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国过去的行政复议制度是以1990年12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行政复议条例》为主建立起来的。近十年的复议实践证明,以前的行政复议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应运而生。新的《行政复议法》在许多方面对原行政复议制度作了改良和发展,有些方面还有重大突破。本文用比较的方法,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行政复议法》的有关知识:(1)行政复议的含义及其与行政诉讼的关系;(2)《行政复议法》颁布的必要性及意义;(3)《行政复议法》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复议制度以立法形式确定以来就以权利救济和监督为其两大功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但在实际运行中 ,行政复议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因此对行政复议制度的完善显得尤其重要。行政复议只有进入司法化的渠道 ,即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监督体系 ,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作为最方便最有效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认识到自己具体行政行为的错误并及时予以纠正的情况并非少见。在此情况下,申请人一般都会撤回行政复议申请。但一旦被申请人撤销或者改变了被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了新的具体行政行为,而申请人又不撤回行政复议申请,此时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如何处理呢?下面一个案例就给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胡娜娜 《学理论》2012,(2):53-54
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最初是作为行政诉讼制度的配套制度而建立起来的,作为这一制度建立标志的《行政复议条例》与《行政诉讼法》在立法上基本上保持了一致,但是由于立法上的限制这一制度在实施中没有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新的《行政复议法》的颁布实施从立法上改变了这一状况。它标志着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成熟与完备,而《行政复议法》与《行政诉讼法》在不少制度的设定方面相互不能衔接,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行政复议申请人沈某(男)、徐某(女)夫妇二人因在原宅基地上建房与长兄沈某一家发生纠纷,并于2002年2月24日仅被长兄等人殴打,致使沈某不省人事。当地公安派出所接到报警后到现场处置。沈某、徐某认为公安派出所到现场处置没有履行现场处置义务.实属不作为。故此,以县公安局不作为为由,于2002年4月19日向县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申请人沈某、徐某夫妇二人因为文盲,依照《行政复议法》第十条第五款“申请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的规定,委托沈某(系沈的胞兄)代为参加行政复议,并向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机关递交了与受委托人沈某签定的授权委托书,全权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承接关系是以自由选择为原则,以不能自由选择为例外;并且,自由选择的范围将扩大,不能自由选择的范围将缩小。  相似文献   

9.
行政处罚是一种典型的具体行政行为,究竟什么样的行政处罚才算明显不当,行政复议机关如何变更,立法机关及有权作出行政司法解释的机关对此没有作出解释。法学理论界对此也缺乏必要的论述和客观的分析。这给行政复议机关在掌握上带来了困难。而且,实践中完全没有事实根据的行政处罚一般很少,大多数属于行政机关偏轻偏重或畸轻畸重的问题。在行政复议制度广泛、全面实施的今天,不服行政处罚的行政复议案件大量涌进行政复议机关,如何准确、全面、客观、公正地把握行政复议的变更权,是摆在行政复议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去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民主法制和依法行政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行政复议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无论在规约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还是在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显露出很多不足,《行政复议法》对此作了一些重大修正和发展。为使各部门尤其是行政相对人提供行政救济,亦使行政相对人能更好运用行政相对人提供行政救济,亦使行政相对人能更好运用行政复议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习、了解《行政复议法》较之《条件》有何继承和重大发展乃是当务之急。本文欲浅粗陋认识。  相似文献   

11.
12.
行政复议制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首要问题是行政复议组织结构的缺陷,既要增强行政复议机构的独立性,也要加强行政复议人员的专业性。而且行政复议以书面审理为原则也存在很多问题,行政复议审查方式应当多样化,增加听证程序,同时也起到填补和替代行政决定听证的作用。从未来发展上来,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可能朝着行政法院的方向靠近。  相似文献   

13.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负有作出相应行政行为的法定义务,但在法定或合理期限内未按照法定程序履行或完全履行的消极行为。从行政不作为的界定、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行政不作为之救济途径进行探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行政复议走向司法化是对行政相对人权利进行充分救济的必然要求.行政复议反司法化的种种缺陷,主要体现在:制度本身定位错误;行政复议机构缺乏中立性,违背了自然公正的原则;行政复议机构不统一,不独立;行政复议法某些规定不合司法化要求;对行政复议行为本身缺乏监督;复议期间不停业执行原则的规定流于形式等.行政复议司法化有不同的模式,其中法国的行政法院模式是比较适合我国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公正性是行政复议程序的最起码的要求。我国《行政复议法》对公正性虽然作出了规定,但由于行政复议机构的不独立、行政复议程序制度的欠缺等等,程序公正仍缺乏保障。为此,很有必要通过建立相对独立的行政复议机构和建立程序制度来增强行政复议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6.
陈丹 《理论探索》2011,(3):120-124
实现行政复议与信访的有效衔接,是新时期构建高效、便民、一体化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必然要求。目前,行政复议与信访的衔接渠道不够畅通,尚未形成合力,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两者的制度性差异,这具体表现为逻辑起点、运作机制、法律地位等的不同。行政复议与信访的这种制度性差异导致的衔接难点为:人治与法治的不相协调,对信访的路径依赖难以克服,两者的功能重叠,信访的程序缺陷影响衔接效果等。行政复议与信访机制衔接的实现路径是:重塑信访功能与规范信访程序,完善行政复议机构设置及运行程序,建立行政复议与信访的联系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行政复议机构独立设置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弘 《行政论坛》2004,(6):48-49
从我国行政复议机构非独立性之不足出发,在评析英国行政裁判所优点与缺点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选择构建我国独立行政复议机构之形式,有利于我国履行设置独立行政复议机构的加入WTO的承诺。  相似文献   

18.
杜安郑 《学理论》2012,(4):90-91
首先分析了行政复议司法化的理论内涵,并说明了我国行政复议制度非司法化的具体表现及其弊端,说明了我国行政复议制度进行司法化改革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行政复议制度重构的一些设想以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焕  望玉丽 《学理论》2012,(33):95-96
信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我国解决行政争议的三大制度,但三者之间还欠缺有效的配合与衔接。文章试图在探寻三大制度自身"顽疾"的基础上,理清三者的受理范围、功能定位与运行程序,进而提出优化三者协调衔接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化解我国行政纠纷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