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何木风 《各界》2010,(12):54-57
一 没有人逼迫他,包括他的父亲刘秀;也没有人暗示他,包括他的弟弟刘庄;完全是他出于本意而主动让出了太子之位。这个人就是后来的东海恭王,东汉光武帝的太子刘强。《后汉书》评价其为“谦谦三让,实惟恭王”。他完全有能力做好东汉的第二代皇帝,也有这个资格。他死后的丧礼仪式近于帝王,但丧礼的节俭又和平民百姓相同。各种原因,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2.
身体哲学与哲学的"身体"——兼与张之沧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书俊 《理论探讨》2007,1(1):104-106
如果把精神与肉(身)体割裂开来,就会导致两种必然的结果,要么把精神当做一切现实的基础;要么就把身体当做唯一的存在。前者必然导致客观唯心主义,而后者则导致非理性主义,或者称之为唯意志主义,同样也是唯心主义。任何试图用某种超越传统来创造所谓的新的哲学思想,如果是背离了客观现实,只能是一种奇思玄想,或者是一种谬误。现实生活中的人,只能是精神与肉体的统一体,身体的解放与精神的解放也只能在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人中体现出来。脱离开肉体的精神只能是唯灵主义,而脱离了精神的肉体却无异于行尸走肉。  相似文献   

3.
张艺小  胡滨 《学理论》2015,(1):74-75
当代社会在技术理性的宰割下变得更加富裕、更加和谐、更加美好,技术机器使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得更加"舒适",似乎凭借技术,已经越来越接近人的全面自由,但在这种表面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人与社会的全面危机,社会整体变成了一个没有反对派的单面的社会,变成一个全面陶醉于发达的物质享受而遗忘人的自由的社会,整个社会丧失了其批判的维度。本文旨在从政治、文化、语言以及哲学思想等方面分析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以揭示出当代技术社会中技术与人的自由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这一现实。  相似文献   

4.
《民主》2016,(6)
正在中国,屈原可谓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每年的端午节,中国各地都举办赛龙舟、吃粽子之类的活动。这个节日最初虽非因屈原而设,但后来的确成了纪念屈原的特定节日。在中国,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与一项民俗、一种精神关系如此之紧密,历史上很罕见。屈原,是一个政治家,一个思想者,一个诗人,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而言,他都为中华民族的品格、精神、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古今多少志士仁人磨砺自我、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湘籍"奉献中国"人物生平事迹综合分析,以及将17位湘籍"奉献中国"人物与其他76位非湘籍个体"奉献中国"人物比较分析,认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是湘籍"奉献中国"人物精神品质的超然境界;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是湘籍"奉献中国"人物精神品质的崇高风范;百折不挠的求是精神是湘籍"奉献中国"人物精神品质的价值归依。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民族复兴征程中,必须继承和发扬湘籍"奉献中国"人物的精神品质,将其化作报国之志、效国之力、强国之策。  相似文献   

6.
正陈天华语粹保国急于一人之富贵也,国不保则一人之富贵将焉取之?故我等当以保国为第一义,一人之富贵为第二等义。……彼亡国不恤,而惟一人之富贵是急者,亦不过于各国多一顺民也,于政府何益?人物简介陈天华(1875-1905),近代革命家,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省新化县荣华乡栗树凤阳坪人,华兴会创始人之一,同盟会会员,清末革命烈士。1896年入新化资江书院,1898年  相似文献   

7.
莫诒文 《学理论》2012,(18):58-62
将有名的漫画人物、真实人物、商标团体标章附加在T恤、玩具、皮包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拥有这样的专属权利被称为商品化权,而拥有此权利的法律依据为何,并不明确,是否人人皆可擅自为之?其型态为何?以及国内有何法律与此权利有关?足不足以保护?皆是问题所在。本文即是先探讨商品化权的性质及保护的必要性,再研究最主要的三种型态,虚构角色人物、真实人物、团体标章之商品化权行为相关之著作权法、民法、商标法、公平交易法之保护制度,法制之缺失。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33)
隐逸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发端于先秦,盛行于汉魏,风行于后世的各个朝代。隐士在传承和发扬隐逸精神的层面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用,他们或如儒家以邦之"有道"与否作为依据决定自己或仕或隐,或如道家顺应自然而追求身体力行的纯粹之隐,因而在隐士形象上千差万别。而孔子和庄子作为儒、道隐逸精神的代表人物,他们的隐逸精神值得一探。  相似文献   

9.
勿失衡     
勿失衡李有爱鄙人于医学可谓一窍不通,但也知道,人的心理和身体都失衡不得。人的心理一日失衡.就会导致人体机能紊乱,人就要闹毛病;而身体一失衡则要跌跤。可见,把持住自己,避免心理和行为失衡不是一件小事。可是平心而论,这岁月叫人保持平和的心理也很难。比如耳...  相似文献   

10.
和谐一词,原用于论乐。和者, 协调也。“其声和以柔。”(《礼记·乐记》)“和六律以聪耳。”(《国语·郑》)谐者,调和也。“八音克谐,无相夺伦。”(《书·舜典》)和与谐连用,其义即为协调、调和。“常闻汉道隆,上下相和谐。”(欧阳修)“人心龃龉一身病,身体和谐四海春。” (邵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发达镇财政实力、人口规模和管理幅度的不断增大,传统的乡镇管理体制无法适应其发展需求,乡镇面临的权小责大困境日益突出;而经济发达镇却能把“小马”变成“强马”,以往研究未能很好地解释其治理能力为何得以拓展的逻辑。文章首先探讨了经济发达镇“小马拉大车”的困境,并基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从科层制规定的“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方案制度出发,分析上级政府对经济发达镇的重视程度与资源倾斜情况,挖掘经济发达镇治理能力提升的逻辑。通过进一步探讨发现,由上级政府发起的强镇扩权改革并未完全解决“小马拉大车”的体制困境,拓展经济发达镇治理能力的努力存在一定的限度。最后,从经济发达镇争取弹性空间中的制度性资源层面提出基层治理能力拓展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2.
<正>社会需要有人来引领,而社会中又确有一批境界高尚的人,也就是所谓的先行者存在,从而保证了社会拥有精神标杆和价值追求的参照。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评选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100位人物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100位人物的"双百"活动,引起社会的广泛  相似文献   

13.
夜读零札     
话说这权利伏尔泰说:你说的话我一句也不赞成,但是我要拼命为你争取你说话的权利。这段话李敖在其文章中多次引用。此种风度,许多人认为体现了现代民主精神。夜读闲书,发现此种风度中国古学人亦多有之。宏奖,其在讲座,每各持一说与公力争,即其终不合者,各有抱持不同,然即充分予对方说话的权利神的基本内容,也是治学态度所不能或缺的。美国开国元勋富士兰克林,系美国历史上之光焰人物,同时亦一襟怀洒脱之有趣人物,观察人性周至入微。他说:fishandvisitorssmellinthreeday。(来客如鱼,三天便臭)言之有味。此与观光相似,任何…  相似文献   

14.
成长和成功     
俞敏洪 《党政论坛》2012,(12):27-27
当我们说一个人成长了,通常意义上不是指他的身体长高了,或者年龄长大了,而是指他在精神和思想层面更加成熟了。成长,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更加丰富、心灵更加充实、能力不断增加、经验日益丰富、意志更加坚强、个性更加圆润。而停止成长,则意味着一个人停止了对思想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就像一棵树的树枝不再伸向天空,没有了触摸蓝天的渴望,就算活着,也没有了梦想和激清。  相似文献   

15.
贺麟的宗教观既不同于"五四"时期反宗教运动对宗教的态度,也不像其他新儒家人物那样主张以道德或哲学去取代宗教.他的宗教观所关注的不是对人格神的信仰,而是宗教精神特别是基督教精神的文化价值,目的在于会通中西文化,谋求"儒家思想的新开展".贺麟认为,基督教是西方文化之体,研究和借鉴西方文化必须以理性的态度转化和吸收基督教精神的精华,认识其与西方的科学、民主、工业化以及人的精神世界的关系,以便为中国的新文化建设提供资源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毛启邠 《民主》2006,(5):35-36
北京的三月犹是乍暖还寒时节。大约是七、八号吧,机关老干部处孙处长来电话,说是叶至善兄在三月四日上午逝世了,定于十五日在八宝山举行遗体告别。劝我也是八十多岁的高龄人,身体又不好,这种场合就不要去了。听到这个不幸的讣告,心中为之怅然,故交又复一人逝,我深感悲痛。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0,(11)
随着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的发展,大众文化对人的操控日益加深。作为一种异化了的文化力量,大众文化对人有着消极乃至负面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文化,对之进行了一番系统而猛烈的批判,其批判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探讨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于当今社会提高人们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17,(5)
<正>一提起中国人的"工匠精神",就令人想到战国时期的"庖丁解牛"以及秦国李冰父子的都江堰工程,而民进人的"工匠精神"也可以在民进老一辈身上找到影子,比如民进的出版界前辈,正是秉持着工匠精神创造了我国出版界的奇迹。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前后,许多民进老一辈都与出版界有关,比如徐伯昕和叶圣陶两位先生,不仅是出版界的泰斗级人物,同时更是匠心独具的民进人。1925年,徐伯昕到《生活》周刊工作,担任出版、发行、推广、广  相似文献   

19.
人生的追问     
<正>为了心爱的人,你愿不愿意去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从此再也见不到朋友和家人?如果一辈子只能献身于一项事业——音乐、写作、表演、商业、政治、医学等,而且会取得辉煌骄人的成就,你会选择哪一种?如果只有10%的成功率,你还愿意为之努力吗?如果让30岁的你再活60年,你愿意在以后的日子里,保持30岁的身体,还是30岁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钉钉子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凝结的宝贵精神财富,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也是支撑着新时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继续从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的精神动力。以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从信仰之维、实践之维、价值之维将“钉钉子精神”融入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全过程,有利于新时代党员干部坚定伟大信仰、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历史主动,为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