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面对新经济的挑战,如何处理好新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经济怎样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所谓新经济,主要是指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新生的经济概念,它首先是建立在发达的传统经济基础之上。而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适当发展新经济着重发展传统经济现阶段我国大力发展传统经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目前的发达国家,传统产业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之后,人们对这些物品需求的满足程度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需求开始减少,经济增长相对的停滞下来,若…  相似文献   

2.
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企业内,外域网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商务是当今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点,是创造价值的新经济形态。网站经济是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网络经济不等同于网站经济;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不能只落实在建网站、做交易平台上,更需要通过电子商务的巨大动力,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推动企业传统组织架构、管理运作模式的改变,进军高科技产业抢占先机,以便在网络经济时代掌握市场的主动权。企业在建网站的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内域网和外域网,从而为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阮加文 《法人》2009,(10):12-13
在所有代表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的现代符号中,还没有一个产业像汽车这样——能唤起全体国人的热情和忧伤,承载一个民族的梦想,并且伴随着共和国工业凌乱而坚定的脚步整整走过60年。  相似文献   

4.
何平 《法人》2006,(12):46-47
许多事情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时代终结或即将终结的标志,一位传奇人物的离去更是如此在香港新经济最为灿烂的十数年中,包括霍英东、李嘉诚、包玉刚等在内的传统经济富豪,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在新经济彻底改写旧时的游戏规则之前,老富豪们究竟该站到哪一边。许多事情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在享受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经受着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在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制造业、房地产业等产业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农民工作为这些产业的主要劳动力,此时也不得不卷起铺盖回家,或寻找新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现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进步使得生物经济成为国际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的重点领域。经济与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法律在生物经济这种新经济形态发展的过程中,不会成为一个无所事事的旁观者;相反,在生物经济发展方面,法律必然会充当起生物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引发的正面影响与负面效应之"调节器"的角色。生命法学是因应生命科技发展而诞生的一个法学新学科,生物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这一法学学科大放异彩。面对生物经济的发展,中国当代生命法学应当承担起推动国内生命法制建设、培养生物经济发展所急需的生命法律人才以及加强自身理论建设三项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郑敏 《政法论丛》2002,(6):94-96
新经济为传统经济学出了一道难题。人类几千年的经济活动差不多都遵循一个原则 :首先生产出产品 ,然后销售产品。销售产品所得与生产产品的成本之差就是利润。因此 ,决定你赚钱多少的关键是两个东西 :成本和价格。在传统经济中 ,每个成熟的行业大致都存在平均利润率 ,企业经营的好坏很重要的一条是看规模 ,规模大成本就低 ,成本低就有竞争力。因此 ,传统经济的核心是产品 ,赢利的条件是规模 ,投资者最看中的是你的产品有没有竞争力。新经济打破了这个原则。一个不提供任何实体产品网络公司 ,凭一个概念 ,就会有风险投资愿意扔钱给你 ,而一旦…  相似文献   

8.
张中秋 《法学》2006,(10):111-119
清末“新政”以前的中国经济法律传统可概括为九点,其中“重农抑商”是统领中国经济法律传统的“纲”,与传统中国社会的盛衰密切相关。“重农抑商”突出表现在对农业,特别是对土地关系的法律调整上。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国有制主要有井田制和均田制,私有制主要是自耕农经济和租佃制,事实上这两种所有制都导致了传统中国社会盛衰治乱的循环。这种国有与私有所引起的周期性的循环怪圈,根源于经济社会结构的单一和封闭,以及专制政治和“重农抑商”的强化。在中国文化中,“重农抑商”上合天理下符国情,是有“道”的法律传统,所以如此重要和必要。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认识,即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经济法律(传统)与社会盛衰的关联最后在于道,道可以不同,但不可以无道。  相似文献   

9.
李光 《法制与社会》2011,(3):290-290
新经济政策是相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言的苏俄经济政策.作为新经济政策的总设计师,列宁对政策的制定、政策实施的具体内容及政策的一些实质性问题都进行了理论上的指导,使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最终摸索出在经济文化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张卫军  敏夫 《行政与法》2002,(12):38-40
新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作用是深刻的;我国面对新经济的到来存在着工业化程度低、传统产业科技含量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实力弱、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加快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支柱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是新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论新经济视阈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经济是指在全球化资源配置和市场开发基础上,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由高新科技产业驱动,以创新为核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大调整。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的主题,新经济是创新化的经济,创新成为未来管理的主旋律,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成为管理创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战后罕见的持续非线性的高速度增长.其主要表现为高增长率、高就业、高规模、高扩张,人们将这种经济现象定义为-新经济.新经济出现在美国绝非偶然,本文旨在探讨新经济现象背后的制度因素--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政策性保障及对中国知识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建立了三国自由资本模型,通过分析各国市场规模、比较优势、贸易自由度等因素对国家和区域产业份额及福利水平的影响,考察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其次运用面板引力模型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了实证评价,检验了东亚经济一体化对贸易、生产、投资领域以及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最后在理论模型和计量检验的基础上,结合东亚区域经济崛起的客观事实,提出了深化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前海元年     
阮加文  马丽 《法人》2011,(3):16-27
“每平方公里将实现100亿元的产出”——这样单纯的一个经济目标,对于梦想成为曼哈顿的前海来说,显然不再让人激动。前海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深圳香港经济的新引擎,还在于它是一个独特的试验:在中国境内创造一个法制特区,创造一个自由的、法治的、国际化的城市。仅仅15平方公里的前海,会成为深圳之后的另一个亚洲传奇吗?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调整、优化当前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区域性行业规模经济和取消为了一些短期局部利益而人为设置的“壁垒”等方法,来使产业组织结构合理化,从而从产业的规模经济中获得经济效益,实现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但是,这一切必须要依靠市场的竞争来实现。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根本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的双重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重大特征和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运动在多方面呈现出双重发展趋势,即经济增长轨迹上升和波动趋势并存,区域集团化和经济民族化趋势并存,新经济技术迅速发展和不平衡加剧趋势并存,世界经济格局单极化和多极化趋势并存,各国强化市场机制和发挥政府作用趋势并存,国际经济合作协调和对立冲突趋势并存。正确认识世界经济发展的双重趋势,可使我们认清经济全球化对我们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7.
王蓉  Liao  Zhenyun 《中国法律》2006,(2):28-29,91-94
经过20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中国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相当严峻,资源和环境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前景来看,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既是缓解中国资源约束矛盾并从根本上减轻环境压力的根本出路,也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有效途径。由於发展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环境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需要权威的法律手段作为支撑、保障和引导。因此,通过立法推进和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就成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内生要求。  相似文献   

18.
各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机遇和地位是不相同的。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居于相对有利地位。首先,这是由中国的经济实力决定的。中国的经济实力在过去二十多年中迅速增长,专家预测,中国在今后二十年仍能够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其次,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使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不仅是世界上引进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对外贸易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第三,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依托巨大的本土市场,在劳动密集和中间技术制造业,中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经济全球化有可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因此,我国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尽力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实现利大于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5月21日在北京召开的2011(第二届)中国产业发展大会传出喜讯:华县被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院和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经济战略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特色产业百强县(市、区)"称号;县委书记杨森明被授予"‘十一五’推动中国县区产业发展功臣人物"。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为该县颁奖。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院和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经济战略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称,"中国产业百强县(市区)"是衡量我国县(市、区)产业竞争力的唯一标杆。这次评定的中国特色产业百强县  相似文献   

20.
王中美 《行政与法》2014,(9):100-106
新经济的动态竞争是一种良性循环:创新激励竞争促使其追求垄断地位,而竞争和垄断又会进一步激励创新.对新经济运用反垄断既可能会削弱或阻碍动态竞争,又可能违背消费者的最终利益追求.从最近美国与欧盟对谷歌搜索行为发起的调查来看,执法者对新经济适用反垄断传统标准的态度显得更加灵活和谨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