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久高 《探索》2004,(4):31-33
宗族家族是村落社会里固有的组织纽带。现有的户籍制度和土地承包政策以及社会教育文化相对落后 ,促使宗族家族势力的复活。宗族家族势力的复活使得宗族家族势力渗透进村级党组织 ,或者借用村委会冲击村级党组织的权威 ,并对村级党组织建设有着许多消极影响 ,这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试论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传统宗族文化与农村社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条件下,沉寂多年的中国农村宗族势力逐渐复苏并迅速蔓延,并对农村社会生活产生了诸多深刻的影响。本文就中国传统宗族文化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并对如何引导农村宗族文化,促进农村形势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快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进行创造性探索。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层治理与民主实践中的宗族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对50余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宗族对村政的影响力明显强于对乡政的影响力,对治理的影响力明显强于对选举的影响力.这表明:宗族的影响力与其所处的区域面积成反比,并与村民行动的自主性之间成反比.不过,宗族在乡村选举与治理中的作用程度虽然有所不同,但其作用性质却都有着双重的特点,既有负面的消极作用,也有正面的积极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能提升选举的竞争性和公平性,并成为农民抗拒不法侵害而保障自身权利的武器.因此,对宗族应有相对平和的心态与积极引导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我国宗族文化兴衰的历史和近二十年来得以复兴的渊源和特点,分析了安徽省舒城县程氏宗谱重修时对中国传统宗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提出了宗族文化是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对其加以改革和创新,就可以成为农村居民创建和谐村社的组织和文化基础。文章还对如何革新宗族文化提出了对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宗教发展是当代中国农村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宗教发展这一变量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农村社会文化的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大宗教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与其他四大宗教相比较,基督教的发展尤其迅速。在农村地区,基督教的发展以家庭教会为主要形式,与农民的日常生活相连接,甚至成为一些农村公共文化生活的一种新兴形态,这种现象应引起政府和社会的足够关注。农村宗教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不妨解读为农村公共文化生活衰落和亟待重构的一种变相反应。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6,(2):29-31
中国宗族文化传统极深,族权曾被毛泽东称之为束缚中国农民的四大绳索之一。解放后。经过一系列政治运动,宗族势力和宗族文化的影响已被基本清除。然而,最近这些年来,在一些农村,这种产生于小生产条件下的落后文化却又沉渣泛起,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构成了一股破坏性力量,很值得我们警惕。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农村的扶贫开发大体经历了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扶贫攻坚、新时期扶贫开发等四个阶段。本文揭示了不同时期扶贫开发呈现出的特点,介绍了不同时期扶贫开发采取的措施,论证了扶贫开发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利用和改造农村宗族组织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宗族组织是农民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我组织形式 ,对其不能采取简单取缔方式。农村宗族势力并非只是阻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消极因素 ,它在农村经济社会生活中起到了正式组织所不能替代的功效。因此 ,必须在制度设计上对家族的负面影响进行控制 ,将乡村宗族势力改造成符合法律规定的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9.
宗法制度作为一种政治统治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其所遗留下的宗法关系却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并积淀成为一种支配中国社会结构、维护家族统治、规范伦理道德的社会传统和文化精神。可以说,由家庭到社会、由政治统治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无不涤荡着浓厚的宗法色彩。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由理论的抽象转化为理论的具体,转化为社会各群体成员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并在实践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农村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大源泉,拥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大的群体。但是,农民群体社会地位的底层性、农民群体的知识贫困性、农民群体宗教信仰的普遍性、农村党支部和农民党员的贫血化、农村干部表率作用的负面性、农村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断层性等现实境遇,影响了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因此,对这些因素必须进行深入分析,为寻找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提供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沈江平 《唯实》2011,(6):23-25
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构筑了中国特有的宗族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宗族制度在政府各项政策合力打击下,几乎销声匿迹。但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思想多元化,在广大农村,宗族活动死灰复燃,某些地区甚至有蔓延之势,宗族意识不可避免地又成了我们思想文化思考与建构中必须着手解决的问题。宗族制度在封建社会中甚至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中,曾有过不可替代的效能,而它在桎梏人的个性、维护封建礼教方面也是劣迹斑斑。厘清宗族制度的本质及其功能,警惕农村宗族活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消极影响,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意义,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后,农村宗族组织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以江西万载县的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认为宗族组织的影响无论在物质层面,还是在精神层面,都显示出衰落的迹象.  相似文献   

13.
家谱、族谱作为中国传统宗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尊祖、敬宗、睦族、收族的重要意义,彰显了人们共同的"大家族"心理和集体荣誉感,因此数千年来,中国不断有编修家谱的风俗。但是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家谱的内容和形式有不同的变化,并且修谱的目的和意义也有所差别,经过长期的历史变迁之后,修谱也从官方普及到民间。当代民间修谱之风盛行,从其内容和形式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古代传承至今的宗族意识的嬗变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表现。探讨当代民间修谱之风盛行的原因,以及宗族意识的现代变迁与利弊,可引发人们对当代民间修谱热的反思及对宗族意识的珍视。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农村政治研究的理论视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综述了近期中外学者对当代中国农村政治研究的理论概念、框架,并对运用这些概念框架所得出的一些重要研究结论进行了评论。在对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的学术研究中,被许多学者广泛运用的概念框架或理论视野主要是:1、国家-社会关系的两分法;2、以资源配置、产权改革、市场-政府关系为重点的新政治经济学;3、制度创设及变迁为分析重点的制度主义。国内学者比较注重制度主义的研究路径;而国外学者对中国农村政治及其发展的研究深受国家-社会“两分法”及新政治经济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樊程 《理论建设》2013,(2):99-104
徽州歙县棠樾鲍氏宗族是以"慈孝"闻名的望族,孝文化维系着鲍氏宗族的繁衍与发展。尤其到了明清时期,由于外出经商的宗族子弟大量出现,鲍氏宗族更加重视对孝道的践行,并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促进了宗族孝文化的传承与兴盛。徽州歙县棠樾鲍氏宗族作为典型案例,可以概括出其与孝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从而进一步分析孝文化对徽州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腐败是寄生在现代国家肌体上的一种痼疾,腐败的实质是公权私用,利益冲突是产生腐败的重要根源,制度问题是影响腐败程度的重要因素.反腐败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党、国家与社会的有机联动与合作.应当探索当代中国反腐败工作的推进路径,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和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家族势力是以家族为依托形成的一种既定的合力,对于农村社会建设有着促进的一面,但也有不相符合的一面。要正确认识家族势力的影响,并注意客观的、合理的引导,使之在农村社会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农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是主要粮食产区。人口密度较大、居住相对集中。随着改革开放,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增加,人们对于生活条件的满意度从解决温饱问题进而上升到对居住条件提高的诉求。由于政策的缺失和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无力,导致在广大农村形成了广泛的空心村现象。特别在平原地区,建筑的无序和政策的错乱致使这种现象有增无减。该问题如不能够及时的有效解决,势必会导致耕地的大面积被占用,给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家族对农村自治选举的不利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自治选举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自治选举体现了自治性和法制性的特点。但家族势力一直干预着农村的自治选举,在选举宣传和选举程序方面严重影响了自治选举的发展,并且降低了自治选举的质量。我们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党的领导制度,推动农村自治选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红凛 《探索》2007,(5):43-46
根据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要求来加强我国政党制度建设,必须科学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概念内涵与时代挑战,克服片面理解;必须从基本政治制度的高度,按照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来正确认识政党制度与制度功能,克服传统的统战视角的认识局限;必须按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来规范政党制度,实现政党制度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这是我国政党制度建设的目标,也是加强政党制度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要正确认识民主与法治的历史性、具体性,正确认识"政治意义上的法治"与"法律意义上的法治"的不同内涵,避免在政党制度问题上的"法律绝对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