷争。鲁迅版画成了“唐僧肉”2004年7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版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著名版画家李以泰教授的研究生发现,杭州南山路中国美院附近,有用版画《鲁迅》制作的  相似文献   

6.
鲁迅活着     
鲁迅逝去已经70年。70年来,“假如鲁迅活着”的话题讨论经久不衰。的确,鲁迅的个体已不复存在,但是我想,鲁迅的精神至今仍然活着。鲁迅的风格,体现为一个“精”字。他的小说少而精;他的杂文精炼、精彩、精辟;他的一些文章,扩展开来就是一部部几十万字的著作,例如“流氓的变迁”、“京派与海派”、“南人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5,(23)
<正>2015年,是台湾光复70周年,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诞辰134周年。鲁迅在大陆家喻户晓,热度至今依然不减。然而,在一海之隔的台湾,由于日本殖民者的封锁,鲁迅生前在台湾并没有太多名气。直到台湾光复后的1946年,随着大陆文化界在鲁迅逝世十周年时将纪念活动推向高潮,以及大批文化人士来到台湾,台湾才掀起了大规模的纪念和学习鲁迅的文化活动。其中,许寿裳作为鲁迅多年挚友,被赞誉为  相似文献   

8.
鲁迅与梅兰芳,一个是文坛巨匠,一个是伶界名角,他们曾经在同一城市居住多年。梅兰芳自1894年出生后,长期定居北京;而鲁迅是于1912年5月随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迁往北京,当时他在教育部任科长、佥事,在北京待了14年之久。这是一段。第二段是鲁迅与梅兰芳同时居住在上海,那是1932年春至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约4年左右。他们两人有18年左右的时间同住在一个城市,然而,他们在一起聚首的次数极少,有记载的仅有1933年在上海一起接待英国大戏剧家萧伯纳的一次。鲁迅与梅兰芳虽然交往极少,但鲁迅在文章中却多次论及梅兰芳,翻检《鲁迅全集》,关乎到梅兰…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李霁野先生还健在,他今年就115岁了。很多人听闻过李霁野先生的名字,对他的生平事迹却知之不详。李霁野先生1904年生于安徽省霍邱县,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教育家。1924年李霁野先生的第一部翻译作品、俄国著名作家安德列夫的《往星中》,由鲁迅创办的未名社出版,由此结识了鲁迅先生,成为未名社成员,一直追随鲁迅从事进步文学的翻译、创作和出版。  相似文献   

10.
大师的肩膀     
<正>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6月2日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城内,幼年丧母,因反抗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1934年11月30日,萧红和萧军在上海见到了鲁迅。为了给二萧在上海铺展一条从事文学写作的道路,12月19日,鲁迅在梁园豫菜馆请客,特意将萧红、萧军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左翼作家。不久,叶紫、萧红、萧军在鲁迅的支持下结成"奴隶社",并出版了"奴隶丛书"。  相似文献   

11.
云南大学中文系全体师生集会,隆重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学校领导出席了会议。中文系主任张文勋在会上作了题为《学习鲁迅振兴中华》的讲话。他阐述了在向四化进军的今天纪念鲁迅,学习鲁迅的重要意义。号召全体师生学习鲁迅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为人民的解放而勇于献身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品质和思想觉悟;学习鲁迅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坚持真理,严于律己的战斗精神;学习鲁迅热爱共产党,  相似文献   

12.
1936年10月19日,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逝世。当时,一位刚满30岁的年轻人,悲痛不已,日夜为先生守灵,是鲁迅治丧办事处成员、鲁迅灵枢落葬时16位抬棺人之一。这位年轻人,就是鲁迅先生的忠实弟子和战友,著名作家.编辑家、翻译家黄源。2001年,96岁高龄的黄源,在病中特地为本刊题写了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以纪念鲁迅120周年诞辰。今年1月2日,黄源逝世。黄源,浙江海盐人,生于1906年,曾用名黄河清、何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纪念。70年来,鲁迅作品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了一代代读者,在鲁迅的笔下,不管写什么,嘻笑怒骂皆有个性;不管写什么,都透着民族文化的底蕴,思想深刻,笔锋犀利。70年来,鲁迅被神化过,被批判过,又被还原过,但不管神化也好,还原也罢,若以对青年人的影响而论,在中国现代文学界,确实无人能出鲁迅之右。  相似文献   

14.
上海《中华小说界》1914年第11期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树人”的小说《玻璃神》,其主题是表现佛教“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慈悲观念。该小说于1976年被发现时,日本和中国的几位学者围绕它是否是鲁迅的早期佚作展开过讨论,出现相反的两种意见,意见分歧的一大根源在于如何看待鲁迅对佛教的态度和作为,否定者的主要论据就是鲁迅对佛教一贯持批判态度,不可能写“亲佛”的小说。但事实上,鲁迅对佛教文化有过持久而热忱的关注;他的大苦恼、大悲悯、大智慧、大无畏的人格精神也深受佛教文化中相应成分的影响熏浸;佛教文化的积淀还经常在鲁迅的艺术思维中发挥作用。因此,不能因为《玻璃神》“亲佛”而否认鲁迅对它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15.
从1949年到1986年的30余年间,台湾仅有明伦出版社于1969年出版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万年青画廊于1973年出版《小说旧闻抄》等,虽为学术著作,也难逃在出版的当年就被查禁的厄运。日本学者下村作次郎曾于1980年至1982年间,在台湾的书摊买过复刻的《小说月报》和几本地下出版的鲁迅作品选,鲁迅的名字竟被去掉了。台湾同胞想要读到鲁迅的作品,只有通过在海外留学时,利用外国图书馆来阅读,像施叔青、李黎等,都有此经验;或是通过手抄本、复印件等“地下”出版物,偷偷地阅读,甚至为此而身陷囹圄,如陈映真就是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6.
少将方之中     
毕一功 《黄埔》2011,(5):30-31
1907年7月,方之中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他从小聪慧过人,颇有才气。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湘鄂西秋收暴动。后到上海加入左联,经著名剧作家田汉介绍参加"南国社",主持创办与鲁迅《海燕》杂志齐名的《夜莺》月刊,并与鲁迅先生有过一段不同寻常的交往。  相似文献   

17.
毕淑敏非常崇敬鲁迅,她的创作受到鲁迅很大的影响。他们都弃医从文,致力于改变人的精神,以"生命"和"死亡"、"人性"与"心灵"为主题创作了大量散文。但毕淑敏的散文和鲁迅的散文风格明显不同:鲁迅的散文冷峻、毕淑敏的散文温暖;鲁迅的散文刚毅、毕淑敏的散文柔和。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7,(4)
<正>齐如山先生是和鲁迅先生同辈的学者。103年前,齐如山的第一本著作《说戏》出版,鲁迅得其一册。鲁迅在1913年9月5日的日记里写道:"齐寿山赠《说戏》一册,其兄如山所作。"1981年出版的《鲁迅全集》于"齐如山"条下注:"齐如山(1877-1962),名宗康,字如山,河北高阳人。京剧研究家,齐寿山之兄。1915年9月被聘为通俗教育研究会戏曲股名誉会员,  相似文献   

19.
1 胡风与鲁迅,曾经有过非同一 般的来往关系。翻开《鲁迅日 记》,我们即可发现,胡风与鲁迅自从1934年2月13日第一次在上海见面后(胡风《回忆参加“左联”前后》谓第一次见面为1933年7月,但《迅日记》没有记载),关系一直十分密切。 他们之间的书信来往十分频繁:从1934年1月起到1936年10月鲁迅病逝止,胡风曾给鲁迅书信五十二封,鲁迅亦曾给胡风书信二十三封(《鲁迅书信集》现存六封)。有时鲁迅几天内能连续收到胡风的书信,而鲁迅也几乎重要书信必复。这个  相似文献   

20.
面对鲁迅,今天的中国有两种很不好的倾向,一种是对鲁迅的偶像崇拜,不准别人说一句鲁迅的不是;一种是全盘否定鲁迅,以打倒鲁迅为目的。这都是我不能认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