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各区域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配合。区域协调发展具体体现在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协调、区域之间的产业结构协调、区域之间的收入水平协调、区域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协调、区域之间的主体功能协调等方面。在促进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中,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其中,政府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各级政府应当在五大方面的协调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便更好地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经济在扩张性宏观政策的助力之下顺利进入企稳向好局面,宏观调控中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已从"内需不足"更多地转向"结构制约"。我国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时机,充分利用经济手段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注重财政手段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通过改革收入分配机制,提高低中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来促进消费,调整内需结构;把握税收杠杆调节经济结构的有利时机;创新金融手段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3.
贾康 《人民论坛》2010,(3):19-20
当前,我国经济在扩张性宏观政策的助力之下顺利进入企稳向好局面,宏观调控中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已从"内需不足"更多地转向"结构制约"。我国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时机,充分利用经济手段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注重财政手段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通过改革收入分配机制,提高低中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来促进消费,调整内需结构;把握税收杠杆调节经济结构的有利时机;创新金融手段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  相似文献   

5.
武汉腾飞与中部经济发展——基于增长极理论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我国政府为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经济协调发展而提出的战略口号。增长极理论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南;中部崛起的关键在于培植中部经济增长极,锻造带动中部经济发展的战略引擎;目前中部最能作为具有内核意义的核心增长极培育的一个城市是武汉,武汉腾飞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突破口之一。  相似文献   

6.
基层声音     
我觉得要建设好服务型政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老百姓时刻装在心里,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要采取措施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同时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使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应根据群众需要来安排政府的服务项目,树立“以民为本”的观念。——浙江省杭州市塘栖镇副书记姚大雄  相似文献   

7.
要解决制约我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应适时组织实施"大推进"战略。这一战略的内涵是通过对"三农"涉及许多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而获得规模经济性,从根本上提升"三农"基础,加快农村城镇化,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全面起飞。其实施的主体要以政府为主,按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采取区域性逐步推进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与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经济起飞的时代,人力资源绝对是经济增长的主体力量.目前,各国政府都意识到人力资源是战略资源,是科学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和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国坚持的发展是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向工业化后期阶段、知识经济阶段渐进过程中,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本文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知识经济直接接轨的障碍因素分析入手,指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要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就必须从战略上进行调整,构建一体化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大循环运作方式,并加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战略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姚敏 《中国发展》2011,14(4):70-74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伴随区域政策涮整而不断演进的。从建国后的平衡发展战略到改革开放后的不平衡发展战略,再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以及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相结合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大体分为五个阶段。该文系统回顾了中国区域经济政策以及相应时期的区域经济发展,以期丰富和完善未来中国的区域经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朱苏 《前沿》2004,(12):101-103
文章从"重构发展、富裕和经济增长的观念,实现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使经济主体在‘耦合'中从自我走向协同"两个方面阐述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状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以全民充分就业为重点,全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民充分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和社会问题.政府要重视就业问题,科学规划和实施就业举措.全民充分就业不仅能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能极大地降低犯罪率,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转型引起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而转制成本是经济转型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转换面临的核心问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转型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而实现的强制性转型,制度转型的推动主体、执行主体、受益主体及成本负担的法律责任主体都是政府,政府不仅要负担弥补统筹养老资金支出缺口的责任,而且还要成为"老人"群体和就业群体养老权益的利益保护者,政府要通过公共政策的安排不断地强化对民众的保护与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5.
《现代领导》2014,(11):28-2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强调要“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这是从全局的高度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战略性研判,深刻揭示了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特征,为做好经济工作乃至全局工作提供了前瞻性指导。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论经济"新常态"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4年5月9日至10日,习近平在河南考察工作时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近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和世界有关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的成功经验,本文拟就我国应选择何种开放模式及实现机制的问题,作一些探讨。一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证明,在本国经济发展战略中选择适合国情的对外开放模式能较快地促使经济腾飞,反之,则会延缓经济发展的速度,甚至陷入困境。从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所制订并取得了成功的对外开放模式来看,大致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低碳经济背景下财税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顺敖 《前沿》2010,(16):67-70
新能源、低排放、可持续发展为显著特征的"低碳经济"开始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力量,成为各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成为众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大国,能源和环境问题将制约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要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分析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以更好地服务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关于“走出去”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都必然既要引进别国的产品和资本,而且自己也需要“走出去”。“走出去’包括产品输出,也包括资本输出,但主要是指资本输出,即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因此,在推进我国经济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当然要推动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即“走出去”。如何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对外投资,即快速而稳定地“走出去”,我认为至少有下述10个问题需要讨论:第一,“走出去”的主体究竟是政府,还是企业?政府在“走出去”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因此,政府在“走出去”的战略中…  相似文献   

20.
《人民论坛》2015,(9):22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4年5月9日至10日,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