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种特殊类型的行政侵权责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侵权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在行使职权或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行为违法(包括部分不当)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而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深入研究行政侵权责任对于推进行政法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几类较为特殊的行政侵权责任,如抽象行政行为、共同执法行为、行政不作为、不当行政行为等行政侵权责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行政允诺行为的行政法理论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允诺是近年行政机关在实践中经常采用的行为方式,但其理论研究却十分薄弱。在当今的行政法学教材中,还没有关于行政允诺的概念及理论阐述,学界对行政允诺进行研究的文章也是寥寥无几且在认识上极不统一。从行政法理论上分析,行政允诺行为符合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是行政行为而不是行政机关的民事行为;从本质上看,应归属具体行政行为的类别;与行政奖励、行政合同表面相似,实质不同。  相似文献   

3.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政府干预经济社会的柔软灵活的行政手段,属于行政行为范畴,也为经济法所重视。行政指导是一种权力行为,不一定具有“非强制性”。行政指导是一类特殊的权力性行政法律行为,产生法律效果,现实中往往异化为具体行政行为,其特殊性是表现为一种阶段性、过程性的行政法律行为。行政法领域中研究行政指导,有利于完善立法约束、程序控制和救济制度,以期找到行政指导在中国的“合法性”路径。  相似文献   

4.
论行政检查     
行政检查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广泛存在,是行政实践中亟待规范的行政行为,实践的待规范缘起于理论上认识的不清晰,本文从行政检查的法律属性切入,认为行政检查具有独立性,不依附于任何其它行政行为,是产生法律效果的行政处理行为,并据此提出了从立法、程序、救济等方面对行政检查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政模式的转型,传统的行政行为系统理论已不能适应实践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行政行为构成要素的分析,把行政行为分为三类:行政表意行为、行政事实行为、衍生的行政行为。与之前的行政行为的理论相比,这种新的行政行为系统理论能够使行政行为的认知和适用都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走向服务行政模式是我国公共行政发展的必然,鉴于我国行政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其必须紧密结合国情融合多种行政的要素进行改革.在此背景下的服务型政府必须实施新型行政行为以完成新行政模式下的多种行政任务.这些新型行政行为与传统行政行为相比,总体呈现出行为作用体系变迁、行为主体多元化、行为依据灵活化、行为方式多样化、行为效力层次化、行为目的明晰化、救济途径非典型性化的特征.在这些行为特征基础上继续体系化研究新型行政行为,重构行政行为理论,已成为行政法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7.
"函"主要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或部门)之间的公务协助和"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或"答复审批事项"。函可分为商洽性函、请示性函、批复性函、通知性函等,亦可分为来函、去函或问函、复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了"函"的特定格式,其结构由发文机关、发文字号、标题、主送、正文、印章、成文日期等组成。函的内容不同,写作要求与行文关系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行政行为撤回是使行政行为失效的一项重要行政制度,与行政行为撤销、行政行为废止、行政行为补正等存在着概念上的区别。行政行为撤回的作出必须符合法定性原则,适用听证程序,受规定期限的约束,并应当承担直接或间接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9.
行政登记是行政机关经相对人中请或按照授予的职权。依法对需要登记的事项进行审查和判断,并将这些事实和情况记载在登记簿上的行为。根据行政法律行为理论,行政登记是行政法律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的结合。它分为产生审批赋权效果的许可性登记、产生私域认可效果的确认性登记和产生信息保存效果的事实性登记三种。  相似文献   

10.
论无效行政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效行政行为是各国行政程序法的一项重要规定 ,本文通过对无效行政行为的理论依据、认定标准、具体原因、法律后果及确立无效行政行为的意义等方面的分析 ,提出了在行政程序法中明确规定无效行政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