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珊 《云南人大》2010,(6):24-24,25
每年“两会”是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更是主流媒体时政报道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云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的“两会”报道从内容定位、形式定位,到报道手段的运用,都反映了我们在一个时期对广播传播规律的认识、对传播环境的判断,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判断,我们的“两会”报道做出了一些突破性的改变。“两会”报道年年做,广播媒介应该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更新理念,创新报道模式。作为一名多次参加“两会”报道的时政记者,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创新“两会”报道方式,使其出新出彩、兼具指导性和可听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政》2012,(4):53-53
第十三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得到了国内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是有史以来历次全国民政会议中报道量最大、报道时间持续最长、报道体裁最多的一次。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指出,此次会议的宣传力度超过历届民政会议。其主要报道辑要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深度报道时常见诸于各类报刊中。但有的深度报道 ,空有深度报道之势 ,缺少报道深度之实。为此 ,有必要弄清楚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度报道 ,在现实传播环境里为什么会出现深度报道 ,如何才能写出深度报道之“深” ,这对于在现实传播环境中进一步搞好深度报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导刊》2011,(5):19-20
没有哪个民族像日本人一样时刻准备着遭遇地震,但关心这场强震的人却不仅来自日本。跟着海啸移动的航拍画面、颤抖着却极力保持镇定的主播,让全世界都得以获知来自日本的最新消息,同时也让习惯于围观灾民呼天喊地的观众,见证了真实而专业的灾难报道。  相似文献   

5.
刘亚男 《人民论坛》2012,(36):208-209
春秋笔法作为一种古老的写作方式在现代体育新闻报道中焕发了新的生机。它运用委婉的手段表现现实和观点,做到敢怒敢言,同时也增强了体育新闻报道的可读性、趣味性和审美性。但它也可能使体育新闻报道歪曲现实,不尊重原稿,消磨了报道和评论的尖锐性,因此必须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梁飞  陶劫 《传承》2013,(7):146-148
深度报道一直是新闻媒体加强舆论监督,扩大社会影响,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提高深度报道的质量是新闻实务的研究重点。通过从深度报道的角度作为视角,分析视角构建对优化深度报道的作用和意义,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梁飞  陶劫 《传承》2013,(5):146-148
深度报道一直是新闻媒体加强舆论监督,扩大社会影响,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提高深度报道的质量是新闻实务的研究重点。通过从深度报道的角度作为视角,分析视角构建对优化深度报道的作用和意义,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姜巍 《理论月刊》2004,(11):113-114
“三贴近”是党中央目前对于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也是在宣传思想工作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途径。目前我们新闻媒体在报道形式、报道角度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熏按照“三贴近”的思想来指导我们新闻媒体的工作熏对于这些问题的纠正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孙振华 《求索》2008,(6):193-194
作为经济报道的重要构成部分,产经报道立足于企业报道、市场分析和产业透视,关注龙头企业的经济活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本身的嬗变与发展趋势。与传统的经济报道比,新时期产经报道立意更高,范围更广,开掘更深,形式更活,信息量更大。  相似文献   

10.
苏平 《八桂侨刊》2004,(4):25-26
中国-东盟博览会为我们的媒体提供了一个全面、广泛的对外报道平台。针对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对外报道,我们要多从东盟受众的角度来考虑,不仅要介绍博览会为广西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更要介绍博览会是一种“双赢”、“多赢”的选择,要充分展示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对东盟各国带来的巨大利益和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1.
微主题     
《台声》2014,(4):110-110
“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转眼间,两会已经走过了几十个年头。这段日子里,我们曾因为两会新闻中的某个消息欢呼雀跃;也曾因为两会报道中的某个镜头感动落泪;亦曾因为两会中某个提案、议案的实现受益至今。就着刚刚闭幕的两会,  相似文献   

12.
许建华 《求索》2007,(10):84-85
在泛故事化的后工业时代,体育报道演变成整合了政治、经济、民族认同等复杂要素的综合体,商业报刊为满足受众多元的需求,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必然会促使体育报道在叙事策略上对传统的价值取向进行解构和重构,尤其是在叙事题材、叙事视角和叙事话语等叙事策略的三个关键部分彰显出后工业时代商业报刊体育报道的独特品质。本文以《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为个案采用叙事学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湖北宣传》2009,(3):4-4
中宣部有关部门近日指出.目前,新闻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社会影响不断加大:为加强有效引导和规范管理,各有关媒体在报道中应把握好七个要点。  相似文献   

14.
《半月谈》2005,(8):87-87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武汉市政府最近出台的一份文件规定.要建立舆论监督信息反馈机制.对主要新闻媒体的批评性报道,涉及到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在当天或第二天,将初步情况反馈给市政府督查室。  相似文献   

15.
《山东人大工作》2007,(3):63-63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上海市看守所所长黄坚因接受犯人周正毅家属贿赂,于2006年12月下旬被刑事拘留。  相似文献   

16.
本刊上期刊登了以大部制为主要内容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相关内容。而此前,不少地方已开始探索太部制改革。我们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整理了几个地方大部制改革的实践与恩考,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姝萍 《湖湘论坛》2003,16(2):90-91
报纸理论报道注重时效性是由报纸的新闻纸属性、所担负的宣传任务和新闻竞争所决定的。为保证理论报道的时效性 ,理论版编辑应当是社会活动家 ;必须注重理论报道主题的策划 ;理论版的截稿时间要有适度的弹性 ;必须妥善处理关系稿  相似文献   

18.
人民之声报     
《人大研究》2010,(5):F0004-F0004
改版后的《人民之声报》,思路清晰,定位准确,人大特色更鲜明,报道内容更有深度,各版分工更合理,版式设计更有视觉冲击力。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60周年国庆阅兵,引起境外媒体高度关切.由于价值观念、历史认知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它们对中国国庆阅兵报道,呈现出正面报道参杂于负面报道、军力报道彰显于国力报道、士气报道逊色于装备报道,难以向受众传播真实、客观、公正、公平的新闻信息,致国际社会对中国军队形象产生种种误读和误判.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外军事宣传,努力塑造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形象,赢得国际社会和广大受众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人民公安》2012,(12):6-7
看英雄事迹和典型报道.常会被他们的豪言壮语所感动.但有时候,当英雄面对镜头说出的并不是什么豪言壮语.而是朴素的家常话时.同样能产生感动的力量。比如,近来被舆论赞美的“良心油条哥”刘洪安.因炸油条不用废油而受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