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现行信访终结制度在规范层面已有尝试,但是仍存在现实应对力较差、类型化不够以及制度衔接不足的问题。为了使信访制度良态运行,应以正确的信访功能定位为引导,以信访案件的类型化为框架,并以各地的实际情况为支撑来优化信访终结制度。  相似文献   

2.
陈洪喜 《公安研究》2007,151(5):75-77
将听证制度引入涉法信访案件处理中,可以更好地提高公安信访案件的结服率。通过听证可以检验调查处理结论是否正确合法,培养办案民警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时限意识、程序意识,节约有限的公安信访资源。公安机关应尽快出台涉法信访案件听证制度的法律规定,做好涉法信访人的法律宣传工作,依法维护信访秩序。  相似文献   

3.
《人民政坛》2011,(1):4-4
据新华网2010年12月2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景汉朝1日介绍说,为巩固清理积案工作成果,最高法制定出台了《人民法院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办法》。对全国的重点重复信访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程序终结;对地方的信访老户案件,由各高级人民法院进行终结,报最高人民法院登记备案。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公安信访形势、特点,透视诱发公安信访案件的原因,提出做好公安信访工作,要理顺公安信访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信访问题的预警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和部门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把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体现了党中央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信访问题的决心。但由于涉诉信访终结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相对较短,涉诉信访终结制度本身不尽完善,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因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只有不断完善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才能让涉诉信访终结制度的设立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涉诉信访的法治化路径选择,是推进"平安城市、法治城市"两大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首先厘清和明确三个问题,即涉诉信访的概念及功能定位、申诉和再审程序进一步细化与规范以及信访案件效度评估机制。鉴于成都市涉诉信访的现状,其法治化路径的选择还应从多个方面着手。一是规范法治理念下的涉诉信访制度;二是完善涉诉信访的终结机制,使司法的最终裁决权得到体现和保证;三是完善与党政机关的衔接和协调机制;四是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五是健全涉诉信访的秩序保障机制;六是提升司法公正,提高案件质量;七是深入基层,加强检察监督和法治宣传。  相似文献   

7.
公安信访问题已成为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公安信访问题首先要对信访权利进行定性,其应属于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表达自由权”的具体体现。现今基于民众对实质公正的追求、公安机关本身执法不规范等原因引起信访案件频发,为此应采取强化“一把手”工程建设、引入律师参与公开接访等措施构建公安信访长效机制。同时,文章对公安信访中存在的案件受案范围规定不够明确以及现有信访绩效考核标准不够合理等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律师作为法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实践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作用。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可以有效解决信访人申诉过程中出现的诸如释法说理、信息对称及矛盾追踪等问题,为信访人和终结主体搭建沟通的桥梁。在当前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过程中,还存在激发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内生动力不足、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实效性不强及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可接受性不高等影响参与和代理机制有效运行的现实难题。要最终实现"案结事了、息访息诉"的终结目标,必须从以下路径入手:加强制度支持力度,激发律师参与和代理的内在动力;加强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律师参与和代理的积极性;强化律师的中立地位,提升信访人对律师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9.
涉检信访终结制度是完善涉检信访工作、提高涉检信访效率的重要制度性规定,但其却存在着制度设计上的矛盾和执行不到位的现实问题。目前亟待从提高涉检信访工作的立法层级,明确区分涉检信访中的涉法涉诉性质信访和行政性质信访并加以区别对待,以及转换涉检信访终结的执行机构等三个方面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省情     
《今日浙江》2006,(9):62-62
国务院《信访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以来,浙江省各级、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创新形式,大力开展《条例》的学习、宣传与贯彻工作。同时积极探索与《条例》相适应的工作运行机制,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信访事项终结办法和信访听证暂行办法,全面建立了疑难信访听证会制度和信访三级终结制度。终结了一大批信访事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改革信访工作制度上,明确提出了要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当前,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可从确立法定原则、明确责任主体、严格终结程序三方面予以法治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司法     
正最高法出台办理执行信访案件意见据法制网7月14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出台《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信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就执行信访案件交办督办、实行诉访分离以及信访终结等问题作出规定。《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应当设立执行申诉来访接待窗口,公布执行申诉来信邮寄地址,切实畅通执行申诉信访渠道。各  相似文献   

13.
信访制度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制度,正以其独特的功能定位在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安机关作为人民群众主要的信访受理机关,应完善公安信访工作“一个体制和三个机制”的建设,即理顺公安信访体制,建立健全信访问题的预警机制、责任追究机制、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兖矿集团济二矿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切实加强信访稳定工作。该矿在年初就确定了“一案一组、一案一包、一案一结、一案一责”的“四个一”工作思路和矿领导包保重要疑难信访案件、实施信访工作调访一体化制度、重要信访案件信访通知单制度、重要信访事项例会制度、领导预约接访制度和责任追究等“五项制度”。成立了信访领导小组,设立信访热线电话,公开号码,为职工群众反映问题提供方便。同时,矿规定从周一到周五都有一名矿领导干部12小时值班,当场解决职工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各部门充分发挥各级信访组织网络的作用,做到有专职…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以来,河南省公安机关强力解决公安信访突出问题,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抽调近3000名民警,组成890个工作组,下访解决公安信访问题。到去年底,全省公安机关自上而下排查出来和公安部及有关部门交办的2797起信访案件中,已解决2716起,结案率97.1%。特别是去年11月下旬公安部交办给河南省公安厅的160起重点疑难信访案件,一个多月的时间,已查处148起。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中原突破”。亡羊补牢,还信访人以迟来的公道2004年10月21日,河南省公安厅机关大院唢呐高奏,锣鼓齐鸣,来自200多公里以外的商丘市睢阳区三名农民代表将一面绣有“长霞…  相似文献   

16.
<正>一、修改背景为规范本市信访复查复核、核查终结工作,按照《信访条例》《上海市信访条例》的相关规定,市政府于2014年制定了《上海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上海市信访事项核查终结办法》(以下简称《复查复核办法》《核查终结办法》),对信访复查复核、核查终结工作做出细化和规范.《复查复核办法》《核查终结办法》实施已有五年,部分内容与信访工作的新情况、新要求不相适应,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信访领  相似文献   

17.
公安信访工作是公安机关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了解社会治安状况和公安民警执法状况的一个“窗口”。近年来,在公安信访工作中存在五大问题,文章提出:一、要充分认识公安信访工作的重要性;二、进一步理顺关系,规范信访工作秩序;三、充分发挥信访部门的职能作用;四、坚持三项原则,妥善处理各类信访案件;五、进一步加强公安信访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淄博市临淄区人大常委会从健全组织、完善制度、依法监督三个方面入手,注重从源头上控制信访案件的发生和依法处理信访案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基本达到了无集体上访、无越级上访、无信访积案、无上访老户的“四无“要求,信访处结率  相似文献   

19.
省市短讯     
省情□国务院《信访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以来,浙江省各级、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创新形式,大力开展《条例》的学习、宣传与贯彻工作。同时积极探索与《条例》相适应的工作运行机制,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信访事项终结办法和信访听证暂行办法,全面建立了疑难信访听证会制度和信访三级终结制度,终结了一大批信访事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浙江省浙商研究会、江苏省苏商高层论坛组委会、亚太总裁协会联合发起的首届“中国商帮峰会”将于5月20日、21日在杭州举行。□上海市政府今年1号文件,《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  相似文献   

20.
袁周斌 《人民论坛》2014,(4):124-126
构建与推行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有利于引导信访人依法上访、形成理性规范的信访秩序、提高信访工作效率和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当前,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并未充分发挥效用.遵循该制度运作的基本原则,探寻解决问题的合理路径,增强运作的系统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对于充分实现其制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