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仁宝箴言     
《党政论坛》2011,(7):55
信仰一个人要有信仰。我就信仰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我一直没有动摇信仰,如果说我动摇了,也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华西。我最满意、最看重的是先进共产党员的这个奖励。不管到哪个地方,你要有信仰,要让当地老百姓富起来,只有这样子,你就能够成功,就能够发展,老百姓就拥护。信守  相似文献   

2.
<正>从幼年起,就有一团烛光在我心中闪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烛光愈加明亮灿烂,它给我温暖,给我鼓励,给我信仰,给我支撑。追寻着这烛光,我走着自己坚实、无悔的人生。这烛光是我的父亲张太雷为民众解放事业不懈追求、英勇奋斗的崇高灵魂。父亲牺牲那年我才五岁,对他的音容笑貌很难留下多少印象。父亲生前非常喜欢我们姐弟  相似文献   

3.
吴仁宝箴言     
《党政论坛》2011,(14):55-55
信仰 一个人要有信仰。我就信仰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我一直没有动摇信仰,如果说我动摇了,也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华西。我最满意、最看重的是先进共产党员的这个奖励。不管到哪个地方,你要有信仰,要让当地老百姓富起来,只有这样子,你就能够成功,就能够发展,老百姓就拥护。  相似文献   

4.
《民主》2015,(5)
<正>我的父亲马叙伦是个很平常的人,他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为中华民族不受外辱,国家自强,人民平等、当家做主、安居乐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早年生活家里有一幅画,很有意义,也是传家宝。画上有两个人,一个是我奶奶,一个是我父亲。奶奶在织布,父亲在旁边帮忙、看书,说明当时家庭的环境是比较艰苦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信仰的危机”,“信仰的失落”等问题的争论,在前几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之时,曾一时成为大学校园内争论不休的主要话题之一,“现在是不需要信仰的时代”的口号也曾一度为大学生们所推崇。那么,到底什么是信仰?信仰追求与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又有着怎样的必然联系呢?对这些问题的理论分析,在当前高校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关于信仰追求的心理学涵义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现实的最高价值的心理认同,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表现形式之一。无论是处于愚昧状态下的人们对神的信仰,还是在文明高度发展时期对人的自身存在的信仰,二者的差异仅反映了信仰本身是否科学,却都证明了信仰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普遍现  相似文献   

6.
《民主》2017,(3)
民进河南省委会原专职副主委祁葆珠的专著《信仰的力量——我父亲的"潜伏"生涯》由海燕出版社出版。该书回忆了作者父亲祁文山(1917-1997年)长期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隐蔽战线的传奇人生,使读者在老一辈地下工作者身上更深刻地感受到对党的忠诚和信仰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有很多的年轻入会问我,说现在的社会不良现象都是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等。我就问他,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离苏联最近。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吗?  相似文献   

8.
遥远的父亲 对"杜月笙的儿子"这个身份有什么特殊感受,坦率说,这问题我好像从来没想过.早期我出去做事也没人认识我,知道我的人我也不是常碰见,所以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不过,自从做古钱收藏以后,知道我身份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会奇怪,因为大家认为我是个家庭背景很复杂的人,不可能有这种嗜好.我的出身不是我能选择的,我也没办法逃避这种命运.  相似文献   

9.
小茶壶     
多年来我苦苦寻觅一样在平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甚至是嗤之以鼻的东西,是为了圆我父亲多年来一个简单而纯朴的愿望:拥有一件他渴望拥有的东西。当这一切都变成现实时,我惊异地发现伴我走过春夏秋冬的不仅有父亲对我的爱,也有我对他的爱。父亲很喜欢喝茶。但他喝茶却有季...  相似文献   

10.
《民主》2018,(11)
正父亲中风了。父亲只剩下半个父亲了。现在再看父亲,父亲怎么也不像父亲了。过去父亲像一只豹子,衣服挺括挺括,头发水光油亮——梳的是大背头,向后,把阔大的额头露出来;口袋中还装着小骨梳,时不时就掏出梳子梳一下。小时候的我经常羡慕那把小骨梳。父亲如果能亲亲我、抱抱我或者摸摸我该有多好,可父亲没有。父亲不但没亲过我,也没有亲过、抱过大哥二哥。  相似文献   

11.
无悔有恨     
父亲这一生大概是最不走运的人了.不说别的,只说他的晚年,因工作需要从邮电局调转到工厂,结果现在邮电局的退休人员薪金有加,而工厂却倒闭亏损,父亲像从肥田落到了薄地里,晚年连退休金都没有保障了。母亲经常说他这辈子吃透亏了,你爱厂如家,你不拿工厂的一草一木,现在怎样?落得没毛鸡一样了吧?父亲不与母亲争,只是不屑地从鼻孔里挤出一个字:“哼!”我们姊妹几个也为父亲感到寒意,想他年轻时是多么实心实意地对待工厂?我在父亲身边生活时记到过两次大的自然灾害,一次是1972年的地震,另一次是1985年的洪水。1972年我11岁,…  相似文献   

12.
王宝文 《侨园》2014,(6):39-39
我曾有过抄书的经历,而生涯中的这—幕,却是从父亲为我伏案抄书开女的……那是在"文革"时期,刚转业到地方基层单位工作的父亲,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靠边站了。由于受父亲的株连,我这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也遭到人们的欺辱和冷落,同学们不跟我们这类人交往,更为可气的是学校不发给我书本。这使父亲很伤感,只好在他下放的地方,向农家学生借来课本,晚上回到家,不顾蚊蝇叮咬,在昏暗的灯光下为我抄写书本,白天还给人家,晚上再借来抄。经过几个晚上的鏖战,我终于有了书本,虽不像同学们的那样规整,但我很喜欢。  相似文献   

13.
纪坡民 《各界》2008,(8):90-91
李小林约我为纪念她父亲李雪峰写点东西,这使我有点为难.对我父亲纪登奎过去工作上的事,我知道得很少,对李雪峰和我父亲之间曾经有过什么工作关系和交往,也了解不多.我想,我就从李雪峰最初在我心中的印象谈起吧.……  相似文献   

14.
于小东 《各界》2014,(5):11-12
经济学研究的几个特点 我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父亲身边,到现在快五十年了,相对来讲对他有更多了解与观察的机会。我知道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在心中我很少把他当做一位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他所给予我的,更多的也不在专业方面,而是在他的道德文章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5.
云杉 《瞭望》2006,(49)
不久前,新华出版社为了编写《家风》一书,分别找到了我和我的二哥乌可力,让我们回忆和父亲的亲情往事。有意思的是,我和我这位二哥年纪相差差不多20岁,成长的时代也完全不同,二哥是在战争年代,而我是在和平建设年代出生和长大的,但是我们对父亲的回忆有那么一点相同的意思,就是在很关键的时期,父亲有些忽略我们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一生是在比较中度过的。童年最浅薄,公然比较谁的父母棒。有的说:"我父亲的官高。"有的说:"我父亲有很多很多钱。"其实这最无聊的比较是人生最无法选择的无  相似文献   

17.
我的父亲张治中是一位爱国将领,毕生追求强国富民、祖国统一之路.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父亲逝世40周年的日子.回顾1949年父亲留在北平到1969年父亲逝世的20年岁月,1949年对我父亲而言,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也谈信仰     
代兴 《党政论坛》2012,(15):61-61
什么是信仰?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信仰?今天,很多人在思考,也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不久前,我在阅读中看到这样一段经典的革命式话语,一位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战士在回忆当年爬雪山时的情景说:“我们翻越一座又一座雪山,当时想,我们这些人也许永远也翻不完这些山了,没有什么希望了。  相似文献   

19.
王琦 《学理论》2009,(21):141-142
什么是科学?它是一种理性还是一种信仰?在当今社会,科学正处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似乎可以说,科学成了一种信仰。然而说科学是一种信仰,并没有要贬低科学的价值,也不是要抹杀掉科学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而只是说,科学不该受到这样待遇,不能独占鳌头。科学只是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与其他知识体系具有同样的地位。人是需要信仰的,但是不能盲目地去信仰,所以我们可以以理性为基础去信仰。信仰和理性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信仰寻求理性的理解,理性也从信仰中获得支撑。二者之间具有合力也有张力。而对于科学的信仰,就可以认为是理性与信仰合力作用的结果之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股份制企业,理论界也对企业股份化进行了探讨。对这种经济形式应怎样看待,目前人们在认识上分歧较大,有的人持肯定态度,认为它对发展我国经济有积极作用,当应发展,有的人则全完持否定态度,认为股份制弊多利少,不应当提倡。 我认为当前我们探讨股份制经济,需要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现实经济生活中全国各地以股份制形式筹办的企业进行分析,研究应当怎样对待它。另一个是对我国现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