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振羽 《各界》2022,(2):53-56
1904年春,张之洞难得清闲,到南京故地重游,盘桓了整整一个月.这一个月,他游玄武湖,访青溪,去豁蒙楼,到瞻园.说起来,张之洞与南京关系不浅,他曾两度署理两江总督之职,南京留下他不少印迹. 游览南京胜迹 众所周知,张之洞曾两度署理两江总督. 甲午之战,刘坤一北上抗日.张之洞署理两江总督,殚精竭虑.待一切尘埃落定,刘坤一...  相似文献   

2.
为民 《侨园》2015,(Z1):51
抗日战争中,诞生于清末的"汉阳造"步枪是中国军队的主力枪械。无论国民党军队,还是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都大量使用"汉阳造",而目该枪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44年,这些都说明"汉阳造"的性能是值得信赖的。说起"汉阳造",就不能不提到清末洋务派大臣张之洞,19世纪90年代起,他在湖广总督任内开办汉阳兵工厂,从国外购买专利,进行各类武器制造。在洋顾问的建议下,张之洞引进了德国步枪试验委员会设计的1888式7.92毫米步枪的图纸,该枪采用无烟火药和铜镍合金被甲弹  相似文献   

3.
珞珈山之旅     
1999年4月,余有幸莅临武汉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参加“21世纪出版改革与人才培养研讨会”。置身于鸟语花香、人杰地灵之境,一份情思油然而生。今不揣浅陋,形之笔端,以飨读者诸君。百年名校沐芳华,樱花时节访珞珈。东湖春水连天色,黄鹤仙声伴江霞。莘莘学子学无涯,谆谆师长业长佳。自强弘毅鲲鹏志,栋梁万千兴华夏。笺 注[百年名校] 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珞珈山上。她的历史溯源于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1983年),后易名为方言学堂,继又发展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立武昌…  相似文献   

4.
罗毅 《瞭望》1990,(23)
林则徐(1785——1850) 福建省福州人,鸦片战争时期清朝大臣中抵抗派的领袖,是主张严禁鸦片的主要代表人物。 道光皇帝登基时,林则徐已升任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他关心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廉洁奉公,为民谋福。他还与龚自珍、魏源等人结为好友,留意经世致用之学。1837年,他被任命为湖广总督。  相似文献   

5.
包容自信     
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释义】大海可以容纳千百条河流,因为它这样广阔的胸怀,所以是世间最伟大的;悬崖绝壁能够直立千丈,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欲望,不向其他地方倾倒。【作者简介】林则徐(1785年-1850年),福建侯官县人,字元抚,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相似文献   

6.
入逍遥之境     
逍遥的境界令人心驰神往。逍遥之境是什么样?庄子是这样描写的:逍遥之境,至广至大,超越无限,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与日月参光,与天地为常。逍遥之境内外兼忘,物我合一,不知有生,不知有死,超凡脱俗,游心于无穷。逍遥之境悠闲而自得,恬然而自适,泰山不为大,芥子不为小;四时不为久,瞬时不为暂;喜怒由己,进退自如。  相似文献   

7.
入逍遥之境     
《党政论坛》2008,(14):57-57
逍遥的境界令人心驰神往。逍遥之境是什么样?庄子是这样描写的:逍遥之境,至广至大,超越无限,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与日月参光,与天地为常。逍遥之境内外兼忘,物我合二,不知有生,不知有死,超凡脱俗,游心于无穷。逍遥之境悠闲而自得,恬然而自适,泰山不为大,芥子不为小:四时不为久,瞬时不为暂;軎罄由己,进退自如。  相似文献   

8.
良吏之贵     
艾弘 《求知》2019,(10)
<正>"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所贵良吏者,贵其绝恶于未萌,使之不为非,非贵其拘之囹圄而刑杀之也"。——(西汉)桓宽《盐铁论·申韩》【释义】法律能处罚人但不能使人变得廉洁,能杀人但不能使人变得仁慈……好官吏之可贵,在于能把坏事消灭在没有发生之前,使人不去为非作歹,而不在于把犯人监禁起来,判刑或杀死。  相似文献   

9.
《廉政文化研究》2017,(4):87-90
张謇与张之洞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身处腐败骄奢的晚清时代,不为世风左右,修身养性、选贤任能,秉承"贤臣廉吏"的崇高风范,形成具有共同特点的廉政思想。因个人经历和身份的不同,其廉政思想又各具特色。张之洞作为进士及第的封疆大吏,主张通过奖惩促廉、裁革陋规保廉、以俸养廉等体制内的改良,促使官吏不想腐、不敢腐。而张謇则从官场转投实业并大获成功,再次为官时,他将企业的一套管理制度带到官场,主张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以提高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10.
刘晓蕾 《团结》2011,(5):46-47
亲属容隐制度是广泛存在于多种法律体系中的一项古老的法律原则。其基本含义即:对于犯罪,亲属可以不揭发,有权拒证、隐匿、包庇皆不为罪。 我国古代的亲属容隐制度 《论语》有记载:叶公语孔子日:“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则曰:“吾党之直躬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显然.在孔子看来正直的道德要求是:即使犯罪。  相似文献   

11.
报载,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实行“模糊工资”制。“模糊”者,不公开不透明之谓也。根据模糊的程度,又有“大透明小模糊”、“小透明大模糊”、“伸手不见五指”的全模糊之分。据说,模糊工资效果颇佳,并系许多发达国家盛行已久的成功做法,于是鄙人“杞  相似文献   

12.
金满楼 《各界》2014,(12):2-3
乾隆皇帝一向好大喜功,气量却并不宏伟。1743年,清廷设“阳城马周”科挑取直士(马周为唐朝监察御史,以敢于直谏闻名),此举本为博“善于纳谏”之誉,不料一向以戆直闻名的江南名士杭世骏提出,大清一统多年,朝廷用人当不分满汉,满洲才俊虽多,但比起汉人不过十之三四,天下巡抚满汉各半,各省总督却无一汉人,这未免重满轻汉,难道汉人就无一人堪任总督?  相似文献   

13.
夏志清先生以“唐派新腔”称誉唐德刚先生的散文。“唐腔”之新,每每见之于唐氏著、译的“序跋”及“注释”。凡是翻阅过《胡适口述自传》者,很少不为唐氏“喧宾夺主”之“注释”而心折。编校译注胡适之先生这部别具一格的“学术性的自传”,唐氏健笔宛如脱缰之野马;一篇“序”即长达二十余万言,终于奔逸而去,即为《胡适杂忆》。  相似文献   

14.
东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的高等学府。这里千百年来就是“学府圣地”。早在东吴景帝元年(公元258年),就在此诏立学官,置五经博士。明朝时此地是鸿儒云集的国子监,《永乐大典》也在此编成。清朝初年设立府学,建文昌书院。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在两江总督刘坤一、张之洞的积极筹办下,三江师范学堂应运而生,这就是东  相似文献   

15.
杨云刚 《学理论》2013,(15):153-154
张之洞是一个让人产生困惑的人。阅读其在近代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劝学篇》,再比较其本人的所作所为,会发现其中有诸多矛盾之处,颇为令人费解。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张之洞,从文化生命内核这个维度对张之洞进行了人文意义上的解读,以试图理解其看似矛盾而合理的一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上张之洞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6.
哲思睿语     
《求知》2010,(5):1-1
<正>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相似文献   

17.
古人曾说:“身贤者,贤也。能荐贤者,亦贤也。”这里所说的荐贤者贤,不只说是举荐者有察人、识人的较高水平,能够见微知著,不为表面所迷惑,更重要的是说举荐者以国家、社稷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更不会因荐贤而出卖个人的“恩典”来换取别人的谢意和好感。在“不市私恩”方面,许多古人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贬任永州司马期间 ,一次送别他的同乡好友薛存义 ,“载肉于俎 ,崇酒于觞 ,追而送之江之浒” ,极尽依依深情 ,并为之挥毫赠序。序不长 ,其文曰 :“凡吏于土者 ,若知其职乎 ?盖民之役 ,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 ,出其什一佣乎吏 ,使司平于我也。今受其直怠其事者 ,天下皆然。岂唯怠之 ,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 ,受其直 ,怠若事 ,又盗若货器 ,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 ,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 ,何哉 ?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 ,如吾民何 ?有达于理者 ,得不恐而畏乎 !”(文见《柳宗元集》第二十三卷)这段赠言的大…  相似文献   

19.
左宗棠是晚清封建统治集团中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他又是一个注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农主义者,曾自称"湘上农人".他提出"与民争利,不若教民之兴利为得"的经济思想,并在兼任陕甘总督的十余年时间中,在西北地区开发农业的实践中予以体现.  相似文献   

20.
协调     
正"民胜其地,务开;地胜其民者,事徕。开,则行倍。民过地,则国功寡而兵力少;地过民,则山泽财物不为用。"——《商君书·算地篇》【释义】人口数量超过国家拥有的土地,就一定要开辟疆土;土地面积超过人口,就要想办法招来人口开荒。要开辟疆土,就要成倍地扩大军队的数量。可是人口超过了国家占有的土地,那么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