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公民社会指数是理解、衡量、分析和解释公民社会健康状况的概念和方法论框架,也是促进公民社会的参与者、政府和学术界相互对话的共同基础。它为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是深入研究公民社会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公民社会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本概念辨析公民社会是一个外来词 ,是从英语的CivilSociety翻译过来的一种译法。在汉语学术界 ,CivilSociety 有三个流行的译名 ,即“公民社会”、“市民社会”和“民间社会”。仔细分析其内容 ,就会发现 ,这三个译名分别指明和强调了作为一种特定社会现实的“CivilSociety”的不同侧面 ,在汉语世界里不仅没有与CivilSoci ety正相对应的概念 ,也很难找到CivilSociety的对应事物。据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历史系林毓生教授的研究 ,公民社会是“CivilSociety”的本意 ,源自希腊雅典的“城邦政治”。因为雅典公民的社会范围与城邦政治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马丽娟 《传承》2011,(18):78-79,88
改革开放之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政府职能转型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公民社会的发展,政府的放权为公民社会的成长提供了制度空间,公民社会在政府的推动和导引下蓬勃发展,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逐渐形成善治的局面,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李洪联 《传承》2010,(15):142-143
公民社会概念是从西方市民社会概念演化而来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现代含义的公民社会要求政府与社会关系重新定位。公民社会是显现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民主社会,是强调公民参与和公民责任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公民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历史上,公民社会一直被政治国家所湮没,20世纪后,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相对独立于国家的民间组织才开始活跃起来。但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消灭了私营经济和私有产权制度,摧毁了民间社会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原有的“国家———民间社会———民众”的三层结构变为“国家———民众”的二层结构。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使公民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迁,使公民社会的兴起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积极地建构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离不开健全的公民意识的培育。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呼吁改造国民性,培育公民意识,时至今日,国人的公民意识依然不健全、不成熟,没有成熟的公民社会,就没有公民意识得以培育的土壤。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为公民意识的培育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和有利的环境,应适时地加强公民意识的培育,推进人的现代化进程。现代公民意识应当包括:责任意识,仁爱精神,自律意识,宽容意识,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6.
公民社会概念是从西方市民社会概念演化而来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现代含义的公民社会要求政府与社会关系重新定位.公民社会是显现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民主社会,是强调公民参与和公民责任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公民社会是公民、社会和国家发展形成的动态系统。公民社会塑造着公民主体性,公民主体是构成公民社会的细胞单位;公民社会培育社会的自主性,社会自治是形成公民社会的存在基础;公民社会积累国家的有效性,国家主导是建构公民社会的基本条件。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视域看,当代中国公民社会成长是和谐社会发展方向,是社会治理的新领域;公民社会成长不仅需要公民、社会和国家的良性互动,而且必须在公民社会实践中进行三者逻辑关系的现代性重构。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公民社会与公民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的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发达活跃的公共政治生活。古希腊的城邦是一个完全由公民组成的主权的公民国家社会。“公民社会”的特点是全体公民自治,“人人统治大家,大家统治人人”,充满民主与自由。公民社会也培育和蕴含了一种公民精神,全体公民都是社会的主人,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积极主动的精神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同时也享受着公平的社会生活。古希腊公民社会的公民精神主要体现在:维护公共政治的精神;民主精神;自由平等精神;公民本位的自身价值精神;超越自我的社会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9.
李辉 《前沿》2013,(22):114-115
公民社会的出现本身就是社会结构的转型.中国公民社会在形成模式和功能上具有与西方不同的特点,它对于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制度缺位或越位造成的公民社会独立性不足、个人利益膨胀造成的极端个人主义和公共文化缺失以及公共参与无序等问题制约了公民社会的发展.在原有道德调控不力的情况下,基于公共利益基础上的公共道德的培育或可成为公民社会健康发展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社会的整合与和谐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但是,社会的整合是以社会的分化为前提的,社会的和谐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的和谐。因此,和谐社会的建构一方面要有合理的国家政治制度,另一方面也要有充分发育的公民社会。公民社会、公民文化的状况以及公民的行为方式、价值态度,对于和谐社会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文章 《长白学刊》2011,(5):133-137
1978年底以来,我国政府主导型现代化发展模式在带来巨大现代化成就的同时,也造成了影响现代化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健康和强大的公民社会以监督和平衡政府的作用.历史证明,市场经济在培育公民意识和推进体制改革方面作用显著,而我国公民社会发育的不充分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密切...  相似文献   

12.
李海洋  田杰 《人民论坛》2011,(12):104-105
公民意识的生长与社会立法之间存在着正向的相关关系。公民意识的生长是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相平行的社会实践问题。社会立法有助于公民意识的生长,当务之急是要加快社会立法的进程;反过来,公民意识的增强会推动社会立法的优化。探讨公民意识与社会立法之间的关系,是关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推进民主政治:网络公民社会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公民社会的准确定位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网络公民社会是公民社会的一部分,是互联网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网络公民社会不是异议的工具,而是一种建设性的力量.政府与网络公民社会不能相互对抗,而应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4.
公民意识的生长与社会立法之间存在着正向的相关关系。公民意识的生长是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相平行的社会实践问题。社会立法有助于公民意识的生长,当务之急是要加快社会立法的进程;反过来,公民意识的增强会推动社会立法的优化。探讨公民意识与社会立法之间的关系,是关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民社会与刚性社会结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靖  王成祥 《思想战线》2011,(Z1):320-322
"滇池卫士"张正祥事件曝光之后,在网络、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人们掀起一场公民环境权的论战,"打假斗士"王海事件引发人们对消费权的讨论。公民环境权、消费权意识的觉醒都是我国公民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现,而社会上讨论的公民社会和公民权到底是什么样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一些公民社会的专家的理论梳理来对公民权和公民社会理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并结合中国"刚性社会结构"提出公民社会可作为我国刚性社会结构减压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公民社会研究应强化中国特色与问题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建设的研究,要建立在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及其资本主义批判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要特别识别扣批判西方自由主义传统下的市民社会理论,要突显中国多民族的文化传统及其社会结构,突显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问题意识,将公民社会建设的宏观方面与微观方面内在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成为执政党的重要抉择。在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之前,几个基本问题有必要取得共识。第一,明确社会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是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第二,任何的体制、制度、政策都是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这凸显了基本理念的重要作用,它们是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第三,平衡机制的探索是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方向,就目前实践而言,在于寻求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各利益集团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等的平衡机制。第四,契约式社会管理的良好效果表明它或许是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所谓社会管理,是指在一定价值基础上,人们处理社会事务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过程,也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党和国家社会工作的中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必经之路。本文以马克思国家和社会管理理论为指导,解析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社会管理的理论内涵,并结合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管理认知的理论进程以及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中国社会管理思维与方式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社会治理创新:面临挑战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面对当今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改善社会治理任重而道远。实现社会治理模式转换,培育和规范公民社会组织,采取公正的社会政策,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发展基层民主政治,是当前实现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帆  谭琳 《思想战线》2007,33(3):116-121
和谐社会构建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也必须依靠各种组织和全民的力量。在我国,作为处于政府、市场、家庭之间的一种特殊组织结构,公民社会组织在社会的协调与发展中已经初显其价值与作用。重视公民社会组织的影响力,提升公民社会组织的功能,对于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