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赤子,先秦时期指婴儿,拥有柔弱无知的一面,亦不乏天真无暇的形态,不少先秦思想家在对“赤子”一词使用的基础上,积淀成“赤子观”。先秦思想流派中形成了“赤子观”的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先秦儒家、道家、墨家对赤子的使用方法单一:主要是原意和寓意两种,但它们的“赤子观”既存在相似性更有不同之处,基本倾向是儒家持褒扬态度,道家的态度趋于中性,而墨家则贬低赤子。  相似文献   

2.
相较于西方主客对立、"我"与"非我"相互隔阂的文化传统,儒家推己及人的忠恕伦理,提倡我与"非我"良性互动、相生相成,曾被视为挽救西方自我中心困境的"伦理金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愈益呈现全方位生生互动的现实趋向,单一的推己及人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全面而深刻的有效互动的需要。因此,在新的时代实践平台上,拓展推己及人所蕴含的良性互动理念,整合儒家"推己及人"、道家"以鸟养鸟"、墨家"为彼犹为己"的传统资源,实现忠恕伦理的全方位拓展,已成为现实的必需。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36)
诸子学说百花齐放,其思想之迥异,也体现在他们对文献的态度上。墨家学说主张"兼爱"、"非攻"、"为贫贱者立说",故其学说获得了底层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墨家学说,成为与儒家学说并立的"显学"。而墨子对礼乐文化与典籍的态度不同于儒家的传统观点,因其思想独树一帜,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献观。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在本性上是讲“大道”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个大道,便与善有关。儒家说“止于至善”,道家说“上善若水”。这里所说的“至善”、“上善”,很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大爱”。墨子主张“兼爱”,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儒家和墨家是“显学”,也就是说,“至善”和“兼爱”的理念是当时中华文化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5.
吕妍 《学理论》2013,(15):189-190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价值取向也是多方面的,主要以儒家"仁义为上"价值取向、墨家"功利为上"价值取向、法家"君权为上"价值取向、道家"贵夫无为"价值取向等为主要代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这些内容不同,类型相异的文化互相激荡吸收,体现出了价值取向的交融与互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的价值系统,其中很多精华部分对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三线建设所形成的三线建设文化中蕴含了儒家、墨家、道家文化,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而这种文化信仰也将成为中华民族灵魂的一部分。本文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三线建设文化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希望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及三线建设文化的传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0,(3)
新时代中国正在进行全方位的快速发展,同时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面临极大的挑战。生态伦理学是讲述人和生态的哲学。新时代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就要有新的生态理论体系。我国古代生态伦理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但各学派的侧重点不同,比如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强调以仁爱为主的人与自然关系;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突出人是自然的一员并与世间万物有平等关系等。我国古代各学派伦理思想对当代生态建设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8.
曹霞 《学理论》2011,(11):309-310
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主要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当中的儒家、道家、墨家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后结构主义是在结构主义思潮的发展过程中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子法国,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新,思潮.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文学就其本身就有着后结构主义"去中心"、"颠覆权威"的思想,这在<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中得到了有力印证.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为泛道德文化,其科学文化精神虽弱,但却是有的。文章以儒家、墨家和道家为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精神进行详细考察,并就创新我国传统文化提出三个具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术在春秋战国时代最为繁荣昌盛,在这个时代最为显赫的是儒墨两家。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孔子号称"祖述三代,宪章文武",墨子崇拜夏禹,自称"非禹之道也,不足为墨",实则都发端周初。孔子发扬当时当政的周公政治思想,形成以尊王攘夷、使民治民为主体的儒家学说,构成了数千年长盛不衰的官方哲学。墨子发扬其时虽为三公之一,但鲜为人知的召公为政思想,形成以兼爱非攻、亲民惠民为主体的墨家学说,也就是自秦汉以后逐步衰亡的平民哲学。召公思想及墨家学说的研究与宣传,对于今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墨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始祖。"博通古书"的墨子,对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统治者怀有极大不满,对下层百姓的疾苦抱以深切同情。墨家思想和当时的儒学同称"显学",但它与孔孟儒学又有不同。在儒家学说居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墨家长期被冷落,直到近代,墨家思想才又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王静 《理论导刊》2002,(2):58-59
当今,素质教育已从一种思潮、一种观念形态发展成为一种共识、一种社会实践.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攻坚阶段的重要产物,是教育迈向现代化征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栗艳 《学理论》2010,(27):55-56
儒家和道家对待政治的态度不同。儒家积极参与社会政治,但无法摆脱君权和等级制度;道家尊道贵德,崇尚自然无为,远离君权政治而被边缘化,最终成为出世的道教。儒家和道家与政治的结合都不是成功的,因为中国形不成与君权抗衡的知识分子力量。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12)
审丑观是审美观的另一种形式,丑是美的反衬。"德有所长,形有所忘"是道家在儒家基础上对中国人审美观的继承和发扬。重德的审美观是儒道两家的共同点,然而道家更重视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反映在生态文学汇中,则是人类针对自己破坏生态平衡、破坏环境的深刻反省和自查。敢于正视自己无情剥夺其他动物的生存权利的丑陋行为,也是人类在审丑意识上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6.
龙雨辰 《学理论》2012,(15):125-126
陶渊明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位非常优秀的田园诗人,通过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所处的时代,来重点阐述陶渊明文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陶渊明的文学思想深受儒家、道家思想影响,并将两种思想有机融合,形成独特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在本性上是讲"大道"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个大道,便与善有关。儒家说"止于至善",道家说"上善若水"。这里所说的"至善"、"上善",很  相似文献   

18.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宝贵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中国文化在其民族性上就是一种和谐文化。虽然不同历史阶段中所阐发的和谐文化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却有一个世代相承的主张和谐的脉络和内核,这种脉络和内核作为和谐文化的既定理念,具有世代传承的价值。中国古代文化主体的儒家、道家等学派关于和谐的丰富思想,既形成了中国和谐文化的固有传统,也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可资利用的宝贵的思想资源。概括起来,这些关于"和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出自经济词汇,却在很短时间内由经济思想界扩展到其他领域,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词。"新常态"的"新"是针对"旧"而来的,"常态"是针对偶然而来的,意指新近发生的已经相对稳定的形态。哲学家冯友兰曾说过:"每一个时代思潮,都有一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产业日益发达的时代,对文化的根性寻求日益彰显其价值。在新儒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徐复观是传奇式的突出代表。无论是其文学思想或美学思想,他都以独到和深刻的见解诠释着中国文化的根源性命脉。尤其以对"庄子的再发现"引起了学界对"庄学"的深入探微。对于心和民族性的文化,徐复观在对庄子之道的论述中全面且整体地呈现了出来。对徐复观思想中庄子之道的探寻不仅能够把握中国文化中道家思想的精髓,也能对人的真实心性有透彻的体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