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与研究》1992年第10期“探索与争鸣”专栏,发表了贺慧玲同志的文章《企业究竟有没有培养“四有”职工队伍的任务?——与董玉麟同志商榷》,读后也想谈点我的认识。贺文讲,“董文在谈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过多的表现时,把企业要培养‘四有’职工队伍的任务,也看做是过多的内容之一”了。其实,在我那篇短文(即贺文中提到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若干问题的思  相似文献   

2.
最近,董玉麟同志在报上发表文章,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难以承担培养“四有”职工队伍的任务。对这种看法,贺慧玲同志提出异议。她撰写的《企业究竟有没有培养“四有”职工队伍的任务?》,从四个方面与董文商榷。我们在《探索与争鸣》栏中发表这篇文章,以活跃理论研究气氛,并望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求是》杂志《内部文稿》1995年第5期发表了陆德山同志《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与郭道晖同志商榷》一文(以下简称“陆文”)。该文是针对我在《法学研究》1994年第1期发表的《论党的领导权:权威·权利·权力——对党与人大的关系的法理思考》(以下简称“郭文”)的若干问题提  相似文献   

4.
雷永生同志写的《“人的哲学”辩白》一文(载《学习与研究》今年第5期,以下简称雷文),把历史唯物主义说成就是“人的哲学”。对这一观点,笔者有些不同看法,特提出来与雷永生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5.
征订启事     
打开油墨飘香的第7期《理论与实践》,李君如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正确地把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一文吸引了我。我细心地研读李君如同志的文章,感到这是一篇学习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力作。  相似文献   

6.
韩俊卿同志在《“实现”是“价值”已有之义》一文(见《学习论坛》1994年第12期,以下简称“韩文”)中。对笔者在《学习论坛》陆续发表的几篇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应为“价值——价值实现”规律的文章(以下简称“原文”)提出商榷。对此笔者表示欢迎,愿意展开深入探讨,并希望有更多的同仁来参加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马侠教授看了《广东党史》杂志后给我省肇庆市人口学会原会长钱青同志写信,钱青同志特转告本刊编辑部: 《广东党史》1999年第4期刊登有广宁县坑口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幕剪影”彩色照片和《为了永久的纪念》报导一文,我也寄了一份给北京马侠同志,他收阅后,回信说: “《广东党史》中数篇文章,我都读了,十分感人,尤以若干回忆录及拨乱反正的文章最为可读。我觉得《广东党史》办得不错。今后该刊如有重要文章,你读后请再寄我一读为盼。”(本刊编辑部摘)钱青转马侠教授来函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国各地的理论刊物不少,但我觉得真正办得好的却不多。应当怎样办好这些刊物?当我看了李筠同志的文章《邓拓与<前线>的办刊思想》(见《学习与研究》今年第2期)后,受到了启发。这篇文章详细地评介了邓拓同志主编当时中共北京市委的机关刊物《前线》的办刊思想,其中确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如:一、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把本地区的情况摸透,有针对性地写理论文章,以理论指导实际工作。要勇于干预生活,敢于发表意见。把刊物的理论性和地  相似文献   

9.
曾任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秘书的杜述周同志,在看了我写的“宋庆龄曾经用过的名字”文(请见本刊1997年第3期)后来信说,他回忆起宋庆龄同志还有一个用过的别名——马丹.这是一个极为罕见的别名,连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宋庆龄辞典》也未载入.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今年第四期刊登了署名李力同志撰写的《领导干部“五风”问题亟待解决》一文,看后感受颇深。李力同志将当前在一些地方、部门、机关领导干部中所反映出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五个方面的现象进行了系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企业退休职工,中共党员,也是贵刊的一名热心读者。我觉得每期的《当代党员》都有几篇好文章和几个感人的故事。读了去年第12期的刊物,我觉得《我的幸福到哪去了?》和《懂得幸福才会拥有幸福》两文给我的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12.
也论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发展——《毛泽东早期文稿》研读补要利华1994年第6期和1995年第2期《党的文献》连载的胡为雄《〈毛泽东早期文稿〉研读略要》一文,是一篇好文章,作者提出的把握毛泽东早期思想的几个原则也是正确的。但是读罢此文,总觉得有些意犹未尽,...  相似文献   

13.
天平是否在这里倾斜──《“光环”遮不住的丑行》读后看了《支部建设》1994年第5期《“光环”遮不住的丑行》一文,对壶关县店上镇南梭村原党支部书记来增兵1991年至1992年先后强奸妇女三人并致一受害人自杀身亡的犯罪事实,读者无不义愤填膺。我觉得,就其...  相似文献   

14.
也谈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与魏剑钢、王知宇同志商榷郑治1993年第10期《理论学习月刊》发表的魏剑钢、王知宇同志《试析理论联系实际的涵义、结构、功能》(以下简称《试析》)一文,对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特别是对结构和功能的分析使人很受启发。但...  相似文献   

15.
也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了欧德顺同志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见《红旗文稿》2004年第22期)一文, 深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在各种挑战和考验面前,如何使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读了《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2期上林蕴晖同志的《谈谈土地改革后的主要矛盾和过渡时期总路线》一文(以下简称林文),颇受启发,但对文中的主要观点不敢苟同。在此,不揣冒昧地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与林蕴晖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7.
大师风范     
李斌  吴晶晶 《党建文汇》2004,(12):46-46
今年第10期《炎黄春秋》刊发田纪云同志《近距离感受胡耀邦》一文,文中忆及——对于胡耀邦的民主作风,凡与胡耀邦同志接触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他让人说话,敢让人说话,动员人说话,“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这是胡耀邦同志身体力行的名言。  相似文献   

18.
读者评刊     
我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和《当代贵州》的忠诚读者,每期必看,觉得每篇文章都让人受益。特别是对近几期“学习时空”栏目中李瑞环同志的学用哲学深有所感,对于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解决问题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李瑞环同志的这几篇文章理论联系实际,深刻阐明了学哲学要学原理、  相似文献   

19.
说说心里话     
看完《党员文摘》2007年第6期“生活空间”栏目刊登的《方永刚家事》一文,我觉得必须提笔写点什么了。  相似文献   

20.
徐振权同志《关于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问题的考证》(原载《福建党史通讯》1986年第12期,以下简称《考证》)一文,就三年游击战争期间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问题所作的大量考证,是很有意义的。然而,笔者觉得《考证》对临时省委成立时间、地址等方面也存在欠妥之处。为使这些的表述问题有个比较确切的看法,本文想谈点浅见,以求教于革命老前辈和党史学界的同志们,并与《考证》一文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