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共行政的新思维——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作为后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先锋派,代表了公共行政领域中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它不仅对传统的以官僚制为基础的公共管理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解构,还对传统公共管理模式的两种替代理论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既能承接后现代的状况又能与民主理想相一致的话语理论。  相似文献   

2.
朱纪华 《党政论坛》2009,(13):14-16
自伍德罗·威尔逊1887年发表《行政研究》一文至今,公共行政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公共行政理论在反思中变迁,在批判中超越。认真梳理这一理论演进的内在脉络,对于新时期构建我国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混沌理论与公共行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旨在探讨运用混沌理论分析公共行政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公共组织的非线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变动性特征表明,主流公共行政学的理论预设并不符合公共行政的实际。为此,运用主要研究系统的非线性特征的混沌理论来理解公共行政现象并解决公共行政问题,不仅可能,而且必需。混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公共行政的的视角,而且为公共行政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源于西方,是西方社会转型的产物.120年来,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初创、修正和拓展三个阶段.其在每个阶段的内容发展都折射着社会现实的需要,体现着管理的进步.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历史表明,适应政治需要.紧随科学发展,是公共行政在20世纪乃至今后的理论方向.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舶来概念,公共行政理论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治理需要,在吸收、融合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体系。政府的基础地位、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和效率伦理的阐释是公正行政理论的核心范畴。公共行政理论的演变历程表明它是一个实践化的理论体系,是政府治理的历史选择,具有规范化的规律可循。在当代,只有将对既有理论的反思和中国实践的阐释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公共行政理论。  相似文献   

7.
查尔斯.J.福克斯和休.T.米勒合著的《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通过后现代主义的审视目光,对官僚制的修正中所出现的宪政主义与公民自决进行了批判:理性解释了它们为什麽不能解决公共行政的环式民主(间接民主或程序民主)失灵问题的原因,提出一种完全崭新的话语理论,试图解决公共行政合法化危机的问题。为公共行政的民主化管理提供了一种可以通达解释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建立在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泰勒管理主义和韦伯科层制基础上的传统公共行政自降生以来相继受到了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的挑战,但与这些理论不同的是后现代公共行政从批判现代性入手,从本质上颠覆传统公共行政的工具理性、效率主义、独白式话语垄断范式,试图构建一个没有价值预设和判断标准的公共能量场,从而实现传统公共行政向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范式变迁。  相似文献   

9.
混沌理论视野下的公共行政范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研究非线性动态机制的混沌理论把偶然性、非线性、非平衡性、不稳定性带进了公共行政的视野。混沌理论为深入研究现代行政组织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提供新的理论手段和理论范式。在混沌理论的透视下,新公共管理呈现着与该理论相对接的范式特征。  相似文献   

10.
自伍德罗·威尔逊1887年发表《行政研究》一文至今,公共行政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公共行政理论在反思中变迁,在批判中超越。认真梳理这一理论演进的内在脉络,对于新时期构建我国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是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核心,至少从学术影响来看是这样的。在出现了韦伯高峰之后,就有了超越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努力。各种新的理念、新的范式和新的名词不断推陈出新。在追求超越的路向上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向后的,试图打破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淡化行政脱离政治的职业化倾向;二是向前的,追求政治与行政的分化,强调公共行政的管理内涵。前者以新公共行政为代表,后者以新公共管理为代表。这两种理论运动承前启后,大体上反映了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逻辑。  相似文献   

12.
回溯美国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历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就是一部理论各派别的兴替史。其兴替之快 ,值得深思。学界常把新出现的理论看作“革命”、“范式转换”。其实 ,自公共行政学诞生以来 ,还没有过真正的“革命”、“范式转换”。其后所出现的各派别或是发掘了传统理论尚未发掘的领域 ,或是在其基础上进行整合 ,都没有超出其宏观框架。新出现的各派别及其频繁兴替只是表明 ,美国公共行政理论缺乏相对比较统一的哲学辩证法基础 ,从而无法达到较为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3.
本土化研究是我国公共行政学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公共行政学本土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最终目标和根本价值诉求,乃是在扎实深广的知识学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话语系统和解释系统,并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行政学术理论体系,以指导行政实践,推进我国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和政府管理实践.为此,我们需要从建立一支本土化的研究队伍,壮大研究力量;重视中国行政实践与学理资源,夯实研究基础;倡导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完善行政学研究方法;以全面审视的眼光,批判地吸收西方已有的行政学研究成果等方面,推动我国公共行政学的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试论公共行政理论的范式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研究对象和价值诉求两个维度出发,对公共行政理论的基本范式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解读。并系统地探讨了官僚制行政、公共管理、新公共行政、民主行政等四个范式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性规制是政府履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是公共行政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对社会性规制的研究仅局限于经济学,行政学界尚未予以足够的关注。从公共行政学的视角出发,对社会性规制的内涵、研究视角和意义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正平  李丽 《行政论坛》2011,18(3):9-12
行政价值取向是在经济水平极度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对人们价值取向的掠影,并且对我国行政改革及政府转型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总结公共行政价值的演化历程,结合新形势下影响行政价值的因素,解析公共行政价值的新走向,确定我国公共行政价值在取向的未来趋势是:服务和服从结合的行政理念,责任和权利结合的行政理念,更加注重公平的行政理念,公众参与和法律支持结合的行政理念。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现代公共行政的本质内涵,现代公共行政的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公共利益——现代公共行政的诉求对象;公共服务和公众满意度——现代公共行政的终极目标;公平、公正——现代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民主、透明——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论坛》2015,(5):18-22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验证了公共行政的话语转型这一理路。作为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模式,后现代公共行政已与既往的治理模式举手道别,进而将话语理论作为新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运用规范研究、理性批判、隐喻表达和公共精神等原则,更是凸显了话语理论的导向功能。实现公共行政话语理论的成功转型,则依赖于"一些人的对话"方式、公共行政话语的"游戏规则"、真诚开放的话语体系和社会构建主义理念等途径。对相关要素的分析,将充实公共行政的话语体系与内容。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公共行政学得以恢复与重建,并逐渐确立了其应有的学科地位,从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高等院校公共行政学科学院化,建立了完整的专业教育体系,专业性学术组织蓬勃发展,创办了一批专业学术期刊,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范式不断转换,研究方法不断改进,话语体系不断构建等。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在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公共精神、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没有形成完备的本土化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的结构性失衡、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危机等方面,仍面临较大的挑战。不过,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未来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要立足现实,及时回应和满足社会变革的需要,创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话语体系和本土化的公共行政学理论。  相似文献   

20.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是治理理论的基本特征,是构建治理体系与提升治理能力的应有之义。作为一种批判性理论,福布斯与米勒的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是在传统环式民主失灵的前提下,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了宪政主义与社群主义的菁华并结合后现代语境后提出了话语指向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后现代构成主义、碎片化与公共治理理论治理主体多元化,一些人的对话的反思性、对抗性与公共治理理论多中心主体参与的、更具回应性的政策制定与执行模式,都或多或少的在本体论与认识论上存有共通之处。作为话语理论的分析工具,公共意向性、公共能量场、独白性的交流等话语语言都有助于我们对治理理论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