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集聚将有效促进和支撑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也会加速和壮大人才集聚,两者间的良性互动发展是衡量一个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江宁区在人才集聚和产业集群方面都已具备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志强 《求知》2006,(6):37-38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上,特别要突出增强服务功能,促进区域发展,把滨海新区建成环渤海和全国的滨海新区。如果说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是形成内部合力标志的话,那么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服务水平的提高就是对外形象的展示,也是国家将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理由。因此,必须跳出新区看新区,强调在辐射带动环渤海区域乃至中国北方经济发展中来规划新区的产业,提升新区的服务,实现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玉贵 《求知》2005,(12):33-3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这标志着滨海新区已由城市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也给大港今后一个时期实现更大更快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4.
张继明  许崇富 《求知》2006,(5):33-34
一、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天津实施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难得机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明确指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这就充分表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已经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这对于实现天津的城市定位,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的振兴,协调全国整体经济布局,加强与东北亚的经济交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聚已经发动国家推进产业发展的有效形式,深入的研究产业集聚形态,尤其研究其形成机理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已成都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例,对于产业集聚形成机理进行初步的梳理,提出市场主体、公共政策、社会机制三位一体分析角度,指出产业集聚中网络与信任程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加快四川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实现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必须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走产业集聚集群发展道路。四川产业的集聚集群发展,离不开产业园区这一重要平台和发展载体。推进四川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推进工业强省产业兴省,需要四川产业园区加速发展、创新发展。就四川产业园区发展现状而言,目前园区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园区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但是,产业园区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园区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国内产业分工的深刻调整,东南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现象,以区域联动为特征的外溢发展、逆梯度发展纷纷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潮流,造就了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的新理念,形成了区域合作的新态势。深圳地处东南沿海区域经济联动的重要位置,理所当然要在区域联动发展中求机遇,在区域联动发展中挑重担,在区域联动发展中探新路。  相似文献   

8.
张全礼 《求知》2006,(1):31-31
中共天津市委第八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意见》,这是天津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滨海新区将会更快地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并进一步带动天津市经济、乃至整个渤海经济圈的区域经济发展。东丽湖温泉度假旅游区作为滨海新区的组成部分,将紧紧抓住滨海新区的历史发展机遇。坚持以开发开放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扩大引资开发为核心。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和完善区域投资环境,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融入滨海新区建设发展的大格局中,促进东丽区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贺楠 《求知》2011,(5):45-46
2010年11月笔者参加了美国加州大学举办的“重化工产业招商及管理”专题培训班,对美国对外投资趋势及滨海新区当前发展重化产业的机会有了具象的认识,对动态比较优势引致国际产业转移及滨海新区在其中的发展机会有了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0.
佘清文 《求知》2006,(2):32-32
中央把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纳入全国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提出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决策,这为我们的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南开区近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全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始终保持在23%和20%以上,去年三级税收突破20亿元,区级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36%,提前两年实现超10亿元的奋斗目标.经济发展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今年,南开区提出“抓住新机遇,站在新起点,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总体要求。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将会给南开区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大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1.
余清文 《求知》2006,(11):17-18
党中央、国务院把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总体布局,这是天津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最大的历史性机遇。南开区作为天津市重要中心城区.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主动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充分发挥南开区三大优势,加强与滨海新区全方位合作,促进双方互惠互利,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京津冀地区经济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却明显落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缓慢是制约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瓶颈”。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完善发展的举措有:抓住滨海新区、曹妃甸建设的机遇,促进京津冀物流一体化;制定京津冀经济圈交通系统的整体规划;大力发展京津冀地区绿色物流;建立健全京津冀区域综合物流平台。  相似文献   

13.
王起 《求知》2008,(8):41-42
一、走京津冀联合发展之路,是加快滨海新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产业转移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欧等国的家用电器、纺织、食品等产业大举向我国和东盟的转移,它具有:以国际资本向中国大陆转移和国内产业大量向中西部转移为态势、以资源与能源短缺和高科技产业深入发展为动因、以资产重组与生产基地建设为方式、以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网络为平台等特征。湖南应针对这些特点,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实现湖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长喜 《求知》2005,(12):31-3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将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布局,这为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是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快滨海新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功能定位、总体目标和重点工作,指明了滨海新区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并积极落实好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市委的部署上来,加快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06,(2):20-21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全会为标志。天津市进入了全面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新阶段。如何顺应发展大势,抢抓历史机遇,把自己融入到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乃至环渤海区域发展的大格局中去,以创造性的工作开创崭新的局面,对蓟县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基于产业集聚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从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着手,针对西部现状,提出以产业发展为城建基础、以要素集聚为发展前提,以产业集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加强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为着力点,推进西部城市化发展的对策思路。论文将笔触深入欠发达地区,不仅可以丰富产业集聚的研究范畴,而且对西部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彦云 《求知》2006,(2):31-31
党中央把加快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布局,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全会对加快滨海新区建设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为河东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最大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河东区作为距滨海新区最近的一个中心城区,一定要认真落实市委提出的“各区县要积极主动地用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机遇。乘势而上。顺势发展”的要求。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抢抓机遇,发挥优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推动河东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祥敏 《求知》2005,(10):38-38,47
1.发展的基本态势。2003年,我市滨海新区的生物医药企业实现产值20亿元,是全市生物医药总产值的16.7%,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1.6%。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逐步聚集,外资企业发展迅速。现有生物医药企业50多家,投资总额近10亿美元。重点企业有:葛兰素一史克必成、诺维信、诺和诺德、田边制药、华立达、施维雅、中新药业、天安药业、  相似文献   

20.
钦建军 《求知》2005,(12):4-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这既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为天津新世纪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如何解读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深远意义?怎样认识滨海新区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后的形势和任务?滨海新区“十一五”规划和建设又将根据什么原则和标准进行制定和实施?带着这些问题,在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结束后,我们专门采访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