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的方法与后现代法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振 《现代法学》2005,27(4):20-26
当代西方法学的理论与实践呈现出明显的后现代转向,这种转向深受后现代哲学方法的影响。后现代法理学主要借鉴了解构、系谱学与新实用主义三种方法或理论。这些方法虽有很大的不同,但在理论指向上具有很大的一致性,由此导致后现代法理学外部视角的批判与反基础主义两大理论倾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后现代法学研究及其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现代法学是继现代西方法学三大流派之后又一独具特色的法学思潮。中国法学要创新发展不能不注意吸收后现代法学的合理内核。“非本质主义法学”、“人文主义法学”、“视角主义法学”等后现代法律思维方式能够使我们对中国法学诸多基本问题进行深刻的反省。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法学的主题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介绍了有关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法学的背景知识 ,界定了后现代法学的内涵。然后文章对西方后现代法学中常用的几个关键的主题词如“语言”、“主体”、“权力”和“解构”等概念进行了理论上的梳理 ,笔者通过这些主题词阐明了后现代法学的特色 ,以及后现代法学对传统法学的批判。最后 ,笔者总结认为后现代法学并不是虚无主义法学 ,我们应该吸取其中的合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本刊2007年第4期刊发了厦门大学法学院教师徐振东先生的论文《后现代法学方法论的理论光谱》,后经举报,我们发现徐先生在《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发表了另一篇论文《后现代语境中的法律阐释理论》,但后文90%以上的内容与我们所刊发的徐先生的论文完全相同,在基本观点、篇章结构与材料运用等方面与原文几乎完全一致。我们认为这种行为是严重违背  相似文献   

5.
法学研究中的认识论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法学理论正面临“现代”与“后现代”的双重压力。后现代思潮主要知识进路和思想工具就是对理性的批判和否定。传统法学理论之所以没有足够的能力回应后现代的挑战,其原因也就在于对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把握作为认识对象的法律的理性能力缺乏充分的批判和论证。由于我国传统法学理论的思维范式发源于知识论思想传统的合法性,所以,后现代思潮实质上是对作为传统法学理论之基础的知识论思想传统进行挑战。因此,若要充分回应这一挑战,就必须实现法学研究范式的转化,路径之一就是将人从单纯的法律认识主体转化为法律实践主体。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法学是20世纪下半叶在西方兴起的法学学术思潮,它是以西方后现代的哲学观念和方法作为哲学基础,以对现代的法律概念和法治体系的批判为主要特征,以对未来理想的法治图景的建构为最终落脚点的法学流派。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社。  相似文献   

7.
问:今年三、四月份在京召开的“两会”上,有人提出了“法学幼稚”的命题,随后在法学界引起了不少议论.您对此有何看法? 答:提出“法学幼稚”命题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戴逸先生.他同时还提出了“哲学贫困”、“史学危机”、“经济学混乱”等命题.我认为,戴逸先生的上述命题,主要是用来概括我国整个哲学社会科学落后状况的.就法学的落后而言,我认为还不仅仅是幼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同样存在着贫困、危机和混乱.这几乎是无需论证,人们只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下我国法学的现状就不难发现的.当然,这一现状的造成并不是法学界某一代人,  相似文献   

8.
先生之风     
鲁楠 《法律与生活》2011,(14):52-52
在哈佛,有两位先生对我影响最大。一位是法学院的格伦顿教授,另一位是历史系的前教授陆惠风先生。格伦顿教授是我“在朝”的老师,陆惠风先生是我“在野”的师傅。格伦顿教授是比较法学家,专治西方法律传统;陆惠风先生则是历史学家,研究中国思想史。两位先生一西一中,各擅胜场,各有千秋,却同样对各自的文化传统有着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9.
在新世纪的第一年,我国的法理学研究又有了新的收获.据粗略统计,本年度的各类法理学文章约有1000余篇(据人大复印资料中心的文章索引统计).本年度出版的法理学著作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0余部.本年度的重要法理学学术会议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后现代法学与中国法制现代化"研讨会、在新疆大学召开的以西部大开发与法制为主题的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年会、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法治:中国与世界"研讨会、中共中央学校政法部主办的"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研讨会、黑龙江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前苏联法学与中国法学"研讨会等.本年度法理学界所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后现代主义法学、中国的法治建设、法学方法论问题、西部大开发中的法律问题、法治与德治问题等.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就法学方法论、法治和后现代法学研究方面的若干文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法学的批判价值与局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金全  王薇 《现代法学》2005,27(2):158-165
后现代主义从艺术、哲学、社会理论等领域扩散到法学领域,形成了所谓的后现代法学。它们反对主客体二分法,否认理性个人作为法律主体之存在;反对法律本质主义,否定法律的确定性和普适性;反对法律基础主义,否定法律的客观性和自主性;反对历史进步观,认为现代社会的进步是虚幻的。后现代法学的这些批判性观点在其终极指向、发现的问题、思维方式以及学术精神方面具有意义和价值。同时后现代法学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如它极易导致混乱、言过其实、理论薄弱、缺乏实践性等。  相似文献   

11.
一、深邃而富于发展前景的环境法学理念今年是韩德培先生九十华诞。先生一辈子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在1980年以前主要从事国际法特别是国际私法的教育和研究,从1980年以来则既从事国际法学的教育和研究工作,又从事环境法学的研究工作。韩老虽然主要从事国际私法的研究,但在环境法方面的著述相当丰富,字里行间体现出韩老广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综合知识、深厚的法学功底以及学术大师的远见卓识和风度。例如,韩老主编的《中国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①,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六五”法学重点项目的主要成果,对中国环境法的…  相似文献   

12.
生态整体观是在对机械世界观的质疑与批判的过程中与后现代有机论和后现代整体论结合并受现代生态学启发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它具有强调事物内在联系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同一、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等特点。这为解决生态危机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是我们变革环境法学研究方法论所应确立的世界观。但过分强调生态整体观,会导致在环境法学研究中出现两大误区:其一是重整体轻个体——公民环境权研究的缺失;其二是过于强调自然价值——自然可以成为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刘小楠 《河北法学》2005,23(8):139-144
西方女权主义法学的兴盛是20世纪不可忽视的学术现象。90年代女权主义又与同时代风靡西方的反主流文化浪潮相契合,带有很强的反主流意识和批判意识,已经被公认为是后现代法学的一个主要的流派。通过对美国女权主义法学的产生背景、发展现状、研究对象以及美国女权主义法学的研究视角从中心到边缘的发展趋势的介绍,以期探讨西方这一新兴学派的发展以及后现代法学给现代法学的传统研究范式所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法治化建设是在复杂的境遇与多种压力下进行的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后现代思潮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一种理论。后现代理论本质上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因而有其特定的生成环境。对中国法治建设而言,最缺乏的是现代性,而不是后现代,而且应当警觉中国前现代法律化与西方后现代法学思潮的畸形杂交对中国法治化的消极影响。现代性应当是中国法治化必须记取的基本前提和必须围绕的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15.
这篇短论简单分析概括了所谓的后现代法学的一些流派之特点.指出了中国法学界在研究后现代法学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强调不应当以简单的辨析、分类、贴标签或其他功利的方式来对待后现代法学。而应当根据具体研究之需要.将之作为研究的工具.推进中国法学界的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美国女权主义法学平等与差异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权主义者由于受到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否定统一、抽象的平等标准,不赞同把两性是否存在差异作为讨论平等问题的基点,但实际上后现代女权主义法学更加关注差异问题,并且拓展了差异的含义和范围。通过对平等与差异观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各女权主义法学流派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批判和否定,从激烈纷繁的辩争中我们可以发现各流派关于平等和差异的讨论是一种辩证的否定之否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夫妻财产共有与分割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分析法学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崭新的、以效益为价值目标的法学研究方法。我国著名民法学家梁慧星先生认为,民法方法论的科学化是民法现代化的主要标示之一。因此,在酝酿修改婚姻法之际,笔者不揣冒昧,用经济分析法学的方法研究夫妻财产共有与分割制度,以期为这一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一、婚姻的经济学本质与夫妻财产共有因婚姻而产生的家庭,不仅是一个社会组织,也是一个经济组织。它与一切社会市场部门一样,也存在明显的性别劳动分工。这部分地归因于专门化投资得来的效益,也部分地归因于男女性别上的差…  相似文献   

18.
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绘画、诗歌、小说等思潮也很快进入到了富有哲理的法学领域.后现代法学对现代法学的基本原则和理念提出了强劲的质疑,试图运用各种新的方法重新解释现代法及其基本原则.其中,法国福柯的"权力学说"、美国罗蒂的"实用主义法律观"和日本柄谷行人的"世界帝国与法"的理论各具特色,具有较大影响.尽管后现代法学对现代法学提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质疑,但这并不意味着后现代法学已经取代了现代法学的主导地位,它的成就主要在于对现代法学理论的调整和补充.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法学对现代法学的批判引发了现代法律的正当性危机,现代西方法律之所以遇到正当性危机,有着深刻的发生学上的、哲学认识上的以及政治上的根源。现代法哲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为现代法律重新构建正当性基础,哈贝马斯、卢曼以及罗尔斯为解决西方法律正当性危机的探索为我们的法治建设提供了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0.
当代英美证据法学围绕着“运用证据以证明事实”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众多流派,包括现实主义、知识社会学派、新证据法学派、社会心理学派、比较法学派、女性主义证据学派和后现代证据学派,等等,形成了百花齐放、不断创新的局面。当代英美证据法学的每一种思潮或流派都有它对证据法学的贡献,都为证据法学的发展提供了异常重要的立场、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