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诗歌与情感的关系问题,是中国诗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西晋诗人陆机在他的《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著名观点,既反映了时代的风尚,也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从诗歌美学的角度对此予以阐释,可以发现,陆机的这一观点,揭示了诗歌在创作背景层面、物我关系层面、语言层面等均与诗人的内在感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就为文学表情论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船山诗学发前人所未发,将情景论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情景互生互涵,也成了船山自己诗歌创作的最高意境追求。《洞庭秋诗》则是一组融情入景、因情设景、情景一体的写景抒情佳作,是船山先生在隐居中期,仍无法忘情于山水,无法释怀于国恨家愁的真切写真。  相似文献   

3.
现代人将七夕诗单一地理解为“情诗”,我们有必要对七夕诗进行多维度的阐释。如果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将七夕诗加以解读,可以发现,七夕的重要仪礼——“乞巧”,是当时少女们生活希冀中对爱情的价值认同;七夕诗中表达得最丰富的爱情,其实是妇女求得身份平等的情感承诺;而男女不同诗人所作的七夕诗,在视角转换中可以明显看出男人和女人眼中的“女性”有别而情有所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诗学体系,原因在于:汉字象形性和表意性特征促使人们形象思维发达而短于抽象思维;天人合一的一元化世界观使人们没有把诗歌作为认识对象进行考察;农业文化是人们注重自然形象关注意象的现实原因,它强化了天人合一的一元化世界观;魏晋南北朝时,文学被限定在诗、赋而排斥富于叙述性论述的经、史、子,从而限制了诗论家的视野;唐以来科举重诗歌创作,加上禅宗思维,影响了诗家和诗论家对于诗歌的看法;刘勰《文心雕龙》论文的逻辑性而没有得到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5.
刘芳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5):174-174,178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又一积极倡导《诗》学的儒家代表,孟子论《诗》在先秦诗学中颇为瞩目,呈现出强烈的政教色彩。本文即从孟子引诗的偏好、论《诗》的内容、句式以及论《诗》的论辩特色等方面分别论述其论《诗》的政教性,并探讨其呈现政教色彩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董仲舒在解释《诗》、《春秋》的实践中概括出“《诗》无达诂”的思想。“《诗》无达诂”即《诗》、《春秋》没有恒常不变的通义,是常与变的对立和统一。变表明经典之义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解释者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释经典;常坚持经典之义并非什么都行而具有经常性,解释者不能任意曲解经典而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董仲舒“《诗》无达诂”思想揭示了文本解释的一般特征,与西方哲学诠释学的基本观点一致,因而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儒家诗教是儒学研究与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直以来,学者们关注的是儒家诗教观对文学的影响,而忽视了它对传统教育活动的影响。经宋代二程首先提倡,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专门作了一些诗歌来教育儿童,这类蒙养歌诗渊源于儒家的诗教观,更是一种直接的诗教。在儒家诗教研究当中,这条支流久被忽视,需要特别提及。  相似文献   

8.
儒家诗教是儒学研究与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直以来,学者们关注的是儒家诗教观对文学的影响,而忽视了它对传统教育活动的影响。经宋代二程首先提倡,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专门作了一些诗歌来教育儿童,这类蒙养歌诗渊源于儒家的诗教观,更是一种直接的诗教。在儒家诗教研究当中,这条支流久被忽视,需要特别提及。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以实践美学的情本体理论分析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艺术的“情本体”精神。《红楼梦》明确地把“情”为人生的本体,并使之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成为一种既植根于现世、又具有超越性的精神。“情”在《红楼梦》里不仅是一种狭义的男女之间两心相悦之情爱,而且是一种广义上热爱人生、热爱生命、热爱世界的“爱”,更是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悟”,一种形而上之“体”,一种既入世又出世之“玄”,也是人生存于世的“本体”。这种本体之“情”,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源远流长,传承悠久。它与儒家的社会本体论、道家的自然本体论互为补充,同时也互相批评,构成中国传统人生本体论的立体交叉网络。情本体美学的理论表述可以明李贽的“童心说”和汤显祖的“唯情说”为代表,屈原的忠君爱国精神为其人格象征,《红楼梦》则是其作品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灵一、灵澈是大历诗僧的代表,他们的诗歌禅意浓郁而深远,其创作对禅诗的兴起及清寒幽寂诗风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诗语言问题的症结,主要在汉语诗性的失落。从诗歌革新到建设,几乎都尚未自觉进入现代汉诗语言艺术视阈,诗坛领军人物的某些观点是有负面影响的,需要我们对新诗意识进行反思,重新认识新诗。新诗的汉语形式本体意识的确立,旨在汉语诗性智慧的开发,并立足“源头活水”,激活和拓展汉语表现的崭新空间,达到现代生命诗意的本真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一个民族的语言智慧总是在相续相生中变化。"五四"诗体革命发生汉语诗歌艺术的"断流",导致积累了几千年的汉语音韵诗意的流失。20世纪末以来诗歌的危机,可以说是新诗语言的危机,也是20世纪风雨逝去的平静中新诗自身弱点的显露。找回今古汉诗语言艺术血脉联系的基因,以获得建构现代汉语诗意形式的可能,则是弥合新诗的语言伤痕,振兴21世纪汉语诗歌的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13.
"仁爱生命"的道德观理念是中国传统人文理念尤其是儒家学派人文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人文理念充满了高尚的道德情怀、博大的生命境界,是建构现代生态伦理可资借鉴的良好文化资源.对生命的"仁爱"这种道德情怀同对万物的"敬畏"这种宗教情怀一样,它都能引发人们对生命,对万物,对自然的一种心灵关怀,一种行为庇护.建构现代合理的生态伦理,需要寻找和获得这种人文理念作为深层次之文化动力的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14.
由于缺乏必要的宗教资源 ,儒家文化和中国古代其他文化形态一样 ,都求助于自然 ,使其本来人为设定的文化价值和理想自然化。儒家文化自然化有两条路径 :一是认为人类道德是生而有之的内向自然化路径 ,另一是认为人类道德来自天的外向自然化路径。这两条路径相辅相成 ,使儒家文化形成既内在地肯定人的感情、又将人的感情归之于天然内在超越的品格。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影的诗意美学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族电影在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东方意境美学特征的诗意电影形态。诗意电影的特征是:散点透视的镜头语言、抒情言志的表意方法、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以及散文化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6.
小说<红楼梦>是中国诗性思维在小说中的集中体现,与诗呈现出一种血缘的关系.<红楼梦>的叙事艺术中表现出来的抒情性、感伤气质和典雅风格,无不体现出与诗的内在一致性和诗化的美感追求.  相似文献   

17.
钱穆是现代新儒家的著名学者,虽以史学成就著称于世,但其文学修养也相当深厚。在文学研究方面,他熟知中国古代文学的底蕴与精义,其阐释和分析,显示了绵长修远的诗学精神。在文学之根、和合之美、人生诗化等方面,钱穆汲取古代文化的母乳,在此基础上丰富现代文论言说的底蕴,学术目标变得具有理性的可感性和可握性,其充满历史意识与诗心情趣的文学观念,彰显了一种有根的中国诗学。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个性张扬,在歌词创作中表现出鲜明的创新精神.在描写男女情爱时,自然舒畅、大胆开放,率意表现自己的性情怀抱,为苏轼词"诗化"革新导夫先路.在艺术上也我行我素,既喜欢含蓄蕴藉、雍容典雅的文人化歌词,同时也对清新朴实、活泼生动的民间词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的领导力都根植于他所在的文化土壤。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意识形态,蕴涵了丰富的领导力素养。领导干部面对我国当下的人文环境如何吸取儒家文化中道德至上的理想主义,家国一体的天下情怀,以人为本的民本意识,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和允执厥中的中庸之道素养,将西方领导科学中的管物之"术"与中国儒家文化中的管人之"道"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共存,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想的平衡,以达到领导力的提升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青年多元价值观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青年群体出现了价值观多元化倾向,我们应当对20世纪颇为流行的"价值观"进行理性的剖析,对不属于价值观的命题进行辨正,对非理性的价值观进行反思,对错误的价值观进行批判,以便净化被污染的道德精神理念,消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青年在价值观问题上的迷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