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的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计划经济之下,社会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将劳动力组织成一个个固定集体,使他们与特定的生产单位(企业单位、农村公社)形成凝固的人生依附。这种情形之下,公民,首先是作为劳动力进入管理者的计划视野,劳动力则被看成是一种国家...  相似文献   

2.
按劳动力价值决定工资与按劳分配相悖关柏春现在,很多学者都主张社会主义工资要由劳动力价值来决定,并认为这样就能实现按劳分配、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不是商品从而也就不存在劳动力价值这一范畴。但是,为了说明问题,我暂且假定劳动力是商...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由农业领域向非农领域转移和流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从世界近代发展史上看,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都会出现农业劳动力过剩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也都无一例外地要发生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从而使农业劳动力在社会劳动力总量中所占比重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我国,农业劳动力作为一般商品进入市场,其流动和转移,同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然,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与发展,已有一部分农民带着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开阔视野、学…  相似文献   

4.
在(劳动力价值新探》一文中,我对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因素和测算方法作了一些分析;张学安同志以(关于劳动力价值决定的几个问题)一文与我商榷,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两文见《岭南学刊》1995年第3期、lop年第1期,FXT分别简称《新探》和《问题》)。对此我表示欢迎。现在研究这类问题的人似乎不多,难得有同行来切磋,看来继续探讨并不是多余的。子女养育费是子女劳动力价值的组成部分,还是包括在父辈的劳动力价值之中?这是张学安同志与我商榷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劳动力价值的代际关系,为了辨明是非,需要弄清究竟按照什么…  相似文献   

5.
周宜开 《世纪行》2011,(3):15-15
统筹城乡就业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农村劳动力的有序稳定转移,不断理顺和优化城乡就业关系,努力扩大城乡就业.提高城乡就业的现代化水平。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全面摸清大田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就业地域和求职意向等基本情况.便于有针对性开展农民培训与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大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了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外出务工状况调查:大田县共18个乡镇、265个行政村,全县户籍人口36.8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08万人,非城镇人口27.82万人。  相似文献   

7.
广丰县地处江西省北部,东邻浙江.南毗福建,是个人多地少的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14人。近几年,随着人口不断增长,非生产用地人量增加.人多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1992年.全县农村劳动力已达292114人.而可耕地面积却减至302758亩.劳动力人均耕地只剩下1.40亩,按照农村劳动力均耕地必须达到9亩才算充分就业的标准计算.耕种这些耕地只需劳动力33640人.也就是说、全县富余劳动力达266360人,占总劳动力的91.18%。为了让处于待业状态的这些富余劳动力有事做、有活干、有钱赚.近几年来,广丰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重视解决农村待业农…  相似文献   

8.
《就业与保障》2006,(10):54-54
福建省晋江市劳动力市场位于市区迎宾路31号市标旁,总面积3500平方米,是晋江市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服务晋江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综合性劳动力市场。为了贯彻国家关于就业服务体系“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市场内开辟了民办职业介绍所、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技能鉴定、劳务派遣、劳动事务代事、现场招聘等多个功能服务区。劳动力市场从2004年2月份开业以来,通过开展“三个一”工程,取得了优异的业绩。  相似文献   

9.
为了做好劳动就业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莆田秀屿区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列为“一把手”工程。年初,与辖区内的企业联系,签订用工需求合同,以订单方式,招收和培训农民工,全部被企业录用。针对产业发展需求和农民就业意愿,通过“阳光工程”培训等形式,聘请专职教师、技师、技术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据悉,今年,秀屿区农办、劳动、妇联等部门通力合作,就当前辖区内企业紧缺的工程,如服饰、裁缝、车床、农械操作、建筑、  相似文献   

10.
论实现劳动力商品化及其与按劳分配的关系张鹤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当前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之一,就是建立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有赖于劳动力的商品化。关于劳动力商品化的原因,及其与按劳分配的关系,前几年,国内经济理论界虽有过讨论,但并没有...  相似文献   

11.
韩淑娟 《长白学刊》2013,(5):109-115
基于山西省已回流劳动力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当前劳动力回流的性质。结果表明:劳动力回流受到原流入地推力和原流出地拉力的共同作用,但拉力作用更大;不同个体差异的劳动力对于推力和拉力作用的响应程度不同;结构性矛盾是地区间劳动力流动的突出问题,东部地区“挤出”低人力资本的劳动力,中部地区则开始就高素质劳动力展开争夺。其政策含义是:在劳动力流动新格局下,中部地区应创新制度改革,探索劳动力优势与经济增长互为促进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论实现劳动力商品化及其与按劳分配的关系□文/张鹤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当前培育l市场体系的重点之一。就是建立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有赖于劳动力的商品化。关于劳动力的商品化的原因,及其与按劳分配的关系,前几年,国内经济理论界虽有过讨论...  相似文献   

13.
广东完善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互动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仁寿 《岭南学刊》2012,(4):108-112,116
以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互动关系视角,通过分析广东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存在主要问题,探索性地指出了建立与完善广东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转移互动机制的思路与建议,即加大产业转移政策力度,提升转出地与转入地良性互动效应;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转移的良性互动效应;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效应;加大“双转移”的投入与考核力度,提升政府有型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14.
引入新课:师: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有一段精彩论述:“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躁。”这段话生动地描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在市场上找到了能使价值增殖的特殊商品──劳动力后,用货币资本购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并将它们结合起来,就可以进行剩余价值生产的情景、问:资本家开工厂进行商品生产的唯一目的是为了使价值增殖,也就是为了赚钱。那么:1.在流通过程…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扩大就业的协调杨俊青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扩大就业的协调模式选择过去在有计划产品经济体制下,为了解决我国就业问题,通过强制性行政命令手段,不论企业有无劳动需求,都将待业劳动力压入企业,造成企业人浮于事,隐性失业严重,运转至今,...  相似文献   

16.
融水苗族自治县经济发展缓慢,除了历史、自然条件等诸多原因外,劳动力素质低下是重要原因之一。而妇女素质低下的情况尤其严重,70%的农村妇女属于文盲或半文盲。文化落后直接导致了思想观念陈旧,劳动技能低下,生产效益菲微。劳动力素质低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滞后又制约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形成了恶性循环。面对着这种状况,几年来县妇联为了尽快使广大农民摆脱落后,甩掉贫困,围绕着提高妇女素质作了艰苦的努力。一、从实际出发,加快扫盲和技术培训.提高现有女劳动力的素质由于历史、地理、社会以及经济诸多因素的制约,融…  相似文献   

17.
胡耀军 《湖湘论坛》2001,14(1):64-6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现代管理科学的推广,两个根性转变的逐步实现,要求国有企业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国家和企业统配的计划模式和陈旧格局,利用新的劳动力资源配置体系与用工渠道——劳动力市场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劳动力市场是一种新生事物,事关重大,如何建立完善国有企业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形成劳动力市场运行的科学轨迹,就成为理论界努力探索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利用供求机制,调节和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  供求机制指在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商品的商场供给同有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刘平 《江西政报》2007,(21):43-44
近年来,上高县立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积极探索劳动力资源与企业用工有机对接的机制,收到了农民转移致富与企业用工基本满足的效果。目前,该县已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余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61.8%;其中,就近转移到工业园区2.8万余人,园区竣工投产的112户企业全部用工充足。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要求劳动力资源与生产资料的结合逐步通过市场途径实现。但劳动力的市场配置必须承认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必须使劳动者成为劳动力产权的拥有者,劳动力才能作为商品性要素投入经济运行,并按市场机制的内在导向运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批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中分离出来,广大妇女苦于致富无门。而劳务输出是投资少、见效快的致富项目,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有效途径。为此,聊城市妇联确定了将妇女劳动力组织起来进行劳务输出的工作思路。为了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在市、县市区妇联建立了服务组织,成立了以择业指导、技能培训、牵线搭桥、协调服务为主要职能的家政服务中心,把劳务输出工作纳入妇联工作轨道,实行目标责任制,进行严格考核。1992年以来,累计输出妇女劳动力7500余人,其中家政服务员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