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逮捕是最严厉的强制措施的一种,与公民权利保障有着密切的关系。对逮捕适用条件的理解和实践中的运用,我国学者仍然有着不用的看法,对于有些原则有较大分歧。这种情况必然影响严肃执法,实有充分讨论的必要,本文仅就此根据《刑事诉讼法》60条等有关规定进行系统阐述,提出相关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在实证研究中发现,逮捕的徒刑条件在司法实践中被长期忽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制度设计的缺陷及司法环境的现实需要。逮捕徒刑条件虽然被忽视,但整体上并未影响逮捕制度目的的实现,因此对逮捕徒刑条件设置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发现徒刑条件可以被必要性条件所包容,在逮捕的三个条件中可以删除徒刑条件。  相似文献   

3.
4.
5.
董莹  隋丹 《法制与社会》2012,(28):76+78
2005年5月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朱孝清副检察长在全国检察机关第二次侦查监督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附条件逮捕这一概念.2006年8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试行)》第4条正式确立了附条件逮捕制度.本文旨在论述近年来适用附条件逮捕措施,所取得的成效、问题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福谦  于萌  张恺  张宁 《法制与社会》2013,(12):116+122
附条件逮捕制度已经在司法实践中运行了六年,在审查批捕过程中被广泛运用,体现了它有力打击刑事犯罪、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制度优越性,同时也暴露出该程序配套工作机制不完善等不足之处。朝阳院作为经济发达区域的代表,辖区内刑事案件高发,其适用附条件逮捕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在逮捕适用扩大化的背景下,外来犯罪嫌疑人被普遍羁押难以避免,“依法逮捕”中的不合法现象不容忽视。针对片面把握逮捕的法定条件、非羁押措施适用困难等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依法。为此,一方面应完善法律——增强非羁押措施的效用、实现非羁押措施与羁押措施的衔接、明确社会危险性的法律指向、赋予犯罪嫌疑人对逮捕的抗辩权等,确保逮捕权的依法、正当行使。另一方面,在现行法律规范下,遵循逮捕的法定条件、实施非羁押风险评估也将有效地实现羁押与非羁押的分流。  相似文献   

8.
附条件逮捕制度是检察改革的内容之一,法律当中对逮捕条件规定不明确,在司法实践中因为对逮捕条件的理解存在分歧而出现了种种问题。本文指出了实施附条件逮捕的必要性,论证了实施附条件逮捕的合法性,并指出该制度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旧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中并未对审查逮捕工作中的逮捕必要进行明确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存在构罪即捕现象,新刑诉法中针对这一不足,对逮捕必要性做了详细的规定,对审查逮捕工作的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新刑诉法实施后,逮捕必要性的适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需要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陈瑾 《法制与社会》2012,(22):124+128
新刑诉法修改进一步明确了逮捕的适用条件,本次修改也针对未成年人的逮捕条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和权利,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应尽量适用无逮捕必要的程序,其适用条件应比成年人的无逮捕必要程序更宽松和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附条件逮捕制度是2005年在第二次全国侦查监督会议上首次提出来的.该项工作制度经过全国部分实行单位三年多来的实践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实践证明在审查逮捕阶段正确的适用附条件逮捕制度,既保证了准确有力地打击犯罪,又能即时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保证公民包括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2.
梁瑞琴 《河北法学》2011,29(6):198-200
分析多发性犯罪案件审查逮捕工作中存在的偏差,指出深刻理解逮捕适用条件是做好多发性犯罪案件审查逮捕工作的基础,准确把握"有逮捕必要"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做好多发性犯罪案件审查逮捕工作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论逮捕必要性条件的司法审查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理解逮捕的必要性条件,由于法律没有作出明确的判断标准,也没有形成系统的司法审查模式,而且我国不施行判例法,造成司法实践中对于逮捕的必要性把握不统一,加上不科学的考评机制、操作层面的混乱等原因使我国的逮捕率居高不下。本文通过对我国逮捕必要性制度的现状分析,试图构建更为合理的司法审查模式,以期对司法实务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4.
正确把握“有逮捕必要”的条件,慎用逮捕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我国目前司法实践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一些地方逮捕权被滥用,具体表现为构罪即捕和以补代侦两种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行法律关于“有逮捕必要”条件规定得比较原则和笼统,实践中难以把握。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和办案经验,对“有逮捕必要”和“无逮捕必要”情形提出了一些具体看法。  相似文献   

15.
彭舸 《法制与社会》2013,(25):160-161
逮捕是国家司法机关所采取的、在一定时间内完全剥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它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中最严厉的一种,因为它不仅剥夺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而且逮捕后除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和符合变更强制措施条件的以外,对被逮捕人的羁押期间一般要到人民法院判决生效为止。正确、及时地使用逮捕措施,可以发挥其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有效地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串供、毁灭或者伪造证据、自杀、逃跑或继续犯罪,有助于全面收集证据、查明案情、证实犯罪,保证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但是如果过量适用逮捕,错捕滥捕,就会伤害无辜,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和权威,损害公安司法机关的威信。因此,明确逮捕必要性条件,完善逮捕程序,更好的平衡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相关法律文件的解读,简要的阐述和分析了"有逮捕必要"的法律依据及其法定情形,以期对相关的司法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张嵩 《法制与社会》2015,(3):295-296
流动人口①犯罪是我国现阶段城市综合治理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流动人口管理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于涉嫌犯罪的流动人口适用逮捕必要性的现状的原因分析,在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婷 《中国检察官》2012,(11):23-24
强制措施的正确适用是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核心问题。逮捕作为最严厉的一种强制措施,一直是刑事诉讼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9.
周玥 《法制与社会》2012,(29):33+39
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羁押率高、超期羁押等问题较严重.新《刑事诉讼法》第93条设立了检察机关对“逮捕后羁押必要性”的审查制度,强化了检察机关对被告人审前羁押必要性的法律监督,切实落实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本文以上述新规定为切入,分析建立该制度的原因、效果,并结合实践对具体适用该制度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有逮捕必要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检察机关审查批准或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法定条件。对于没有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尤其是轻微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不捕是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依法行使侦查监督职能,维护司法公正最有效的手段。但在司法实际工作中,不少地方基层检察院放宽逮捕条件,导致批捕率高,羁押人数多,判徒刑率逐年下降的现象,在一定程序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