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霍孟林 《理论导刊》2015,(2):109-112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的腹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俄罗斯和中国作为中亚两个最大的地缘邻国,在中亚地区各有其利益诉求,两国的利益诉求虽然不完全一致,但两国之间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利益冲突,且实际上存在许多利益契合点。为了推进两国关系健康发展,要不断扩大双方的利益交集。  相似文献   

2.
中亚位于亚欧两大洲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苏联解体、中亚五国独立以来,泛伊斯兰主义在中亚的发展经历了迅猛发展、受到严重挫折和重新崛起三个阶段:泛伊斯兰主义在中亚的迅速崛起有着极为复杂的背景和深层的原因,并对中亚各国乃至地区的稳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和中亚是唇齿相依的近邻,再加上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不能不受到泛伊斯兰主义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消除泛伊斯兰主义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影响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之一,其外交思想至今影响着中国的对外政策和方向。探究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及理论的形成历程,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毛泽东性格及思想上具有的中国风格;近代中国历史影响下,坚持领土和主权独立完整的外交政策;受国共斗争影响,归纳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统一战线等外交思想;受游击战术影响,重视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这四个方面,分析毛泽东外交思想具备的重要特征,并以此为据,了解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价值,借此理解未来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进而促进世界局势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尹朝晖 《理论导刊》2007,15(6):90-93
无论是从地缘安全、地缘经济以及能源安全来说,中亚都对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冷战后,中亚政治格局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世界各大国及地区势力纷纷向中亚渗透、争夺,展开激烈的地缘博弈。中国的地缘安全环境日益复杂,必须采取相应的地缘战略为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5.
王二建 《学理论》2011,(19):39-40
中亚位于毗邻我国西部,中亚地区的稳定与否关系到地区的安定。因此追溯历史,发掘历史中的族群变迁,分析中亚地区族群变迁的原因,以及对地区的影响,定会对处理现时局的地区问题的解决由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25)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在中亚地区,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安全问题,是除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大国介入、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等因素外,又一个引发中亚地区局势紧张的重要因素。文章阐述了中亚地区水资源的基本现状和中亚水资源安全对我西部安全稳定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在中亚地区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指引下,利用亚投行及上合组织布局中亚,在利益输出的同时确保我西部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的10年里,国际形势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后中国 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中国外交应立足于周边地区(东亚、南亚和中亚),特别是东亚地区。其理由是: 中国的国际利益主要集中于其周边地区。经济上,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6%集中于周边地区,其中53.6%是在东亚地区,而其他的44%分散于北美、南美、欧洲、非洲、大洋洲和中东六个地区;军事上,周边地区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安全,目前面临的最主要战争危险是在东亚地区,而世界其他地区的安全状况对我国的影响都还是间接的,因此争取较好的…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离不开和中亚各国的合作,习近平主席提出在"五通"战略基础上合作具有深远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中亚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中亚格局演变及美国、俄罗斯在中亚地区发展战略的影响;通道能力不足,交通网络结构失调;交易风险加大,官僚主义的不利影响;缺乏市场需求,缺乏完善的制度;多种文化力量的冲突,"中国威胁论"、宗教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影响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多边思维处理大国关系,以多边合作处理中亚关系,深化经济合作领域,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便利化,开展文化合作,推动中国与中亚文化交流,寻求国际合作,打击民族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9.
袁小红 《理论探索》2005,(1):114-116
公众舆论与对外政策之间的关系是国际政治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主要存在两派意见 :现实主义认为 ,公众舆论无知、冲动、变化无常 ,不能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础 ;自由主义则认为 ,公众舆论是理性和稳定的 ,外交决策应充分关注公众舆论 ,公众舆论对外交政策发挥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陕西对中亚地区开放产业选择时,根据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和主导产业的特征,建立了开放的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进一步应用主成份分析法和DEA模型对陕西省31个主要开放产业进行效率分析,并结合陕西与中亚地区外贸发展的实际状况,得出了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内的12大产业适于对中亚地区开放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胡曾胜 《党政论坛》2005,(10):19-21
近来中亚地区频频发生的“颜 色革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 普遍关注,报纸、媒体无 不大幅跟踪报道,专家、学者纷纷 撰文分析。但是无论怎样评说,有 两点是确定无疑的:中亚地区在相 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难以平静下 来;美国的霸权已经进入中亚,并 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成为该地区一个  相似文献   

12.
11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的“新疆喀什·中亚一南亚经济圈发展战略北京论坛”上,与我国新疆喀什毗邻的多个中亚、南亚国家驻华使节纷纷表示,中国对中亚一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积极参与,将对提高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中亚、南亚各国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苏联的解体,中亚地区原五个加盟共和国获得了独立,为了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这些独立后的中亚国家确立了多边务实外交战略.中亚国家所奉行的多边务实外交并非“等距离”外交,其外交政策表现为一定的不平衡倾向性;中亚国家对外交往的亲疏程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国家利益需要动态地调整,尤其在与俄、中、美三大国的外交关系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25)
非洲由于自身具备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重要的战略价值,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作为五大洲中发展最为落后的地区,非洲也是对外援助中主要接受援助的对象之一。对外援助作为国家进行外交的重要手段,在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外交政策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美国是对外援助和对非洲援助最多的国家,对于我国在对非洲援助的各方面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10,(34)
<正> 周边动荡加剧构成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 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当前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通过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中国将为自身持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上合组织”的日益发展壮大,它最初所设定的宗旨和任务的内涵会有新的突破作为一个跨欧亚大陆的地区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加强。近年来,中亚地区的专家和学者开始对“上合组织”持越来越多的正面看法。他们认为,中亚地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区域性合作组织,但与其他组织相比,“上  相似文献   

17.
中日“冷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年末年初,国内外专家在评述2003年中国外交时,异口同声地称赞中国外交确实展现出新发展、新特色、新思维;在多边、周边、双边外交等各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了可喜进展;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一系列外交动作体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不仅为中国创造了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也对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对中国积  相似文献   

18.
国内政策与外交政策脱节;对政治利益的考虑与对经济利益的考虑分家甚至背道而驰;在安全上依赖日美同盟却又不能不同时构筑周边安全机制;在政治上对中、韩等亚洲各国不买帐,而经济上却需加强同亚洲各国的合作;有选择地推进双边外交却缺乏地区外交战略,……这就是当今日本外交政策的内在矛盾和战略贫困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中亚安全形势日趋复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义上的中亚地区包括中亚 的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 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五国和外高加索地区的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三国。中亚五国都属于穆斯林国家,信奉伊斯兰教,同属于泛突厥文化圈。随着里海及中亚地区的石油资源大规模开发的到来,中亚地区已成为世界的热点地区。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中亚地区的安全形势愈趋复杂。 中亚各国原属于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后,相继获得独立并加入独联体,成为独立的共和国。 中亚地区的战略地位以前并没有受太多的重视。然而,当里海及中亚地区隐藏着丰富石油…  相似文献   

20.
美国进入中亚,现在是踌躇满志,甚为得意。但是,它是否能够保持住在中亚地区的长期存在,它在中亚的图谋能否如愿以偿,这还是一个有待观察的问题。 首先,俄罗斯决不会轻易将中亚地区拱手让人。中亚地区被称为俄罗斯的“后院”或“势力范围”。俄罗斯在中亚承继了苏联70多年存在所积累的巨大影响力。俄罗斯在中亚的综合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