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呛倒南来北往的客炎炎夏日,广东人的饭桌上肯定少不了冬瓜汤这道菜。它清热、祛暑,几乎每个广东人都会煲。但另外一种“冬瓜”,广东人就“煲”得令人不敢恭维了,那就是说普通话——广东人习惯称之为“煲冬瓜”。这另一味“冬瓜”,不知呛倒了多少南来北往的客。 10多年的改革开放,广东经济建设成就辉煌,使外地人不得不对“老广”们刮目相看。但是,几乎所有到过广东的外地人,对广东取得的成就作出一番赞扬和惊叹之余,都总是对广东普通话的普及程度表示遗憾和不满。北京一位经常来穗的生意人告诉笔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12)
关键是改变观念我是《南风窗》的忠实读者,在广西工作。说真的,比起广东,广西很穷,而最令我感到悲哀的是,我身边的某些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穷,接受了这种穷,不思变革。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和广东人打交道。拿广东人和广西人比较,我感到我们“穷”就“穷”在观念上,穷在不思进取上。十年前的广东人便有了领先的观念,有了不甘于“穷”和必须改变“穷”的危机感,所以广东发展起来了,广东人富了。  相似文献   

3.
(去年底,天津市70多位宣传干部组团来广东考察学习。大多数同志都是初次来粤,怀着各种既有的先见。从见闻中他们又有些什么新认识呢?记者在一次座谈会上采录了若干发言,感到这些看法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北方人的广东观“,值得思索。加●后均是各人所言。) 上与下来广东之前,我自己思想中存有这样几点看法:广东是“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下来了”;“物价上去了,人心变散了”;“广东富了,外地穷了”等等。到广东来一听一看,我又有了几点新看法:这  相似文献   

4.
广东大举行动扫除“黄赌毒”,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这些“人渣”,该治一治了! 人之初,性本善。广东人贬为“人渣”的那些家伙之所以还有资格享受一个“人”字,这说明了他们刚出娘胎时也曾天性善良。但人有七情六欲,“黄赌毒”三  相似文献   

5.
“广信事件”无疑将是广东人心中永远的痛,甚至将成为广东人信心的转折。 作为中国信托业的“老二”,广东对外融资最重要的窗口,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曾是广东人的骄傲,也是广东人的“钱包”。在其十几年的历史中,从海内外将亿万资金融入广东。它在广东的3000多项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6.
日本人像炒股一样热炒广东话近几年来,日本突然杀出一批人数不少的“广东话迷”,NHK 电台连续几年播放“广东话讲座”,使广东话刹时走俏东瀛三岛。这批人以年轻女性为中坚,学起广东话来如痴如醉。日本各地许多有名的外国语院校、文化中心,接连推出广东话课程以吸引生源。据统计,这几年以营利为目的,开设广东话课程的外国语院校、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7.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是国有企业改革之大局,人所皆知。 年年扭亏年年亏,年年转制总难转。国有企业亏损面日渐加大,连广东的亏损面去年亦超过了40%。这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在去年底广东省企业家协会组织的“转机典型企业”表彰大会上,“典型”们  相似文献   

8.
广东,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是全国经济的先行者——它今天的地位,你怎么看?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曾经预测道:“七八十年代亚洲有‘四小龙’,下个世纪将是‘九条小龙’。”何谓“九条小龙”?李光耀先生认为,“领头的是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这四条过去的小龙,其次是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这三条80年代新兴的小龙,还有越南、中国的广东这两条未来的小龙。”广东的腾飞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的前10年,广东的国民生产总值以13%的年递增率迅速增长,成为全国增长速度最快、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进入90年代以后,广东人感受到了一种压力。压力来自资源、交通、技术、人才、基础设施、管理水平等方方面面。而从全国的经济地位来看,广东已不再独领风骚。就如何看待广东地位的问题,本刊采编汇集成如下的“话题拼盘”,以飨关心广东未来的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9.
2005年9月1日,是中小学开学的日子。对于广东乳源、阳山等16个贫困县的农家孩子来说,和往年不一样的是,他们平均每人省去了300多元的学费。为此,广东省财政支付了4.4亿元。“和谐广东就是要每个人都享受发展和改革的成果。”在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后,广东——这个中国最富裕的省份,终于由官方高调提出“成果共享”这个概念,并迈出了第一步。教育是第一把火,率先拿出真金白银来弥补以前的“不和谐”。据估算,单是免除学费这一项,广东全省就需要拿出60亿元,而这原本只是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0.
人们说:广东是一片热土,热土吸引了一个又一个热潮。而如今,人们又说,这片热土被“炒”得更热了,“炒”股票,“炒”地皮,“炒”楼宇……眼下房改正在铺开,当住宅开始恢复其应有的商品属性,当人们开始接受用钱去买房这一现实时,广东人突然发现:商品房,价格为什么这么高? 知情人说:境内外房地产“炒家”的迅速介入,硬是把广东的楼价“炒”高了。君不见,尽管广州、深圳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住宅售价,在近几年升幅惊人,然而,比起香港的楼价,仍是小巫见大巫,据统计,目前同一大小的住宅,深圳的价格不及香港的1/3,而广州的价格不及香港的  相似文献   

11.
广东,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是近几年的事。谈起广东,人们大多注意到商品经济的发达,诸如“认钱不认人”,“买什么有什么”,等等,而对于文化的问题却是不屑一顾,以至说“广东没文化”——“没文学”、“没理论”、“没根可寻”。对此,广东人表现得很冷静很宽容,不在乎人家如何评价,也不急于为自己作辩解,听其自然顺其自然,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中国正统的文化,是黄河流域以及长江流域的封建文化,龙、长城是该种文化的象征物,经过几十年的扬弃,它仍然是中国人精神上的依托。在早熟的宗法血缘关系基  相似文献   

12.
广东人玩的东西可谓层出不穷,在有的人玩股票、玩这样那样生意的时候,不少人却已经开始钟情一个新玩意儿:玩古董。当然,古董本身算不上新玩意儿,过去是一些达官贵人家里摆上那么几件炫耀炫耀,可今天这玩意儿新就新在它摆在了平民百姓家里。古董,辞海上的解释,是“指那些可供鉴赏研究的古代器物”。可见古董这东西不是随便谁都能玩的,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广博的历史知识,不行;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不行。但今日玩古董的广东人,文化层次却拉得很开,有社会名流、艺  相似文献   

13.
自“邓旋风”刮过广东,广东人立刻陷入了成千上万的“考察团”、“取经团”的冲击之中。广东上下官员为此忙得不亦乐乎。忽有一日,广东的香味也传到了海峡彼岸。台湾“海基会”向大陆“海协会”提出,想看看广东,到底好得怎样,比比台湾又如何? 双方文来电往,6月15日,台湾“海基会”珠江三角洲考察团一行7人,加上随团台湾各大传媒24名记者一起“登陆”深圳,展开为期10天的考察活动。中央高层官员南下协调“海基会”赴珠江三角洲考察一事,惊动了中央高层部门。有关负责人事先南下深圳亲  相似文献   

14.
在招待外国贵宾的宴会上,有广东人用鸡做的佳肴。在欧美,鸡肉是远逊于牛肉的便宜货,用来招待贵宾,实在不至于“鸡腿打人牙关软”。一般外国客以为中国人生活水准低,也不便多话,只避了不挟这菜就是。但有个客不一般,他就是基辛格博士,他暗想:中国人并不耳目闭塞,既这么做,必有道理。便挟一块尝尝,这一尝不要紧,皮脆肉滑,细嫩鲜美,回味无穷,哪儿是一般美国鸡可比? “这是什么鸡种?”他问翻译。  相似文献   

15.
从“空白版“到“广东版”袁厅长,在目前席卷广东的房地产热潮中,土地本身呼风唤雨的神奇作用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几年前,政府拿着土地,却还是“捧着金碗讨饭吃”。这种变化原因何在? 认识到土地是一只金碗,从中开掘出源源不断的财富,这是广东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改革的成果。这一改革篇章我叫它“广东版”。 80年代没有开放之初,香港的加工业即大量涌入广东的土地。而当时我们的土地使用仍完全排斥市场的作用,是“空白版”。作为土地所有者的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分配土地,使用土地的各个单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工业化的凯歌式前进,广东以卓越的经济成长造就了举世瞩目的经济繁荣。如今,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广东正面临着经济发展的新战略抉择。今年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下广东,提出广东要在20年内赶上亚洲“四小龙”,这无疑是为广东未来的经济发展定下新的战略目标。近10年间,广东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3倍,年递增超过12%。这个速度,不仅高于全国同期的平均发展水平,而且也不低于亚洲“四小龙”在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时期的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17.
“三无老板”为什么●张友生(59岁,广东龙川人,广东福寿仙保健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自幼出身贫寒,小学辍学后到地质队工作数十年,官至处级。1986年“下海”进中信广东公司,后筹办广东福寿仙保健品公司,自1992年起,福寿仙在广州畅销不衰。有人说我是“三无老板”(无手机、无秘书、无小车)。没有手机嘛,我们现  相似文献   

18.
他从“社区与人”的角度,破译了现代都市文明进程的密码——今年年初,曾被称为“广东的西伯利亚”的东莞小城清溪镇,来了一位台湾客镇领导陪同他转了一天,临走这台商却索要纸笔,写下一句征求绝对(注:左右起读均一样)的上联:“清溪小地方地小溪清”他说:什么时候你们对上了这句上我就再来又一天,省里来了一位30多岁的青年学者。  相似文献   

19.
这几个月,“广东”概念在股市迅速走红。先是广州市几家企业的新股认购,征集了数十万股市新兵;接着在深沪两地冲锋上市,有几只“广州概念股”身手不凡,表现上佳。一位股评家将它们串进一句浪漫的歌词:“滚滚‘珠江’翻腾着神‘奇’的‘浪’花,高耸的‘白云山’屹立着‘东方’不败。” 何止是广州,广东尤其是珠江三角洲,随着一些新股登场,“股民  相似文献   

20.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这是旧时的一句俗语。但过去总是把“横财”当作坑蒙拐骗的不义之财看待,而今人们的观念更新了。“横财”之“横”,也就理解为横向发展、横向联系:忠于职守的八小时工作之外,还有第二职业、第三职业的又一片致富天地。第二职业的别名很多,上海人叫“扒分”,广东人叫“炒更”,香港人称“秘捞”,不管怎么称呼,都是在主业之外发挥潜能,利用余热,“发电”创收。因而,如何选择八小时之外的致富门道,就是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