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是河南政治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盛事。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提出,我省将紧紧围绕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坚持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基本建成“四个强省(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开放强省)、一个高地(中西部创新高地)、一个家园(幸福美好家园)”的现代化河南。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如今正在全力加快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由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省委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省、西部文化强省和法治四川、和谐四川、开放四川、生态四川,确立了"十一五"的奋斗目标.这些目标,反映了全省上下加快发展的迫切要求,反映了全省人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4.
下一个30年,河南的目标显然是要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飞跃。为此,一是要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二是要实现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三是要做大做强服务业;四是要实现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本强省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杨建 《学习论坛》2007,23(6):53-56
随着经济的发展,河南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兴工业大省,但还不是工业强省,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在许多方面差距明显。加快河南工业强省建设,要从优化工业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做大做强企业、努力突破资源与环境的约束、推动工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6.
姜山清 《学习论坛》2008,24(1):50-5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河南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展的关键,是建设经济强省、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发持续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总体而言,河南经济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三个转变"的要求,形成推进经济方式转变的强大合力.为此,要切实加强规划引导,认真搞好试点示范,建立健全考评体系,制定完善促进政策,加强法制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氛围.  相似文献   

7.
建设教育强省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与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构成富民强省的整体目标。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必须发挥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实现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教育兴旺。  相似文献   

8.
文化资源丰富是河南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实现中原崛起的明显、独特和重要的优势.文化产业是代表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承担着参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使命,同时其自身也面临着重大的结构调整,必须从转变发展方式中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河南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方面进行探析,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事实、数据来论证如何变文化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设教育强省,构建西部人才高地,是四川建成西部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教育实为兴国之基,强省之本。  相似文献   

10.
《新湘评论》2007,(10):6-7
建设教育强省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与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构成富民强省的整体目标。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必须发挥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实现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教育兴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