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文化以互联网为技术基础,以文字、多媒体、图像等为载体,包含新闻、动漫、游戏、视频、音乐、网络文学等主要内容,是人们工作、学习、思维、交往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网络文化将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促进传统文化创新。同时网络文化所形成的网络游戏、网络娱乐、网络文学等将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解决网络文化当前存在的内容参差不齐、人际关系淡化、网络病、网络犯罪等主要问题,就需要从法律法规、行政方面加强管理,要依赖社会舆论大力宣传,还要从学校和家庭两个层面进行教育,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实施信息准入标准。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全球化的进程中,世界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各国文化在全球视野内交流融汇,而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失范、文化冲突的现象也旋即出现,考验着不同民族和国家文明和意识形态存在的根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当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社会生活遭遇现代性,无可避免地出现:与个人主义相伴相随的享乐主义盛行、物欲追求代替精神需求、文化变得工业化且媚俗化,要解决中国面临的上述文化失范现象与这种现代困境,亟须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气韵和中国话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促进国民、社会乃至全民族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3.
李国娇 《学理论》2009,(11):37-38
任何一种社会都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它们反映了社会多样的文化传统以及人们多样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等。在市场经济、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大发展的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成为一个显著事实,多样的价值观念在交流和竞争中必然引发价值观念的冲突。本文主要从主体需要、主导地位、生存方式方面来探析价值观念冲突,体现它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4.
文化冲突是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和动力。现代性是全球化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全球化则是现代性不断复制和扩张的结果。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实质上是现代性的矛盾与冲突,并且正在实现由现代性的外在矛盾到现代性的一元化诉求与多元化发展之间内在矛盾的转变。在当代社会,现代性的文化诉求已经以各种方式融入到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民众日常生活中,并且与改革开放以来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以及现代社会理念而形成的当代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价值观念在人们思想中发生着激烈的碰撞。作为国家建设的人才储备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败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要充分利用好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这个宝贵的资源,不断汲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精华,探索如何利用传统优秀文化来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念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失范与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观念是社会演进的动态发展和价值观念形态交替过程中必然存在的过渡性和中介性的环节,其本质在于价值活动主体的行为目的与手段在整合中出现失调,这种失调相对于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构建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由于传统与现代、计划与市场、东方与西方等多元价值观念的相互冲突与撞击,我国当代社会价值观念的理论构建和价值实践无可规避地经历着某种失范的过程,给当代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纵深方向改革和现代化进程,设置了不可小视的观念障碍。因此,对当代中国的社会规范体系进行全面的审度和疏理,确立与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现代价值观念体系,是消除当代中国社会的各种社会失范现象,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明的进步,促进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型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11)
在全球化时代,一个社会必然存在着多种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要想发挥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必须能形成被社会成员广泛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在文化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国家是否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对核心价值观认同与否。国家认同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价值观,为国家认同做意识支撑;凝练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夯实国家认同的基础;构建核心价值观实践体系,为国家认同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青年文化,是青年这一特定社会群体所共有的行为方式,从中体现了年轻一代同年长一代迥然相异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行为规范。作为和社会传统的主流文化明显有别的非主流文化或曰亚文化,青年文化是现代社会剧烈的文化变迁的直接产儿;同时,形成了的青年文化又参与、影响、推动着整个社会的文化变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规定着变迁的方向。考察自产业革命,即现代意义上的青年产生以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作为新兴技术文化,在语言形式、价值观念上和传统文化存在差异,以至发生冲突,网络文化中民族间的文化传统冲突也会时有发生。分析来看,存在方式不同、目标指向相异、依存基础有别,时代价值偏差等因素是造成二者冲突的根源所在。同时,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又各有长处,各取所长、融合发展是二者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0.
信仰是人类社会一种基本的精神活动和精神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也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活动,并由此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也是传统价值观念冲突和信仰危机时期,因此,应该密切关注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科学理性、人本精神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价值观念的重塑和信仰观念的重建,及时健全和完善我们的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和多文化的国家,为了使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在青少年中形成认同和内化,强调本民族的社会传统和国家认同,新加坡编织了立体网络,政府、学校、社区和家庭四方相互协调,积极互动,为青少年共同价值观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张春和 《学理论》2010,(26):244-247
作为社会进步的一面镜子,高校校园文化的变迁不仅映照着改革开放的阶段性发展,而且折射着社会各个时期的时代精神。纵观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高校校园文化都以相应的价值观念去折射和反映社会的变迁,并在折射社会改革的过程中表现出突兀于特定时期社会文化内涵之上的核心精神,并形成相应的校园热点和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基本要素是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价值观是社会成员评价行为和事物,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合意目标的标准,它存在于人的内心,通过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并决定着人们赞赏什么,追求什么,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儒家文化占据中国传统文化正统与主导地位二千多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相似文献   

14.
价值观念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的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青年的政治价值观念体现着青年对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的基本看法和评价,反映着青年对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想往与追求,同时,也制约着青年参与和从事社会政治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基本结构和面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我国青年的政治价值观念也经历了激剧的嬗变和更新。许多固有的传统政治价值观念受  相似文献   

15.
与资本主义国家过分强调个体利益与资本自由的经济制度体系相比,中国以"结合"为特征和以"平衡"为实现机制的经济制度,为社会整体与个体良性互动提供了制度支撑;与资本主义国家过分强调对立、制衡、优胜劣汰的政治制度设计相比,中国以统一、同心、协同并进为特征的制度设计,传承和优化了传统家国体制巨大的社会凝聚力、平衡力和再生力;与资本主义固有本性形成的"生死竞争"逻辑相比,中国以"和谐共存"为主要特质的制度安排,培育了传承中国传统生存智慧、符合事物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心理认同基础、基本行为理念与核心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化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它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过程等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政治文化对一个社会的政治有重要影响 ,政治系统也影响政治文化的形成 ,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分析政治文化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互动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借助于互联网络,文化霸权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以各种形式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文化霸权问题愈发凸显出来,它们把借助互联网从事的文化霸权作为国家战略的一种重要资源,以实现对他国的控制.对网络文化霸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增强对各类网络文化的辨别力以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而自觉抵制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家诞生于社会之中,源于不同的社会基础形成不同的国家治理结构。与西方国家基于"庄园制"的国家横向治理结构原型及其演化逻辑不同,中国的国家治理表现为纵横治理结构,这种结构原型来自于本源性的"家户制",即"家"与"户"两个不同性质的单元合为一体,形成以"家"为基点的横向治理和以"户"为基点的纵向治理。同时,"家"与"户"之间既存在着合作,又面临着张力,共同塑造了国家纵横治理结构的内在韧性。当前,中国国家治理结构依然是纵向的政府治理与横向的群众自治的结合,这种治理结构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和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应当重视家户制传统与国家治理结构的内在关系,重识家户观念、重建家户秩序、重组家户个体、重拾家户责任,实现政府治理与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形成了一套具有欧洲文化传统特色的调节机制,其基本特征是以预防和疏导为重点,以全社会普遍接受的法律规则和价值观念为基础,形成社会集团的自我约束,以便把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限制在可控制范围内,避免矛盾激化。1.建立劳资对话机制调解社会矛盾。西欧国家十分重视维持劳资对话的制度框架,瑞典、德国、荷兰、比利时等西欧国家有着集体谈判的传统,工人和雇主都有自己庞大的产业联合会,劳资双方依照合法的谈判程序,通过“冲突合作”达成妥协,签定“集体合同”,国家发挥保证和仲裁的作用,不作为直接参与者。2.通过法…  相似文献   

20.
周平 《政治学研究》2020,(1):32-44,M0003
突破中国民族话语中以“民族”概念专指少数民族的思维的限制就会发现,人类历史上的“民族”概念最早形成于欧洲,指的是具有国家形式的人群共同体。这样一种与国家结合在一起的民族,具体表现为国民的共同体,是在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民族形成后便将形成过程中经历的人口国民化、国民整体化等蕴涵于自身,使其成为蕴涵一系列社会政治机制的人口组织形式,并为欧洲现代社会、现代国家和现代政治的形成奠定基础。在“民族”概念的使用范围拓展以后,不具国家形式的各种历史文化共同体也被以“民族”概念来指称和描述,从而使民族的种类迅速增加。这样的民族共同体又对民族国家的统一、稳定和治理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国内和国际政治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如此形态多样和影响深远的民族现象,政治学者不能漠然视之,而必须积极主动地关注和研究。由此形成的民族议题,既是政治学理论和知识体系构建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是解释中国现代国家的构建和发展及政治学知识体系完备和创新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